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将至,不法分子伺机而动,频施骗术,妄图掏空民众钱包。在此温馨提醒广大消费者:擦亮双眸,捂紧钱袋,摒弃高利诱惑,远离非法金融活动,畅享祥和春节。
防范非法金融风险,需重点聚焦养老、投融资等非法集资频发领域,警惕康养服务、区块链、虚拟货币等热门旗号背后隐藏的陷阱,切勿轻信花言巧语,让财富安稳过年。
非法金融活动是指违法进行的一切金融活动,包括合法金融机构(即金融体系内)发生的非法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外的(即社会)非法金融活动。
·未经批准:未经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擅自开展金融业务;
·欺诈性: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宣传、承诺高额回报等手段骗取资金;
·隐蔽性:活动方式隐蔽,难以被发现和监管;
·危害性:严重扰乱金融秩序,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非法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未经依法批准,以任何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非法集资;
·非法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等;
·有关金融监管部门认定的其他非法金融活动。
不法分子常以超高收益、保本承诺为诱饵,如“专家理财,稳赚不赔”、“内部高分红产品”等话术蛊惑投资者;切记,高收益与保本难两全,勿因贪念致积蓄受损。
此类诈骗手段多样且迷惑性强,一方面,夸大公司、虚构项目、伪造批文,营造虚假繁荣诱使消费者掏钱;另一方面,雇明星名人,利用广电、网络、报刊宣传造势骗信任。投资者面对此类宣传要审慎核查,勿被表象蒙蔽。
当您急需用钱,诈骗分子就会打着“无担保、低息、便捷”幌子,称凭身份证线上 APP 申请就能快速放款,可一旦陷入,高额利息、隐藏条款、暴力催收等问题随之而来。急需资金时,务必选正规金融机构,远离非法贷款套路。
网络与通讯诈骗套路多,有冒充区块链机构吹嘘“零风险、高收益”科技币的,还有冒充公安恫吓,称银行有未结清贷款,要求紧急汇款或提供验证码的。遇此类情况,务必冷静,核实身份,勿慌乱转账。
·保本高收益“神话”:要知道,在合法合规的金融世界里,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绝不存在毫无风险的高额回报“馅饼”;
·APP 信息“黑洞”:此类操作极有可能将您和家人的个人信息泄露,沦为不法分子后续诈骗的“工具”;
·贷款“陷阱”前置扣费:若遇到贷款尚未到手,就先要扣除本金利息的情况,这无疑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一旦踏入,后续麻烦无穷;
·电话索码“危机”:电话中,对方以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索要这些关键信息,千万不能给。不法分子一旦获取,便能轻易盗刷您的账户资金;
·虚拟“币”诱惑:若有人鼓动您参与炒“币”,无论吹嘘得多么天花乱坠,都要果断拒绝,远离这一高风险且非法的领域;
·陌生银行卡“话题”:不管是声称要帮您升级卡片、核实账户,还是有什么所谓的“优惠活动”涉及银行卡操作,此类电话大概率是诈骗分子在试探您,意图获取银行卡信息实施盗刷;
· 集资高息“诱惑”:非法集资不仅会让您血本无归,还可能触犯法律红线,莫因一时贪心,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不明链接“雷区”:陌生人通过微信、短信发来的链接,不点为妙,这些链接背后可能是钓鱼网站,一旦点击,手机可能被植入木马病毒,个人信息泄露、资金被盗刷等风险便接踵而至;
·小惠背后“大谋”: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切莫因贪图那一点小恩小惠,就轻信虚假金融产品宣传;
·暴富“幻想”破灭:任何靠谱的投资都需遵循市场规律,稳步前行才能收获长久回报;
·家庭“智囊”助力:家人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切莫疏于与家人沟通,远离财富陷阱,拥抱安稳生活;
一旦发现非法金融活动线索或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应立即向金融监管单位、公安机关等部门举报。
编辑:李昕纯
审核:侯德军
青冈县
文体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