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第十届“新锐杯”新生班级辩论联赛
主办: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
承办: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文艺部
协办: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辩论队
一、活动主题
启哲理之思,绽公法之彩。
二、活动目的
“新锐杯”辩论赛为我院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个人能力、提高口才表达能力和交际水平的平台,已经陪伴公法学子走过了十个年头。作为文科学院,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系统性培养一直是学院的奋斗目标,希望通过此次辩论赛提高学生的自我应变能力以及辩论水平。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有深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敏捷的思维、快速的应变能力和非凡的口才,以适应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为了展示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增进思想交流,繁荣校园文化,使我院学子能够跟上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步伐,为将来打下良好的思辨基础,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特此举办第十届“新锐杯”新生班级辩论赛。
三、活动对象
面向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2024级全体新生。
四、赛程安排
本赛事共分为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四个阶段。
(1)比赛时间及地点:
初赛:11月14日
复赛:11月19日
半决赛:11月26日
决赛:12月2日
地点:前三轮在十教(具体教室待定),决赛在修业讲堂举行。
(2)参赛队伍构成:
1、每支参赛队伍以班级为单位,不可跨班级组队。
2、班级联队总人数不少于四人,不多于八人;领队(学生)不多于一人。
3、每次比赛班级联队只能选定四名辩手参赛。
4、若出现特殊情况不能参赛的,领队可指派同队另一名队员上场。
5、领队可与队员同时作为参赛辩手上场,上场次数不限。
(3)比赛流程:
初赛以抽签决定14支队伍的分组,并进行两两对决,共7场比赛。每场结束后宣布团队成绩和最佳辩手,评出晋级复赛队伍并抽取复赛辩题与持方。
复赛7支队伍中1支队伍轮空直接进入半决赛,剩下六支队伍以初赛结束后的抽签为准,进行两两对决,共3场比赛。每场比赛结束后宣布团队成绩和最佳辩手评出晋级队伍并抽取半决赛辩题与持方。
半决赛4支队伍以复赛结束后的抽签为准,进行两两对决,共2场比赛。每场结束后宣布团队成绩和最佳辩手评出晋级队伍并抽取决赛辩题与持方。
决赛2支队伍争夺冠亚军,比赛结束后统一宣布团队成绩和最佳辩手,最后根据赛果评出本次联赛的联队冠军、亚军、季军及单场最佳辩手,并进行颁奖环节。
五、奖项设置
(1)本次比赛设置冠军、亚军各一个班级,季军两个班级,初赛最佳辩手7位,复赛最佳辩手3位,半决赛最佳辩手2位,决赛最佳辩手1位。
冠军:奖状一张,奖杯一座
亚军:奖状一张,奖杯一座
季军:奖状共两张,奖杯共两座
单场最佳辩手:奖状共十三张
(2)相关奖励:
①所有参赛辩手都可加综测0.5分。综测加分实行累加制,每参加一场比赛即可获得0.5分综测。经评委评出的“最佳辩手”可额外获得0.5分综测加分,参加比赛和获得“最佳辩手”荣誉可累积加分。
②获得最佳辩手或表现优异的辩手将有机会进入公管法学院辩论队。
六、赛制说明
(1)赛制详情
《华语辩论世界杯》赛制
1、正方一辩立论陈词,时间为三分钟。
2、反方二辩质询正方一辩,时间为一分三十秒。反方二辩须针对正方一辩的立论进行针对性盘问,采取单边计时(不含回答方时间)。答辩方只能作答不能反问,而质询方有权在任何时候中止答辩方。
3、反方一辩立论陈词,时间为三分钟。
4、正方二辩质询反方一辩,时间为一分三十秒。正方二辩须针对反方一辩的立论进行针对性盘问,采取单边计时(不含回答方时间)。答辩方只能作答不能反问,而质询方有权在任何时候中止答辩方。
5、反方二辩针对对方立论作驳论,时间二分钟。
6、正方二辩针对对方立论作驳论,时间二分钟。
7、正方四辩与反方四辩对辩,时间各一分三十秒,双方以交替形式轮流发言,辩手无权中止对方未完成之言论。双方计时将分开进行,一方发言时间完毕后另一方可继续发言,直到剩余时间用为止。(由正方先开始)
8、正方三辩质询反方指定辩手,时间一分三十秒(不含回答方时间)。被盘问方指派除己方三辩外任意一名辩手作答,答辩方只能作答不能反问,而质询方有权在任何时候中止答辩方。
