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任务,无不是由问题倒逼而来的。简约而论,推进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科学决策——搞清楚问题“是什么”“怎么样”,与有效执行——弄明白解决问题“为什么”“怎么办”的过程。改革越是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向全面拓展,所触及的利益矛盾越是复杂,涉及的体制机制问题越是深层,遇到的困难挑战也会越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改革决策科学性和改革落实执行力,可谓是扼住了关键、抓住了要害,为书写好新征程上改革的时代新篇、实践续篇明确了重点、提供了遵循。
在以往改革中,有的地方不敢动真碰硬,触及固化利益与僵化体制,而是将常规的政策调整、工作改进混同为改革,背离了改革本质;或是不深入群众、不调查研究,改革决策“拍脑袋”,执行“一刀切”,严重脱离实际,结果是旧问题得不到解决,新问题滋生蔓延;或是以改革之名,谋个人名利之实,偏离了改革初心;等等。因此,只有增强改革决策科学性和改革落实执行力,并将二者贯通起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方能避免出现“伪改革”“乱改革”现象,进而取得预期改革成果。
决策科学性是前提。科学性要求改革决策能够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体现人民利益需求与社会进步方向。适应改革进一步“全面”与“深化”的特点,增强改革决策科学性的关键是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因为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个别领域、单个层面的零敲碎打,已经无法解决发展前进中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必须将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关联起来,进行系统谋划、整体设计,如此才能将科学原则与方法论贯穿改革部署的方方面面。比如,强调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注重发挥其牵引作用,推进全面改革等,无不体现了系统集成的科学方法。具体到每项改革,尤其是那些战略性、原则性的改革部署,作决策必须坚持科学民主程序与机制,充分考虑全局与整体,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创新结合起来,因时因地制定改革方案,细化各环节、各链条,形成相互衔接、协同配合的系列可操作举措。
有效执行力是根本。全面深化改革,不抓落实,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如果说坚持系统集成原则与方法进行科学决策,是一个广泛凝聚共识、达成改革意愿最大公约数的过程,那么增强改革执行力就是一个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推动决策落地的过程,其核心在于整合力量。组织能让力量倍增,党的领导力与改革执行力相辅相成。各级党组织要领导好、执行好本地区本部门改革任务;每项改革举措都要有明确的牵头和关联部门,清晰的责任事项与人员,做到各守其位、各尽其责;跨领域跨地区改革任务,要由党委与政府部门直接领导并组织实施,协调推进,避免出现集体行动困境;涉及不同层级和条块联动的改革事项,由上级党组织统一领导,明确牵头部门,建立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确保改革有效落地。同时,人民的力量是巨大的,改革从来就不是党和政府的“独角戏”,而是党领导人民的“大合唱”。改革要紧紧依靠人民,善于从人民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不断将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总结出来、运用起来,为改革添活力、增动力、聚合力。特别是,各方面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形成落实改革的强有力信念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行动共同体。
归结起来,决策科学性与有效执行力是改革的两个重要环节,共同规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败得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革要重视谋划,更要抓好落实。”重视谋划意味着决策要科学,抓好落实意味着执行要有力,此两方面是紧密联系、贯通一体的关系。如果改革决策不科学、不系统,那么抓好改革落实就缺乏前提,目标也将落空;反过来,如果没有执行力,改革决策无法精准落地,没有转化为惠及于民、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即便再美好的蓝图也没有实质意义。因此,在决策科学性与有效执行力相贯通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乃是改革的题中之义。
来 源:学习时报
编 辑:格 央
审 核:扎 顿
终 审:卢军文
投稿邮箱:gbrmtzx@yeah.net
每日接稿时间:(10:3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