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乘风破浪“兴农人”

文摘   2025-02-03 21:03   云南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
迪庆乡村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致富带头人
这些领军人物不仅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更在引领乡村产业发展、助力农民增收
以及开拓产品市场等方面展现出卓越才能
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今天,随小编一起看一看
迪庆“兴农人”的新年新面貌











余文光:“深耕”中药材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1月31日(大年初三)一早,维西县塔城镇其宗村第八党支部书记、维西五安农资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余文光便匆忙来到中药材种植基地查看管护。“虽然这段时间是中药材的休眠期,生长较为缓慢,但也得不时来看看水分,是否存在倒苗、病虫害等情况。”余文光说。

    “这些毛慈菇可是咱们公司的‘宝贝’,采挖、初加工后目前的市场价大约在每公斤3000元左右!”余文光高兴地介绍道,“中药材生长周期较长,两至三年才能采挖,特别是毛慈菇、冰球子这类药材在全省范围内种植量较少,因此公司生产的中药材深受制药企业和经销商的青睐,不愁卖!”

    余文光是其宗村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曾经由于家庭困难,十几岁就辍学外出打工。在艰难的岁月里,摆脱贫困是余文光最大的愿望,于是他省吃俭用,靠着打工多年的积蓄,返乡做起了农特产品买卖。2015年,余文光创建了维西五安农资商贸有限公司,从事以滇重楼、滇黄精、三叉白芨等高附加值中药材种植育苗,产业化种植推广,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业务。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沪滇帮扶政策的支持下,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多年来,余文光致力于探索种植中、高端中药材,走“小而精”的发展之路,在自己富起来的同时,他带动群众种植药材、增收致富,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和资金入股分红、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逐渐提高。2024年,公司中药材种植基地规模突破350亩,带动农户务工超过1万人次,直接带动220户农户户均收入超8000元。

    “2025年,我们有信心把公司的中药材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将进一步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把党员组织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也祝愿全州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产业越来越兴旺!”余文光说。










陈艳芳:推广“阿喃多”品牌  鼓起乡亲腰包

    临近春节,新华村党总支副书记、新华村第一党支部书记陈艳芳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要忙于打饵块、做月饼、处理订单等各类事项。走进阿芳娘制作工坊,土鸡蛋、核桃油、饵块、土鸡、千张肉、白芸豆火腿等各类过年热卖产品正被打包送上车。“这里的产品都已经被预订了,一到春节我们的产品总供不应求。”陈艳芳自豪地说道。
    2021年,陈艳芳到新华村任职,在了解到新华村火烤月饼有着较长的历史且部分群众擅长传统火烤月饼技术情况后,开始发展当地传统火烤月饼产业。2022年,在挂钩单位和村党总支的支持下,陈艳芳带领村民成立了云南阿芳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立本土品牌“阿喃多”。“成立了公司,农户从零星生产方式向集中规模生产方式转变,从零星销售方式向统一包装品牌化销售方式转变,销售和生产都有了质的转变。”陈艳芳表示。仅仅在2022年和2023年中秋节期间,掌握炭火烤月饼传统手工艺的农户通过销售月饼户均增收3万余元。
    在传统火烤月饼的畅销打开部分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的同时,陈艳芳也认识到单靠月饼无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于是挖掘新华村绿色食品资源优势,利用“阿喃多”品牌培育土鸡蛋、核桃油、百花蜜、苦荞等系列“小特精”农特产品,并完成包装设计、质量认证等工作,提高了生产环节、加工环节、物流库存环节的标准要求,让“阿喃多”品牌的农特产品实现了提质升级。截至目前,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60余万元,累计带动205户农户,户均增收7804元。
    蛇年春节,闲不住的陈艳芳又有了“新动作”,带领村民制作白芸豆蒸火腿、千张肉等预制菜。当谈及新年愿望,陈艳芳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新的一年,我希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提升‘阿喃多’品牌影响力,大力推广特色优质农副产品,当好群众增收致富“领头雁”,让乡亲们的腰包再鼓一些。”









李玉梅:让“小菌菇”撑起“富民伞

    大年初二,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走亲访友的热闹氛围中,家住维西县保和镇兰永村扎木迪上组的创业致富带头人李玉梅,已在公司里开启了忙碌的一天。
    清晨,天色尚暗,李玉梅就赶往基地菌菇培育区,仔细查看一排排菌包。她时而轻轻按压菌包,感受其湿度与紧实度;时而凑近,查看菌包上菌丝的生长状况,确认菌包状态良好后,便开始采摘平菇。李玉梅的手机不时响起,菜市场和超市的合作伙伴打来电话,询问平菇的备货情况以及送达时间,她一一耐心回应。 
    大年初二的忙碌,不过是李玉梅日常的一个小小缩影。
    早在2014年,李玉梅偶然接触到人工栽培食用菌技术,她用竹子搭建起两座简易大棚,踏上了食用菌种植的探索之路。此后,她频繁奔波于求学的途中,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渐成为乡亲们口中的 “土专家”。
    2020年,李玉梅采用 “公司+合作社+农户” 的模式,创立了维西倮贡雪山农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并精心培育适合本地气候的菌种。在创业的同时,她不辞辛劳,多次远赴山东、吉林等地学习先进技术。
    2022年,李玉梅借助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支持,以维西香菇为纽带,在永春乡、巴迪乡带动54户农户开展仿野生林下栽培千亩,通过收购产品助农增收30万元。2023年,公司带动农户195户,农户增收415万元,户均增收2.12万元。2024 年,公司参与维西县林下食用菌产业建设,从 7 月 21 日开始运送菌包上山,共涉及 412 户农户,建设面积 5778.11 亩,种植菌包 115.6 万包。
    当谈及2025年的发展规划时,李玉梅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今年,我们要全力开拓新的市场,向着销售额突破 1000 万元的目标奋力冲刺,带领更多的父老乡亲一同增收致富。” 






   以上三位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的故事,是迪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也是迪庆无数“兴农人”的真实写照:他们吃得了苦,抗得住压,还能主动学习新技能,积极拥抱互联网,主动把自身梦想融入乡村发展中,推动乡村振兴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助力农民致富实现加速度随着越来越多“兴农人”涌现,迪庆的乡村振兴之路必将越走越宽,期待着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乡村建设的大潮中来,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精彩的创业故事。





州融媒体中心

记者:黄晓丽 和丽瑶 张燕 

编辑:杨云萍     二审:马建军      终审:杨翠海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迪庆发布
迪庆发布是迪庆州权威信息综合发布平台,发布重要党务政务信息,回应社会关切,讲好迪庆故事,展示迪庆良好形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