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嫩芽露头,拿着笔记本、背着书包的学子,跟着老师在田里研学;夏天,绿油油的田里满是谷花鱼,卷起裤脚摸鱼捉虾;秋天,稻穗饱满,静坐田边喝一壶咖啡,赏满地金黄;冬天,稻田割尽米粒归仓,优质大米被送往全国。在昆明,一块田,一年四季都有“花样”——从“懂种”到“懂卖”,从“种田”到“用田”,农文旅融合发力,让稻田成为创意文旅的“强磁场”。
宜良彩色稻田
宜良耿家营马蹄湾的彩色稻田,每年都在换新,或是阿诗玛、仰阿莎的人形图案,或是“爱我中华”“全面小康”的巨型主题文字。今年是啥样?这成了游客迫不及待想揭开的谜题。
观彩色稻田,这一新型的稻田旅游方式,随着马蹄湾的一炮而红而流行起来。一些具备大面积稻田种植的县区,也纷纷效仿,以稻为笔、田中作画,凭借一块田,引来不错的流量。而游客的需求不只是观田,把流量变“留量”更值得思考。
“后备箱”计划是宜良近两年来打造“七彩梦乡·宜品良铺”的有力举措,聚焦游客需求,深入挖掘本地各类农特产品,打造一批宜良好物,产品包含7类农特产品、4类非遗产品及多种文创产品,在农特产品展销实体店进行集中售卖。
同时,开发耿家营“宏山公社”系列农产品,注册商标和版权,制作印有河湾不同年份彩色水稻景观的纪念T恤和生态稻米产品,打响“两河两湾”品牌,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此外,在观稻田的消费高峰期,借助民族特色节日,开展斗牛、斗鸡、火把狂欢、篝火晚会、彝族苗族民风民俗展演、民族书法绘画展等活动,聚人气、增“留量”。
富民散旦沙营村近几年也种上了彩色水稻,让农田既能观赏、又有玩场,还能丰收。
除发展彩色水稻种植示范区,沙营村依托富民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示范县建设,探索建立水稻、鱼、虾共生的生态环保种植养殖模式,建设稻鱼共生养殖区、小龙虾莲藕共生养殖区,同时计划配建农耕农事体验区,以“现代农事体验”“亲子乐”“采摘园”等形式,打造乡村寓教于乐的新型旅游模式,助推镇域周末经济和庭院经济发展。
乌龙镇稻田
“我在乌龙有块田”。今年5月,东川乌龙镇推出“绿美乌龙软香米认养季”活动,村民将500亩稻田搬上“云端”,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朋友通过认养稻田成为“农场主”,在“云端”体验诗和远方。
乌龙镇党委副书记赵帅介绍,项目将这500亩的稻田划分成7块区域。对于用户来说,只需要花一分钟时间,在“绿美乌龙软香米”小程序上动动手指,就能选择一块自己喜欢的田地认养至少1平方米的真实农田,由农户线下为认养人耕种。对于村里的农户来说,项目可以让他们提前对接市场、获得收入,降低种植风险。
在水稻从插秧到成熟的150天里,认养者可以在线上看到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随时观测水稻的生长情况。成熟后,还会收到自己认养土地上产出的稻米。
被认养的稻田也不会“闲着”,除了养殖谷花鱼,开展摸鱼捉虾等趣味活动外,乌龙镇还推出食育研学之旅,让孩子们动手的同时,了解大米的生长过程,并亲手制作、烹饪提拉米苏、大米饺等创新米制美食。
今年10月中旬,乌龙镇跑马泥石龙自由餐厅首季菜单发布,这个菜单与众不同。前菜有块河村酸李子酱、乌龙手指饵块,热汤有乌龙七彩花生汤,主菜有汤丹牛肋排、拖布卡烟熏鱼,甜品有野蜂蜜米酒、芝士红薯等。“13种来自东川当地的土特产被制作成一道道美食,让食客体验来自大自然的馈赠,感受东川的山水灵气。”餐厅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探索一种全新的乡村共创模式,以乌龙米为基础,制作、研发一系列产品,并衍生出各类创意活动,重塑乡野文化,共同推动经济、文化、人文和农产的有机更新,打造出丰富的乡村形态。
END
您看此文用
秒,转发只需1秒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