点击蓝色文字关注“遇见闽侯”
自先民开垦拓荒以来,在两千余年的沧桑岁月中,纵观八闽大地的历史,有无数英雄豪杰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崛起。在这一众英雄中,汉代闽越国的开国之君无诸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
“无诸被誉为福建地区的‘人祖’,他去世后,备受历代闽人尊崇,闽中各地纷纷建庙祭祀。在众多庙宇中,尤以我们永丰汉闽越王庙保留最为完整。”日前,在采访中,永丰汉闽越王庙管委会负责人李昌锦告诉记者。
▲(永丰汉闽越王庙•陈堡/摄)
始建于宋
为支援建设整体“搬迁”
永丰汉闽越王庙,亦称临水境,始建于南宋理宗年间(公元1225年—1264年),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据说,建庙之前,理学大宗师朱熹曾经到此游历,他见这里依山临水,江河如练带环绕山,兴致大发之余留下了“玉带环腰”的佳句。
重学尊儒的村人,自豪于圣贤的赞誉,遂将“玉带环腰”四字刻在当地的梅花山石崖上,从此把家乡命名为“玉浦乡”,并于不久后在梅花山脚下建造庙宇,迎奉闽越王无诸、临水夫人陈靖姑、朱熹等入内祭祀。
▲(闽越王庙正殿)
该庙建成后,一度兴盛,也屡经兴废。据记载,曾在明万历、清乾隆年间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的修缮、扩建。故而,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1999年,永丰闽越王庙被确定为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恰值闽侯县推进淮安大桥建设,正在建设中的三环路永丰互通与淮安大桥连接线刚好要跨过永丰闽越王庙。为了支援地方建设,在乡贤倡议下,永丰当地群众配合政府,将庙宇整体搬迁至离原址700米处的梅花山上。
▲(1999年,永丰闽越王庙被确定为闽侯县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永丰汉闽越王庙,位于永丰社区的梅花山上,背靠山崖,面朝闽江,占地约2500平方米。“那时,相关部门拨付了3700多万元资金用于搬迁工作。闽侯县还邀请专家,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将闽越王庙整体搬迁,整个过程仅仅花费了不过半个月。”永丰社区居民林老伯告诉记者。
工艺精湛
双藻井设计“独步”闽都
▲(永丰汉闽越王庙上匾“敕封汉闽越王”,下匾“临水境”)
“庙内的双藻井属全木结构,这类双藻井设计在整个福州地区都极为罕见。”李昌锦告诉记者,古人认为在殿堂、楼阁、庙宇最高处制造一口井,并饰以藻类水生物,寓意“以水防克火,保护建筑安全”。
▲(藻井,采用的是传统的榫卯和斗拱技艺,不用钉子,便将木头连接搭建到一起)
▼(戏台下的“空城计”浮雕)
“双藻井中最小的一个都有三米多宽,据说当年整体迁建的时候,由于藻井年代久远,专家和工作人员在做好准备工作后,方才小心翼翼‘掀开’屋顶,用吊机将藻井整体吊出。期间,他们随时准备进行加固,防止‘散架’。”李昌锦说。
▲(雕梁画栋)
▼(神龛下的浮雕,是明代修缮时的造物)
见证历史
传承闽越“蛇”文化
永丰汉闽越王庙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闽越文化的传承。去年,管委会再次对庙宇进行检查维护,重新修整了屋顶,完善了周边的绿化及灯光照明,为这座七百多岁的古建筑进行了一次“美颜”。
▲(修整后的闽越王庙屋顶•陈堡/摄)
蛇年即将到来,在十二生肖中,蛇与闽文化有深厚情缘。《说文解字》解释“闽”字说:“闽,蛇种。”闽越地区古属百越,先民多以蛇为图腾,对蛇抱有尊崇、亲切的感情。而无诸作为闽越国的开基之主,也和蛇崇拜渊源颇深。
“每年的正月初九,相传是无诸的生日,永丰当地的百姓会聚集在庙中,举行隆重且富有民俗和地方特色的祭祀活动,其中也有许多与蛇有关的仪式,欢迎游客前来参与,品味这里特有的民俗风情。”李昌锦笑着说。
▲(灯光映衬下的闽越王庙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未来,永丰汉闽越王庙管委会还计划深入挖掘汉闽越王庙的历史文化内涵,开展文化讲座、展览、民俗活动等,推出文化体验游、民俗风情游、古建筑鉴赏游等线路,吸引群众前来参观,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无诸的功绩、福建的历史,增强大家的文化自豪感和归属感。
编辑:陈诺 李晓龙
校对:宁媛媛 吴梓航
审核:王立强 陈燕
监制:谢永杰 庄高翔
点击下方名片
即可进入“遇见闽侯”微信公众号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