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开展“渝州药苑论坛”系列讲座第十五期

2024-11-19 20:10   重庆  

2024年11月18日下午,中国药科大学原副校长、江苏省教学名师陆涛教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刘新泳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聪教授受邀作为我院第十五期“渝州药苑论坛”嘉宾,分别带来了《基于片段的先导化合物发现与新药转化研究》、《基于靶标结构和表型筛选的新药发现》和《创新放射性药物研究进展和临床转化》的学术报告。报告在袁家岗校区崇医楼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由党永军院长主持,15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





陆涛教授长期从事新药分子设计与合成研究。他聚焦肿瘤、自身免疫、中枢神经系统等重大疾病领域的临床需求,潜心专注于临床前阶段的原创性小分子药物研发工作,旨在发现可以进入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在本次报告中,陆涛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小分子药物研发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涵盖了 FLT3 抑制剂 FN-1501(Cpd.50)的研发、针对 BET 靶点的药物研发、CDK 抑制剂的研发、Snail 抑制剂的研发以及 NIK 抑制剂的研发等多个项目。





刘新泳教授长期致力于将基于靶标结构与多种药物化学策略相结合的药物研究工作,重点聚焦于抗病毒药物、重大慢性病药物以及免疫调节剂的先导发现、优化及药物开发。近年来,已有多个抗病毒、抗痛风创新药物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在本次报告中,刘新泳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新药发现与开发的三种模式,即基于靶标结构的药物发现、基于表型筛选的药物发现以及由基因到药物研发;其次,刘新泳教授通过分享科研成果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基于靶标结构和表型筛选的新药发现成果。





李聪教授聚焦于脑部疾病跨尺度、多层次可视化和调控研究。在本次报告中,李聪教授详细介绍了放射性核素药物,包括放射性核药的发展沿革、核素的生物效应、放射性核素治疗药物的用途、已上市放射性药物、β 核药研究进展、α 核药研究进展等多个方面。通过全面剖析新型放射性治疗药物研究的进展以及临床转化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难点,让大家清晰、直观地了解到目前治疗性核药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陆涛教授、刘新泳教授和李聪教授的精彩分享,不仅极大地深化了我院师生对相关领域的理解,更是激励大家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


END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供稿|杨飞飞

摄影|杨飞飞

排版|药学院团总支宣教部陈奕霖

审核|靳明榕 陈潇潇 马丹



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
1956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分迁来渝创建重庆医学院,设置了药理学、化学教研室。在此基础上,1993年成立药学教研室,1999年组建药学系,2006年发展为药学院。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药学人才培养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