9、反方三辩质询正方指定辩手,时间一分三十秒(不含回答方时间)。被盘问方指派除己方三辩外任意一名辩手作答,答辩方只能作答不能反问,而质询方有权在任何时候中止答辩方。
10、正方三辩质询小结,时间一分三十秒。
11、反方三辩质询小结,时间一分三十秒。
12、自由辩论,时间各三分钟。由正方开始发言。发言辩手落座为发言结束即为另一方发言开始的记时标志,另一方辩手必须紧接着发言;若有间隙,累积时照常进行。同一方辩手的发言次序不限。如果一方时间已经用完,另一方可以继续发言,也可向主席示意放弃发言。
13、反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为三分三十秒。
14、正方四辩总结陈词,时间为三分三十秒。
(2)比赛细则
1.陈词
提倡即兴陈词,引经据典恰当,所持观点清晰,表述层次分明,语言自然流畅。
2.开篇立论
要求逻辑清晰,论据详实,言简意赅。有明确的定义、判断标准与论点。
3.质询
质询环节共有两轮。包括首轮质询(二辩质询一辩)和三辩盘问环节。
质询方单边计时,质询方可以随时终止答辩方的回复,答辩方只能作答,不能反问。质询方以提问的方式询问答辩方,答辩方需根据质询方的提问作出回答。
4.对辩
由正方先开始,交替发言,互相提问,辩手无权中止对方未完成之言论。双方计时将分开进行,一方发言时间完毕后另一方可继续发言,直到剩余时间用为止。
5.小结
本环节为质询方结束后的申论环节,辩手需总结上一轮质询环节的论点,也可对他方观点作驳论,或是对己方观点作推论。
6.自由辩论
①自由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任何一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队员应立即发言,若有间隙,累积时照常进行。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②在自由辩论时间里,每一位辩手的发言次序、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
7.结辩
辩论双方应针对辩论会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脱离实际,背诵事先准备的稿件,适当扣分。
8.观众提问(决赛环节特有,其他比赛没有)
观众提问阶段正反方的表现不算入比赛成绩。正反方各回答两个观众提出的问题,双方任意辩手都可作答。一个问题的回答时间为1分钟,如一位辩手的回答用时未满,其他辩手可以补充。
9.时间提示
①攻辩阶段,用时满时,以铃声终止发言。
②其它阶段,每方队员在用时尚剩30秒时,记时员以一次短促铃声提醒,用时满时,以铃声终止发言。
③终止铃声响时,发言辩手必须停止发言,否则作违规处理。
10.若恶意违反比赛规则,恶意辱骂工作人员及评委的,取消比赛资格,本场比赛解释权归公管法学院辩论队所有。
七、辩题说明
每队在开赛前通过抽签确定分组与持方,具体辩题与题解如下:
✦
•
✦
(1)初赛:社会现状之辩
第一组(共4队):MBTI让年轻人更容易/更难了解自己
第二组(共4队):孤独正在成为年轻人向往的生活/无奈的处境
第三组(共6队):大学生成为通才/专才更吃得开
题解:MBTI全名为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由卡尔·荣格的心理学理论发展而来的人格测试。伴随着在年轻人中的爆火——它似乎已经从一种本来的职业倾向测试,成为一种风格和气质。有人将人格测试奉为行动指南,有人怒斥它已成为性格鄙视链的始作俑者。我们是否要佩戴面具示人?真实的自我究竟立于何处?我们是否理应被类型与测试界定?它会带来认同还是焦虑呢?
在社会聚变和压力中,孤独成了当代年轻人的“必修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了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生活。有的人认为孤独是一种思想上的自由,是一种悠然自得超脱物外,我们应该学会在汲汲营营的时代里求得喘息,追求自己真正向往的生活;也有的人认为孤独是一种被迫的选择,是对现实的妥协,不敢袒露真心,不愿交流情感,孤独者隔绝了所谓的麻烦和困扰,在心灵的花园上筑起高墙,却只留下枯萎的玫瑰和干涸的心田。我们该如何看待“孤独”?
在当今社会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人才需求是复杂且多样的。通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跨领域的挑战;而专才在专业领域的深度和精度,他们在特定领域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有人认为“专才”能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才干,也有人认为“通才”更是适应社会复合人才的需求。大学生该如何利用好大学时间,我们更应该横向拓宽知识面?还是纵向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何者更能适应现在的就业环境呢?
