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大利亚议员帕.特里克的一番言论,简直让全世界傻眼!他公开指责中国外交官“像蚂蚁一样多”,还毫无依据地说中国有间谍,扬言要驱逐100名中国外交官。说实话,这种言论简直荒谬得让人觉得——他是脑袋被门夹了,还是根本不懂国际政治?
更让人气愤的是,澳大利亚政府对于这种荒唐言论并没有做出强烈回应,反而低调处理,简直像是在“装聋作哑”。你既然一方面想讨好美国,另一方面又想保住中国市场,难道以为两边都能得罪了不成?
“驱逐100名中国外交官”?这种话根本没任何依据。外交官是为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是间谍。帕特里克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他不仅没有证据,甚至连外交工作的基本常识都没有掌握。难道在他眼里,所有国家的外交官都是间谍?
更让人失望的是,澳大利亚政府并没有对此作出强烈反应,反而选择了低调处理。这种态度一方面避免了与中国正面冲突,另一方面却不敢否定帕特里克的挑衅言论,显得极为软弱无力。
别忘了,澳大利亚和中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2020年,中国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进口商品高达1379亿澳元,占澳大利亚总出口的三分之一!在这关键时刻,澳大利亚却选择对中国采取挑衅态度,结果导致自己失去中国市场,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迅速填补了这空缺。
举个例子,澳大利亚在疫情期间对中国进行过多次挑衅,结果中国对其农产品进行了反制,拒绝进口澳洲牛肉。澳大利亚本应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对其经济至关重要,但他们却选择了偏执对抗。
为什么澳大利亚在这两种矛盾中左右为难?因为它需要美国的支持,又不能放弃中国的市场。这种“两面派”心态,注定让澳大利亚左右为难。美国对澳大利亚的影响力显而易见,但如果他们继续挑衅中国,结果只会导致自我孤立。
澳大利亚一方面与中国合作,另一方面又在政治上挑起争端,这种做法不禁让人感叹——他们难道真以为能在美国和中国之间游刃有余,什么都不丢吗?
澳大利亚的这一系列对华言论,实际上反映了其对中国崛起的深深担忧。中国崛起的趋势不可逆转,无论澳大利亚如何反应,这一事实都不会改变。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所说:“我们希望澳方积累更多正能量,以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与中方相向而行。”
中国的崛起是全球性的,澳大利亚如果继续对抗,只会陷入更深的困境。只有摒弃对抗思维,放下敌意,才能在全球化时代找到共赢的出路。
今天的澳大利亚,既要从中国赚取经济利益,又要对中国发起政治攻击,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法迟早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中国市场对于澳大利亚的意义不言而喻,而中国崛起的潮流已经不可阻挡。澳大利亚如果能放下对抗心态,选择与中国合作,才是最理智的选择。
我们期待中澳两国能够以合作为基础,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而不是在无谓的对抗中迷失方向。毕竟,只有合作,才能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