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村文化礼堂的全覆盖,
越来越多的草根明星
有了自己的舞台。
来自各行各业的文艺爱好者,
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一场又一场演出。
“40年@北仑传奇”驻地摄影工作坊的
摄影师钱峰、俞宝玲、蔡琦,
用了大半年时间,
采访、拍摄多位经常在
农村文化礼堂演出的“堂主”,
捕捉他们台上的风采,
也聚焦生活中的另一面。
一起来看
↓↓↓
文化“堂主”的AB面
图/钱峰、俞宝玲、蔡琦
文/樊卓婧
虽然他们脱下戏装
便泯然于众人,
依然打动人心——
点击来看她的B面
周维维口述:
我是北仑开发区医院门诊及住院药房组长,
从小在村里就喜欢观看越剧表演,
所以学了10多年越剧。
一年大概为群众演出30多场,
今年已演出10余场。
点击来看他的B面
华奕博口述:
我是浙师大附属芦江书院5年级学生,
学校有舞龙拓展课,
我练习舞龙一年了,
为群众表演了五、六次。
点击来看他的B面
郑雷豪口述:
我是保险公司业务经理,
小时候常看大头和尚表演,
长大了跟着老师练。
我表演这个节目2-3年了,
一年大概要为群众演出7-8场。
点击来看他的B面
张玉良口述:
我是龙和物流仓库工人,
年轻时观看了造趺表演(又叫肩背戏)而喜欢上这个非遗项目,
于是开始学,一转眼已经40余年了,
现在一年要为群众演出10多场。
点击来看她的B面
屠佰芬口述:
我是个体户,
在老年大学学习中喜欢上表演铜人,
排练了三年多,一年大概要演出10多次,
点击来看她的B面
胡文娣口述:
我是一家福利院餐饮部员工,
原来是个武术爱好者,曾经得过很多奖,
后来学习舞龙,扮演龙头七八年了,
一年大概演出20次左右,
点击来看她的B面
杨碧红口述:
我是百源税务师事务所员工,
小时候受姨娘婶婶影响而喜欢上马灯表演,
现在参加非遗项目马灯演出2年,
一年表演10余次。
演出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点击来看她的B面
张珠娥口述:
我是个家庭主妇,
因村领导的推荐,
有幸成为“大补缸”的第三代传人,
我表演大补缸这个非遗节目近15年,
一年大概表演7-8次,
在文化礼堂演出特别有成就感。
来源丨甬派客户端
三审丨朱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