✦
•
✦
(2)复赛:婚恋家庭之辩
第一组(共2队):如果你有超能力,要/不要让爱的人也爱你
第二组(共2队):门当户对的婚恋观是/不是过时的
第三组(共2队):原生家庭的批判,让年轻人更幸福/更不幸福
轮空组(共1队):无
题解:关于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如果心中有一个深爱的人,你是否会用超能力让对方爱上你呢?有人说,爱是自由意志的沉沦,这个“超能力”只是加快了恋爱的进程,不必再一遍遍检证ta是否爱我,或许这个世界会有更多真挚而热烈的爱情;也有人说,即使你们两两相望对方满心满眼都是你,你也知道这源于超能力,而非他的选择,在一次次相爱中,往往会忘了爱上和被爱的真实感觉。如果你有此“超能力”,你会用吗?
婚姻是大部分人要面临的人生议题,嫁人娶亲要“门当户对”是从古至今流传下的观念,时过境迁,这个婚恋观是否还能适用于当代年轻人?有人认为,婚姻是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因此要现实理性地看待婚姻。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影响着他的眼界与思维,两个家境悬殊的人就算因爱走到了一起,也会因双方巨大的思维差异而产生种种矛盾与摩擦;也有人认为,当前大家婚恋更追求灵魂的契合,爱上的是具体的人无关其背景、身世,伴侣彼此之间相知相守即可,这是浪漫与自由的爱恋,无关家庭。所以“门当户对”的恋爱观到底是明智的选择还是迂腐的陈旧思想呢?
原生家庭不仅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更深刻的影响了我们的一生。当下“原生家庭”一词正在网络上被热议,你会发现原生家庭即可以带给我们温暖也可以带给我们伤害,甚至可能是我们一些不好性格的成因。当前年轻人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负反馈,而将其归因于“原生家庭”则给了年轻人一个转移压力的机会,可以将自身的一些不足归结与原生家庭,将责任主体从“我”变成“我的家人”,能舒缓年轻人的心理压力并与自己达成和解,并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但是如果我们总盯着原生家庭的不足,往往易生出对原生家庭的诸多不满,这些不满可能会让我们产生新的痛苦。所以原生家庭批判是让年轻人更理解自己、更自洽了还是让年轻人更排斥原生家庭、更痛苦了呢?
✦
•
✦
(3)半决赛:人生态度之辩
第一组(共2队):当代青年做“加法”更幸福/“减法”更幸福
第二组(共2队):面对精神内耗,年轻人更应鞭策自己/接纳自己
题解:有人说,趁年轻要拓展人生的可能性。也有人说,应长远规划寻求稳妥和聚焦,割舍人生的可能性以达致安稳。对于青年人这一群体,似乎不断尝试与突破才更符合。只来一次的青春,又怎甘走马观花式没有定果。有人觉得我们要给自己的人生做加法,充盈自己,丰富生活;也有人说要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不踌躇与过去,轻盈前行。加法人生还是减法人生,年轻人应该如何抉择呢?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面临着许多选择。在理想与现实中踌躇,在就业与升学中抉择,亦或是在名利与尊严里纠结。每一次选择都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精神内耗。当世界的荒谬赤裸裸的出现在每个人的眼前时,精神内耗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精神困境。自我接纳,是一场温柔的心灵之旅。它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感受和觉察自我。自我鞭策则是迈向成长的坚定步伐。我们整装出发,感知世界的多彩迈入社会的洪流。接纳或是鞭策,究竟何者才能将年轻人从精神内耗的漩涡中拯救出来呢?
✦
•
✦
(4)决赛:法律道德之辩
决赛组(共2队):法律审判之外的道德审判是/不是正当的
题解:如果从社会伦理的视角出发,我们会发现法律审判之外的道德审判似乎有其正当性。当某些行为虽未触及法律红线,却违背公序良俗时,道德审判就像一种无形的力量,对这些行为进行谴责,维护社会的价值观念,甚至可将其视为社会道德秩序的“守护神”。从社会心理层面来讲,只要道德审判符合多数人内心的道德标准,就会给人一种伸张正义的感觉。然而,道德审判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大众情感和主观判断的社会评价,缺乏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可能会放大或忽视当事人的过失,甚至可能异化成司法外的道德暴力。作为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的学子,你认为法律审判之外的道德审判是正当的道德维护,还是认为道德审判终将会沦为破坏法治、侵犯人权的不正当行为呢?
公璞学子如何诠释,
且听公璞思辩之音。
END
往期推荐
编辑 | 郑孙姝妍
文字 | 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辩论队
责编 | 周婷 邓辰宇
复审 | 贺苗
终审 | 林丽娅 潘斌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