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 法润万家
——兵团纵深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纪实
六师五家渠市共青团农场四连法治巷一角(资料图片)。六师五家渠市司法局 提供
12月3日,十二师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王云云(中)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冯晓玲 摄
四师六十八团司法所充分利用丽华社区图书角打造“法治书屋”,普及法律知识。图为职工群众在书屋阅读书籍(资料图片)。四师可克达拉市司法局 提供
优美的歌舞、幽默的小品、引人入胜的情景剧……伴随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12月3日,由兵团党委全面依法治兵团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兵团法治文艺汇演活动拉开帷幕。整场演出将法治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不仅为兵团职工群众献上一场法治文化盛宴,更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接受法治教育。
文化涵养法治,法治沁润人心。
近年来,兵团在纵深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强化阵地建设,将法治文化与红色文化有机融合,创新普法载体,在各地建成一批独具兵团特色的民法典主题公园、宪法主题广场等法治文化阵地,打造一批“网红”新媒体品牌,使职工群众“出门有法、抬头见法、休闲学法”,让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更接地气。
丰富法治文化载体
在白雪映衬下,六师五家渠市共青团农场四连法治巷别有韵味。12幅法治手绘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还配有相关视频的二维码,不仅让职工群众出门见法,还能随时“码”上学法。
三师图木舒克市的南北湖公园内,法治元素与园景有机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治文化“景观带”。这是当地投入300万元打造的法治文化公园,让职工群众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学习法律知识。
五师双河市依据区位特点建成了1个法治小区、4座法治文化公园、5个法治文化广场、5条法治文化长廊、5所法治校园、11支普法志愿者队伍及210个法治橱窗,构建法治保障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职工群众的法治文化需求点在哪里,兵团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的工作落脚点就在哪里。近年来,兵团认真落实《法治兵团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以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法”“景”融合打造“亦赏亦游亦学法”的法治“风景带”,多措并举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有形”更“有效”。
为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引导力和感召力,全面提升民众法治文化素养,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全面依法治师委员会办公室和师市司法局投资85.5万元,建成一座集生态水文、自然景观、法治元素于一体,以法治漫画、人物、故事为主题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让市民们在“一湾碧水绕城来”的美景中感受法的滋润、接受法的洗礼。如今,该公园已成为各单位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职工群众学法的“打卡地”。2023年,该公园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称号。
“有阵地就有了平台,各级各部门依托师、团、连打造的丰富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经常开展普法宣传等活动,群众参与热情高,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兵团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处处长刁广超说。
普法融入法治实践
红色是兵团的底色。在兵团,红色文化根脉厚植人心,绽放着时代光芒。八师石河子市的兵团军垦博物馆、一师阿拉尔市的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十四师四十七团的老兵精神展示馆……成为兵团红色旅游的新地标。
近年来,兵团各地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将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与法治文化建设深度融合。
“每天早上起来,我都会到这里走走,现在安装了很多法律宣传标牌,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学到法律知识,是个溜达的好去处。”一〇五团一连退休职工刘大爷口中的好地方,是连队新打造的法治文化阵地。
为提升法治文化品位,增强职工法律意识,一〇五团司法所结合不同法治主题,借助团场各连队内的锻炼场地等载体,在不改变原有功能的前提下,把法治文化融入连队建设之中,赋予锻炼场地新的文化生命力,为广大群众提供学习、娱乐、休闲的好去处,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文化熏陶,不断提高法治素养。
“今年9月初,我们对法治文化阵地进行了再次升级改造,将其打造成别具一格、寓意深刻的法治文化阵地,我们希望通过法治文化的宣传教育,改变大家观念,形成自觉寻求法律帮助的意识。”一〇五团司法所负责人王如良说。
近年来,兵团创新开展“国旗下学法”“群众法治大培训”等活动。兵团党委全面依法治兵团委员会办公室以这些活动为契机,编印《以案释法——国旗下学法资料汇编》、模拟法庭案例、宣传挂图等普法资料,鼓励各地组织职工群众在每周一升国旗活动中集中学法、依托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模拟庭审或者走进法院旁听庭审等,让职工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同时,各地还创新推动法治文化建设与打造金牌调解员、“法律明白人”和“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等结合起来,让普法工作者成为法治文化宣传的“移动风景线”。
