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象镇柏木河村:精耕细作二十载 绘出基层治理新“枫”景

文摘   2024-08-13 11:44   云南  





柏木河村位于倚象镇西南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31千米,村域面积13平方千米;辖18个村民小组1490户5730人,全村有汉、苗、彝、佤等多种民族,其中苗族占总人口的46%,整村属于跨州市异地移民安置村;村党总支下设13个党支部;经济收入来源以茶叶和外出务工为主,有茶园2.4万亩,种植有云贵、长叶白豪、白豪、云抗10号、矮丰等6个品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上。



柏木河村由1998年以来从昭通市大关县全境陆续迁移群众组成,初始阶段由龙生公司代为管理,在开发阶段,各种基础设施都不完善,就连最基本的水、电、路都不通,交通靠走,喝水靠挑,日升起日落眠,主要经济收入就靠少之又少的管理费,基本生活很难得到保障。

2003年成立村委会,是倚象镇人口较多的村,民族传承和生活习惯与本土群众有着极大的不同,80%的人口为文盲或半文盲,干出很多违法的事情而不自知,还存在 “法不责众”的思想,说起柏木河的基层治理人人都摇头。


现在二十六年过去了,柏木河村通过政策帮扶及项目的实施,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居住环境逐步改善,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柏木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柏木河村村民更团结和谐、更勤劳致富、明天更美好、更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主心骨

柏木河村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始终将党的建设、党组织作用发挥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把党建工作融入“三治”委员会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各要素。“三治”委员会主任由村党总支书记兼任,以村级和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21个 “三治”委员会,委员通过村民民主推选产生,共计132名,采取分片包户负责制,每人负责管理、服务一定数量的农户。“三治”委员会以村规民约为基础,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三治”委员会将基层治理工作融入日常走访及矛盾纠纷调解中来开展,紧盯群众最关心的教育、社保、医疗、食品安全、汛期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形成“需求清单”,按照“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结果反馈”全过程闭环,精准有效解决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真正实现靶向精准治理,连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形成了“人在格中走、矛盾格中调、事在格中了”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良好局面。



做强集体经济,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自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柏木河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始终坚守为群众谋幸福的初心,努力做到高站位统筹、全方位推进、多层次联动,有效破解缺土地、缺产业等制约发展难题,因地制宜,依托产业资源优势,按照“产业为支撑,资金变资产,资产变收益”的原则,建立“村党总支+茶厂+致富带头人+农户”的产业发展利益链接机制,村委会新办茶叶加工厂,稳定市场,促进群众增收,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两委”主动争取项目资金建盖茶叶初制所,使得基层党组织可以抢占全村产业发展的领导地位,在品种改良、品牌打造等方面牢牢扭住主导产业发展的“牛鼻子”,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解决了村“两委”无钱办事的难题,基层党组织更具凝聚力、战斗力,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柏木河村用好闲置资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拓宽柏木河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路子”。全村采取“村党总支+茶厂+致富带头人+农户”模式,由村党总支牵头,与附近茶叶加工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公开定价、规范定级、统一收购,打通茶叶从田间地头到销售门店渠道,由“绿芽儿”变成周边群众增收的“金叶子”,让茶产业成为柏木河村百姓增收致富的金枝玉叶。




提升治理能力,助推人居环境换新颜

柏木河村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一是建制度。依托全村21个“三治”委员会132名委员力量,牵头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制定人居环境提升整治评比方案,实施“红黑榜”积分制等措施,充分调动了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同时每名委员负责管理、服务11户农户,做到精细管理、精准服务,进一步提升“三治”管理效能,打造基层治理工作“倚象样板”。二是强基建。柏木河村着眼于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打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硬基础”。2020年以来,大水桑树小组自筹资金硬化小组串户路,整个小组串户路硬化完成70%;小倚象小组自筹0.5万元资金对主道路塌方处进行维护;小过脉小组自筹1万元资金对小组道路塌方处进行打堡坎维护;棉花树小组自筹4.3万资金修缮生产路5公里;实施美化亮化2个小组,新建2个文化活动室。全面实施村内道路周边绿化美化工程,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持续优化提升。

三是富思想。高度重视精神文化生活,每年花山节,柏木河村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充分利用村级党组织资源统筹力强、群众信赖度高的优势,发挥好群众自主性,组织好一场场庆典活动。活动当天,村内苗家儿女身着节日盛装,手捧羊角酒,用“拦门酒”欢迎四面八方来客。各村小组活动场地常态化开展棋牌对决、篮球比赛、广场舞等活动,村民农余生活丰富多彩,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胆推行陋习改革,移风易俗引领文明新风尚,由“三治”委员、党员带头,开展婚事新办、厚养薄葬、文明祭祀、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等活动,使文明之风点面开花,树立了风清气正的文明新风尚。




用活枫桥经验,打造交通安全示范村

一是提基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在弯道较大的视野盲区路段安装凸面镜,隐患危险路段安装警示牌,道路两侧显眼位置喷涂交通安全宣传标语,最大程度完善交通安全设施,提醒过往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车,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营造安全通畅的道路交通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开展“送考下乡”便民服务。为全面贯彻落实便民、利民、为民等各项服务措施,思茅分局交警大队本着“流程简化、标准不降、快捷办理”的原则深入柏木河村开展便民利民“送考上门”活动,解决非户籍及低文化群众无法就近考试,提升群众驾驶技能,树立安全屏障,消除无证驾驶群体。更新登记全村实有车辆、持证人数,做到底数清。

二是强宣传。积极开展自学。柏木河村利用村小组会议,对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知识、《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开展宣传,并通过讲解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进一步让村民认清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教育引导村民自觉守法并向身边的人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努力形成人人守法的浓厚社会氛围。组织开展集中学。思茅分局交警大队以花山节为契机,深入柏木河村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触角延伸到农村地区,扩大宣传教育覆盖面,提升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法治意识,全力预防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 宣传小分队借用柏木河村“舞台”,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以案说法、现场讲解等形式,紧紧围绕“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一老一小”“一盔一带”等主题,向广大群众宣传酒驾醉驾、无证驾驶、超员超载,以及骑乘两轮摩托车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旨在警示广大群众在驾车出行时,一定要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安全行车、安全乘车、安全骑车、安全行路的文明交通意识。 同时,结合地域、民族、出行方式等特点,在宣传内容的通俗性和宣传方式的丰富性上下功夫,通过现场学习民族舞蹈、与村民互动交流、一起唱歌跳舞、一起学习法规知识等方式将交通安全知识灌输到群众心中,让群众听得进去、记在脑里。
三是重化解。柏木河村义务交通安全宣传员在周五、周日、花山节等重大节庆及容易发生剐蹭路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面对面、零距离“唠家常、讲知识、解疑惑”,提醒群众要摒弃侥幸心理,时刻牢记交通安全,养成文明出行好习惯,并及时疏导交通,确保群众安全有序出行。同时,学习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交通出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注重源头治理,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对村组内发生的微型、小型交通事故,登记后由村—组形成调解组现场调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自2015年开展工作至今,无交通安全亡人事故,交通事故率逐年下降,截至目前,2024年仅发生擦碰事故9起。









撰 稿:白   琴
编 辑:刘思沅
审 核:唐春莉

一键扫码

读懂倚象



















倚象而居
康乐思茅•倚象而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