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庄村“红、绿、古”三色交织,孕育出独特的乡村文化,这些在村史馆中得以一一陈列,谱写出东庄村的独特魅力。青浦早期农村党支部成立时的情况、庄前港抗日伏击战的惊心动魄、陈云同志四次返乡的情况等在村史馆中都有详细记载。
在这里还可以了解练塘的非遗传承技艺——焋糕、土布染织技艺以及茭白叶编织技艺等。此外,村史馆也对东庄村的林下菌菇产业、东庄大米以及练塘茭白等特色农产品做了详细介绍,人文底蕴、丰富物产、兴业热土成为这个红色村庄的金名片。
穿过湿地林,一路来到劝学亭。沿路布置的花草牌上以建党百年重要节点事件为脉络,串起村庄红色线路,将红色教育融入村民日常休闲生活中,举足即观、寓教于乐。
作为元代才女管道升故乡的东庄村,管道昇、赵孟頫伉俪教育后代、一门七子的故事广为流传,严谨的家教家风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为此东庄村打造了“道升劝学亭”,又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家风家训融入其中,打造了红色家风卷轴,在提升文化内涵的同时,增加劝学亭的红色氛围感。
党建广场由原村庄闲置空地改建而成,坚持开放、融合、共享理念,将党建文化与群众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提升整个广场空间环境,实现红色教育基地由室内向室外、教育模式由相对封闭向对外开放、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教育对象由党员内部向党群一起的“四大转变”,是一处集党员群众宣传教育、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开放式、共享式党建阵地。
陈列室紧邻党建广场,展区主要以“点播火种”“星火燎原”“生生不息”“一代伟人”四部分为主,集中展示了练塘人民从浴火奋战、百废待兴到欣欣向荣的奋斗岁月,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前赴后继、奋勇争先的光辉历程。
陈列室展示了小蒸地区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把人民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让红色精神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绵延不息。
此外,陈列室还打造了实体造景,还原当时的农房布置,让参观者能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红色精神。
1945年5月,盘踞练塘镇上的30多名日军到夏家浜村抢粮烧房。村里两名青年当即向衡山大队报信。大队政委雷敏和大队长张锡祚商量后决定伏击日军,并选择庄前港为伏击点。雷敏和张锡祚率领部分战士,埋伏在村河西口两岸,沙副大队长带领另一部分战士隐蔽在河东村外50米的坟地里,构成交叉火力网。同时,部队又协助村民撤出村庄,隐蔽在田野里。激战1个多小时,击毙日军11名。东庄村民为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6名新四军将士建造了烈士陵园,成为“青浦西乡革命烈士陵园”的前身。
红色初心课堂由村内废弃小学改造,可容纳约70人,填补了东庄村接待中等规格团队的不足,进一步助力红色文化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
东庄村是一片孕育红色基因、富有革命传统的热土,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红色初心课堂”旨在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以满足多元化需求,深挖红色资源,聚力打造一个“寻初心、悟初心、践初心”的课堂,激励党员干部艰苦奋斗、矢志奉献、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烽火燃遍旧时光,村庄处处显红色。白墙黛瓦间,革命先烈的故事跃然眼前,引人入胜。烽火岁月的痕迹化为砥砺前行的动力,汗水与决心交织,一幅红色美丽村庄的画卷正在东庄村徐徐展开……
记者:鲁雯雯
摄影:鲁雯雯
编辑:李璨(名优)
责任编辑:王阳(首席)
终审:张婧(特聘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