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安康!

文摘   2024-06-07 15:52   陕西  


仲夏端午 安康喜乐


“仲夏端午 安康喜乐”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

吃粽子,蘸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又到一年端午时

端午的韵味

悄然铺展

汉江路社区祝大家

端午安康

假期愉快

端午起源

端午节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关于起源,版本很多:有说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也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以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


2009年中国端午节将三省四地习俗“打包”申遗获得成功,成为我国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日类项目。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端午食棕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人们将大黄米泡上,然后用煮过的苇叶、马蔺包黄米粽子,还要在粽子锅里煮十几个鸡蛋,提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赛龙舟

赛龙舟已有1500多年历史,广泛流行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成为民间一项规模宏大的民俗游艺活动,现已被列为全国正式体育竞赛项目。其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



悬钟馗像


钟馗是唐代儒生,因貌丑被皇帝除名,一怒之下力碰殿堂阶梯而死。后钟馗被附会成专门捉鬼的鬼王。人们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古时人们以为自己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还有一定保健功效。老年人的香包绣一个“福寿双全”,小孩子的香包做成老虎、鱼之类的动物形状。



画额

大人喝雄黄酒时,还要蘸着雄黄在小孩的额头上写个“王”字,一来借雄黄驱毒,二来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镇邪。同时还会给小孩穿虎头鞋、戴虎头帽。



系五色绳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五色线也叫“长命缕”,不可以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冲走。冲走的还有“百病之灾”



悬艾 饮雄黄

端午时节正值气温上升,疾病多发,所以人们会扫洒庭院,挂艾草,悬菖蒲,洒雄黄水,杀菌防病驱瘴;饮少量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吃五毒饼

据记载,端午节还有吃五毒饼、玫瑰饼以及樱桃、桑葚、荸荠、桃、杏等时令水果的习俗。所谓五毒饼并不是真的有毒,而是酥饼上面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以及蛇的“五毒”纹样,吃五毒饼寓意不畏毒虫蛰咬



兰汤沐浴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这个“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发展到后世,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说是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诗词


历代以来

文人墨客有关端午的诗词作品很多: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浣溪沙·端午》宋·苏轼


五月五日午,

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

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

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

三湘隔辽海。

──《端午即事》文天祥·宋


二月春风送嫩寒,

尝新角黍早登盘。

摘来半户青芦叶,

香里晶莹玉一团。

──《沪城岁时衢歌》张春华·清




端午节是一个节日,也是一个符号
传承了一种情怀
更承载着中华民族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愿每个人都能品尝时光的香甜
在仲夏的日子里平和安康


来源:看丹街道育仁里社区


城固县博望街道汉江路社区
全面展示汉江路社区最新工作动态,宣传新的惠民政策,搭建起社区与居民之间良好沟通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