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忧 | 开学不到一个月,班里几乎一半妈妈辞职了……

文摘   社会   2024-10-20 20:02   上海  




▲网络图
新学期已经过了将近两个月,“一年级的家长不好当,每天都是兵荒马乱!”这大概是绝大多数新一年级家长的心声。
有的孩子连续被老师批评,原因是上课讲话。有的孩子上课想站就站,想走就走,我行我素。
状态落后也就罢了,有的妈妈竟然成了“八路队伍”。一天接送八趟,早上送,中午接回来吃饭,再送去上下午的课,晚上再接回来。一来一回,要走8趟。万一中途有事送个水杯书本什么的,那8趟还不止。
而更让妈妈操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有老师找到妈妈“谈心”,说孩子“对题目不敏感”“抄题都抄不对”。甚至老师直接感慨:有家长管的孩子和没家长管确实差好远。
于是,在这种形势的逼迫下,很多妈妈辞了职,成了专门陪读的全职妈妈。有报道指出,一个班里几乎有一半的妈妈都辞职了。
很多人不理解,孩子是双方的,为什么一旦要为家庭做出让步,最后站出来的那个人总是妈妈?那爸爸呢,就这样美美隐身了?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会默认你是孩子的第一负责人,你必须随叫随到,必须对孩子的一切全权负责,否则,就是一种失职。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公众号



伊内斯

娃的成长如同“开盲盒”,何必如此焦虑?




作为一个二孩妈妈,笔者已经当了两回“一年级家长”,感觉这则新闻里的一年级妈妈们似乎过于焦虑了。
“一个班里几乎有一半的妈妈都辞职了”的新闻发生在浙江杭州,而且原文也没说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一天接送八趟”其实大可不必,午饭完全可以让孩子在学校吃食堂,除非老师要求家长必须把忘带的物品当天送到学校,否则水杯书本忘记一次都没必要补送。
至于孩子的学习,一年级能有多难?提前学过的孩子和零基础的孩子,起跑线似乎不同,但过一阵子就没有明显差距了,妈妈们下班后在家辅导一下娃就行,特意辞职去鸡娃,反而有一种“孤注一掷”的感觉。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妈妈贸然辞职的风险不小,前车之鉴就是徐峥的电影《逆行人生》。而且,全职管娃并不代表一定会有更高结果,娃的成长如同“开盲盒”,能否成才更是一个未知数。
当然,新闻里似乎焦虑的都是妈妈,大概爸爸们理所当然“赚钱养家”,娃从生活到学习,似乎大多都交给妈妈们打理了,“丧偶式育儿”并不是个别现象,而又要上班又要管娃的妈妈们自然就压力山大。从这一点来说,爸爸们更应该主动分担育儿责任,而不是当甩手掌柜,不是吗?


绳易断

爸爸是一种身份,而母亲却是一种职业。




曾经有一个实验性视频,让一群人接受网络应聘,给到他们各个职位的职责和薪水,让他们选择接受或拒绝。一开始还算正常,直到最后一个秘书岗位的要求是:全年365天无休,24小时待命,需要负责董事长的起居和饮食,公司的卫生打扫也要一肩承担,最关键的是工资为0。
所有应聘者都震惊了,大叫这种工作谁会干,然后面试者轻轻说道:这份职业叫妈妈。刚刚还在叫喊的人全都沉默了,甚至流下了眼泪。
是的,一旦剥离了母亲这个身份,这个工作强度与回报完全不成正比,所以孟郊才感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个世界无私奉献的,唯有阳光与母爱。
爸爸的缺位有时可能都不是自身的问题,而是一种社会的刻板印象。掌柜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在家校群里,老师发了通知,有几个学生家长没回复,于是老师很自然地手动@了那几个学生的妈妈(群里昵称都改为了某某爸爸或妈妈),这时一位爸爸主动跳出来,说妈妈工作繁忙,由他来处理。这个小插曲风波不大,寓意不小,老师之所以第一时间@妈妈,也是常年工作经验的推导——找妈妈通常更有效。
如果本来夫妻是50:50来分配孩子事务的,当老师总找一方时,自然这一方就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久而久之为这个刻板印象再敲上一钉。
在可见的未来,这种刻板印象无法根除,但是希望有更多的爸爸们能像群里那位父亲一样,勇敢地站出来承担责任,“例外”多了,也就成了惯例。


若您有任何烦忧,

请关注本微信并给周刊君留言。

掌柜们会为你提供专业解答。


往期推荐

昆明学校“臭肉事件”还应有三点追问……

“地表最强赘婿”,“辣”么不一样的创业!

德美法英联合声明证明:泽连斯基胜利计划无望!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新民周刊
深度和角度——这是我们能做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