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未来产业的孵化中心”——专访“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

文摘   2024-09-04 01:29   英国  



“2024年上半年,德国在中国的投资再创历史新高,延续了2023年德国对华投资创新纪录的势头。”被誉为“隐形冠军”之父的德国经济学家赫尔曼·西蒙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已成为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最重要市场,他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


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在西蒙看来,中德经贸关系在不断深化。中德企业之间虽然存在竞争,但合作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双方通过互学互鉴,展现出实现共赢的巨大潜力。


8月27日,“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袁亨瑞 摄

近年来,部分欧盟官员将中欧基于市场规律形成的产业分工布局歪曲为所谓“对华依赖”,借此推行对华“去风险”政策主张。西蒙说,企业决策的根本驱动力是市场规律,而非人为干预。德国企业持续增资中国,显示出德国政府对华经济政策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德国经济中,政府的作用和重要性往往被高估。实际上,政府对德国商界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商界人士根据他们对市场、增长等评估来做出决策,而多元化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考量。”西蒙表示,“中国市场对德国企业至关重要,依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这些企业持续在中国加大投资。”


“隐形冠军”这一概念最早由西蒙提出,通常指那些在某一细分领域或行业中做到全球领先,但不为公众熟知的中小企业。西蒙认为,“隐形冠军”企业通过专注和深入的战略,以及持续的国际化和创新,不断追求市场领导地位。某种程度上,“隐形冠军”与我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不谋而合。


“一些中国‘隐形冠军’已成为德国‘隐形冠军’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西蒙指出,德国和中国的经济导向相对相似,都是以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经济体,而非以消费市场营销为主。相比之下,美国拥有如可口可乐、麦当劳等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公司,而中德两国更多的是专注于技术驱动的企业对企业(B2B)模式。因此,两国企业不仅是天然的竞争对手,也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西蒙指出,商业生态系统在“隐形冠军”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生态系统是由多家企业通过长期合作、共享专业知识而形成的结构。在这一生态系统中,全球各地的企业基于信任紧密协作,使得中小企业能够完成独立运作难以实现的复杂产品和系统。因此,中德企业在这一框架下具备互利共赢的广阔合作空间。


他举例说,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火箭的燃烧室由一家名为MK Technology的德国公司制造。这家仅有30名员工的公司专门生产极其复杂的熔模铸造系统,在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火箭工程中,6个MK系统成功取代了1000台大型3D打印机。其成功源于与来自中国、德国、以色列和法国合作伙伴的密切协作。这种跨国合作的商业生态系统充分展示了通过协作实现卓越的技术性能。


8月27日,“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袁亨瑞 摄

中国“隐形冠军”成长之路,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西蒙认为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表现出色,并在电信、铁路等多个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对我来说,专利是未来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中国已成为国际专利申请的全球领跑者,现在已经超越美国,位居第一。”


西蒙指出,在高科技领域,不少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和人工智能中心,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在开发人工智能产品和流程方面具备更优越的条件,中国正被许多德国企业视为未来产业的孵化能力中心。


“由于‘隐形冠军’专注于狭窄且特定的市场,这些市场的规模往往较小。全球市场中,中国仅占约20%的份额,如果不进行全球化或国际化,企业将错失全球80%的市场潜力。”在西蒙看来,如果中国想要进一步赶超,必须开拓全球市场。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的“隐形冠军”企业仍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相比之下,德国的“隐形冠军”企业通常在全球50多甚至超过100个国家开展业务,而中国的“隐形冠军”企业往往只在不到10个国家拥有自己的业务、服务或子公司等。


“我们正经历‘相对去全球化’的过程,即国际贸易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相对重要性正在减弱。同时,出口正在被外国直接投资所取代。这意味着,德国企业不再仅从本国出口产品,而是直接在中国建立生产设施,实现本地化生产。中国企业也采取类似的策略,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在欧洲等地建立生产基地。”西蒙认为,这反映了全球价值链的重组,中国企业应当积极适应并把握这一趋势。


西蒙认为,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德国拥有约1500家“隐形冠军”企业,居全球首位。与此同时,中国“隐形冠军”企业数量正迅速增长。这些全球市场的领导者以创业精神和追求卓越为动力,将推动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




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
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官方微信平台,提供领事信息、总领馆新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