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创耒耜于汝城耒山

时事   2024-10-23 11:30   湖南  


远古时代,由于尚未发明文字,一些有着深远影响的事件就以神话和传说的方式流传,在文字产生后被记载下来。华夏先祖炎帝神农作耒耜、创农耕的功绩就是如此。



耒山作耒耜


远古时代,炎帝部落在今陕西、湖北、湖南、山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活动,史传在今湘南活动为盛。他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开市场,制麻布、着衣裳,作弦琴、乐百姓,削木弓、威天下,制陶器、便生活,在中华文明起源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为人们熟悉和称道的是制耒耜、种五谷,炎帝因而被称为“神农”。

相传神农在耒山发明制作了如犁嘴一样的耜,在嘉禾发现了嘉谷,即杆子特别粗、一禾九穗的稻种,试种之后,推而广之,从而奠定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基础。

神农作耒耜较早记载于《易·系辞下》“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据《衡湘传闻》“帝之匠赤制氏,作耒耜于郴州之耒山。"《衡湘稽古》也记载“赤制作耒耜于耒山。”

据《管子》记载“神农种谷于淇田之阳……九州之人,乃知谷食。”《衡湘稽古》则曰“天降嘉谷,神农拾之,教耕于骑田即淇田岭之北,其地曰禾仓,后以置县。”再如传说炎帝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却终因尝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宋代罗泌《路史》称炎帝“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南宋时从茶陵析置酃县(今炎陵县炎帝陵在酃县境内。


耒山在汝城


《衡湘传闻》中神农作耒耜的郴州“耒山”,始修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的《寰宇记》云“耒山在郴州义昌县”,北宋元丰年间重新删定的《九城志》称“桂阳县有耒山”,明万历《郴州志》也说“耒山在桂阳县南”,清《湖广通志》说“耒山在桂阳县南五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也认证“耒山在湖南汝城县南"
上述记载中的义昌、桂阳等地均为今汝城。汝城,东晋升平二年(358)置县,唐时先后名义昌、郴义,宋改为桂阳,清时先名义昌,后复名桂阳,至1913年复称汝城县。后唐至民国,该县均为郴州所属。因此,志书记载中的耒山均在今汝城县境内。


耒山出耒水


耒山耒水自古相提并论,历代古籍文献、民间楹联等多有记载。
耒水发源于汝城乌龙白骑山,因耒山之水汇入而得名。汉书《地理志》载“耒山,耒水所出。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忽略了耒水出耒山,直接解释道:水发源出汝城县东乌龙白骑山。”后来有人将乌龙白骑山误认为耒山。《一统志》明确记载“耒水出郴州之耒山是也。”《徐霞客游记》卷二下《西南游日记》“耒水出桂阳县南五里耒山下西北至兴宁县胜小舟;又三十里,至江市,胜大舟。”居住在山下耒水旁一个叫城下村庄的村民大多为邓氏,在邓氏宗祠大门上挂有一副流传至今的对联“耒水源清碧流江汉天马盘踞将锁乾坤。”据清同治《桂阳县志》记载耒山曾名天马山。《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因此而明确释义“耒水,出湖南汝城县耒山。”


耒山观遗迹


耒山创耒耜,圣祖出伟绩。自古迄今,耒山为万万人所仰望遐想。
汝城地处湘粤赣边界上的一山间盆地,县治虽然始于东晋,但人类活动更为久远。在山南约三千米的付水村有一处百园遗址,1987年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专家在此采集到石斧、石刀和饰有“米”字纹、“叶脉”纹的硬陶陶片,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神农氏传说等史前文化。

耒山处山间盆地中部,在县城南边的田畴中突兀而起。正如明万历《郴州志》所述:“耒山在桂阳县南,四面孤绝。”清同治《桂阳县志》记载“耒山,在县南五里即城头寨。巉岩峭壁,高二百步,周迴一百二十丈。”

山之西南边裸露的石灰岩石,天然斜辟出一个大洞穴,相传神农在汝城时就栖住其中。神农制耒耜,教耕于民,备受先民敬重。当地民众在山上建有神农庙,每年立春时节,官方在此组织舞春牛、香火龙等祭祀活动,意在祭祖开春劝耕。汝城县文物所至今还收藏着民国时期百姓祭祀时敬献的铸铁钟。钟钲部刻有铭文“敬酹西溪炎帝宫大成殿诸位圣神台前,民国十年岁次辛酉季冬吉旦,合乡敬立。” 

现神农庙已倒塌,只剩残垣断壁。其址尚留有三棵古柏,虽历经岁月沧桑,依然虬劲苍翠,枝叶于风中沙沙作响,似在叙说神农炎帝的传奇故事。


汝城县融媒体中心报道
来源:湖南省地方志编纂院所主管主办《韩公亭》杂志2023年第4期
照片来源:汝城县文物所
作者:朱惠芳
编辑:李彤
初审:李志  二审:郑玉波  终审:尹青山

精 彩 回 顾





湖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暨和美乡村建设湘南片区现场推进会在汝城召开
湖南旅游集团来汝考察文旅康养产业发展
央视聚焦湖南(汝城)长征文化展示传承馆
我们的节日丨汝城重阳 情深义重
湖南省环境质量排名出炉!汝城上榜

 汝城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汝城发布
汝城发布是由汝城县委、县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主管,汝城融媒体中心承办的官方新闻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