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2023年至2024年兵团“法治大培训”期间,七师胡杨河市司法局围绕主题,用好当地文工团等资源,将法治元素融入剪纸、书画、豫剧等艺术形式中,把法律知识用大家通俗易懂且乐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形成了处处是阵地、人人都是宣传员的良好学法氛围。
七师一二七团编排的豫剧《大路上》,讲述了主人公刘金凤用勤劳的双手还清欠款过上小康生活后,还不忘帮助身边人共同富裕的故事。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的实施需要德治教化,也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护佑。本剧通过演员们的生动演绎,向观众讲解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从而传递法治理念。”该剧编剧周向阳说。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既要看得见,还得有传播力。近年来,兵团司法局及基层司法行政单位积极适应新时代媒体发展趋势,发挥新媒体平台宣传作用,打造以“法治兵团”“兵团戒毒”为龙头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塑造直播品牌,着力扩大法治宣传覆盖面。其中,“法治兵团”新媒体矩阵荣获2023年度中国创新型政法新媒体,“兵团戒毒”抖音号入选中央政法委第四届“四个一百”优秀新媒体视频类账号,“法治铁门关”抖音号被中央网信办评为“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
截至目前,“法治兵团”抖音号已连续19个月入选中央政法委新媒体政务榜单,2022年以来累计33次取得中国长安网新媒体平台月榜、法治网新媒体平台周榜第一名的好成绩。二师铁门关市司法局抖音政务号“法治铁门关”粉丝高达500多万,是兵团司法行政系统运用新媒体做实普法工作的佼佼者。2024年4月,“法治石河子”微信公众号获评优质新媒体账号,被中央网信办通报表扬。
此外,三师图木舒克市的普法动漫形象“团团”、六师五家渠市的普法大使“香香”“达达”、四师可克达拉市的普法志愿服务队“蒲公英”、十四师昆玉市的“昆仑山下古丽花”等不断创新的普法形式,让法律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贴近群众,深度契合网络传播特点,从而全方位提升普法效果。
2024年5月17日,兵团司法局政务抖音号“法治兵团”联动4个师市进行普法直播,超12万人在线围观,线下服务群众1300 余人次。网友们一边看直播一边纷纷评论:“为这种通过直播连线进行普法的活动点赞。”(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史进)
十三师新星市持续巩固防沙治沙成效
近4年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减少23.34万亩
“这些年,经过职工群众的不懈努力,农场在南沙梁种植的315亩梭梭林成活率达93%,南沙梁植被覆盖率达到70%,有效阻断了沙漠的蔓延。”12月6日,十三师黄田农场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副主任朱骏亮察看南沙梁梭梭林长势后对记者说道。
近年来,十三师新星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按照边完善规划、边细化举措、边推进治理的要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以“防风、阻沙、控尘”为治理目标,持续开展植树造林、退化防护林修复等工作,构筑起点线面结合、多廊多屏交织、防治用全链条阻击的主体框架,推动保护生态环境与改善民生步入良性循环。
据介绍,自推进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以来,十三师新星市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新建防护林1.64万亩、实施封山育林27.2万亩;编制《林业和草原发展“十四五”规划》,计划完成防沙治沙任务11.06万亩,目前任务完成率达211.57%。近4年,该师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缩减,累计净减少23.34万亩。
为持续巩固防沙治沙成效,十三师新星市以构建完善的生态防护林体系和高效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为带动,大力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编制《“三北”工程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作业设计》,计划修复退化林5.7万亩,抚育中幼林1.7万亩,修复退化草原1.01万亩,进一步增强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制定防沙治沙规划,持续实施新建防护林、封山育林、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一系列防沙治沙工程,初步构建了以绿洲外围荒漠生态林、防风固沙基干林和绿洲内部农田防护林、居民区绿化林为主体的四级生态防护屏障体系,使风沙灾害发生频率大大减少。
十三师新星市还充分利用沙漠、胡杨等特色资源,发展全域旅游,成功打造全国唯一一个位于市区内的沙漠地质公园博览园——东天山自然地质博览园,积极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师市将全方位、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版图由‘浅绿’向‘深绿’转变,努力走好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促共赢之路。”十三师新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君华表示。(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赵宝山、通讯员商凯旋)
来源:兵团日报
审核:钟 新
投稿邮箱:weixin@huyang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