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赢在寿险,健康平安相伴一生!
........................................................................................
每日语录: 朋友来宣传保险,你躲得远远的;遇上一个医生,就想加个微信做朋友。你可能不知道,一张重疾险保单,就能获得一笔救命的理赔金,以及免费的线上问诊、挂号陪诊、重疾绿通等增值服务;拥有一位保险顾问,就能链接到很多的医疗资源。........................................................................................
.......................................................................................
又出新政了!这可谓是继保险分级考试、报行合一之后的第三响惊雷,再次把不少业内人士雷到外焦里嫩。
各家银行开放且不限制合作保险公司的数量,这是什么概念?银行不指望贷款挣钱,开始抢卖保险的饭碗,开始搞副业啦!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曾经恩爱过一段时间,银保渠道卖保险就很猛。但后来也是乱象丛生,销售误导、存单变保单等问题一大堆,后来就不玩了。所以2010年起,每家银行网点合作的保险公司数量不能超过三家。但是现在,这个限制被解除了,各级网点和保险公司合作不限量了,量大管够,开始尽全力卖保险了!房贷利率持续下调,这几年又降准又降息,利率是肉眼可见的降降降,银行主业干不动了,非常依赖非利息收入。
中国多数百姓除了往银行存钱,是没有什么其他理财方式的。银行自然就掌握了大量且精准的用户画像。
但你是要问银行的人,哪个客户有钱,他一看就知道了。哪些是隐藏的有钱高端客户,大数据会帮你扒下他们的伪装,让你看个清清楚楚。而且多数老百姓对银行特别放心,不像是对保险公司有那么深的成见。同样的事,换一个身份不同的人去做,效果就能事半功倍。拿最近几年很火的增额寿来举例:银行小张发现客户一笔定期存款到期了,但是没有买过保单,就会很主动的劝客户:做个转存吧,正好有款储蓄保险,保本保息2.5%还是复利...现在,银行合作保险公司的限制被解除后,可以代理几十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啊。宣传了N年的独立代理人制度还没见开花多少,人家银保经纪人模式就已经开搞了。
就这么说吧,无论是分级考试,还是报行合一,乃至现在的银行解限,都透露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保险行业正在大量清理落后产能。保险从业者总喜欢把专业挂在嘴上,以前和银行比,专业确实是个优势。毕竟银行的对利率、贷款和理财产品是专业的,对保险也不屑专业。但今后银行成了保险大销售渠道中的一条,他们肯定会培养自己的销售队伍,他们也会变得专业,甚至比现在的保险从业人员更专业。银行从业人员掌握着大量金融和理财的专业知识,有了这些做基础,他们再学习保险会非常快,对于各类理财工具的理解,自然比保险从业者深。不过,对银行职员来说,以后每个月都要报目标、找客户、签单子,金融系统一家亲,也来体验下当保险从业者的感受吧。
至于为什么要有这么一个政策,也很容易理解。因为受益的人很多,对银行和保险都好。一来银行通过保险打开突破口,利用非利息收入来实现利润增长。二来保险行业不需要这么多人,正好多一种方式来实现从业人员的清理。以前有人说报行合一后,佣金下降到以前的一半,自己快活不下去了。这才哪到哪呢,银行解限之后,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行业的寒冬。等银行渠道保险销售团队起来,可能真的就要砸了部分代理人、经纪人的饭碗了。听过一位多年的保险老兵说过这么一番话:我热爱保险行业,我以后要像梅第一样,干到不能动了再退休。此刻我只想说:什么时候离开这个行业,还真不是你能决定的。
当然,未来保险还是必须要有人来卖的,只不过可能不一定是保险业务员卖了,可能是银行职员、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社区网格网或者其他异业从业人员在卖。甚至很多银行业的自媒体开始惊呼“银行职员的尽头是卖保险”。要么离开,要么提升,这是摆在每一个保险代理人面前的严肃问题。
“2019年,保险代理人达到912万人,此后开始大规模缩减人力规模。北京大学专家称,目前可能连100万都不到了。这意味着保险行业4年减少了800多万保险代理人。”
不仅是外勤人数锐减,就连保险公司的内勤近两年也一直在裁员。
近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研究中心和保险行销集团保险咨询研究发展中心联合发布了《2024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3年保险公司保险营销人员数量下降势头不减,已降至不到281.34万人,较2019年高峰时期的912万人减少约631万人,基本跌至十二年前的水平。在发布会上,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金融学副教授雎岚表示,“如果只算活跃的人力,可能连100万都不到。”
如果按照雎岚的数据,意味着保险行业4年减少了800多万保险代理人。
队伍下降,产能提升,一方面说明留下来的代理人队伍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能力也较高;另一方面,也与保险公司产品转型升级有一定关系。在业内人士看来,保险代理人数量减少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对保险代理人队伍进行转型,提升代理人队伍的质量成为行业的必然选择,保险行业及各家保险公司已在进行多样化探索。代理人数量出现趋势性下滑,让人身险公司意识到,曾经的“人海战术”难以为继,加之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倒逼人身险公司不得不进行个险营销体制改革。结合当下消费者对于保险的需求从保险保障扩大到养老、健康以及财富管理,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综合化的个险代理人成为人身险公司一致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保险公司对销售人员的培养路径更加清晰、激励机制更加完善、支持方式更加多元。除了代理人渠道改革之外,对保险代理人的分级管理也备受业内关注。据获悉,保险业协会已就保险销售从业人员销售能力资质等级标准(人身保险方向)向业内征求意见。有业内人士认为,长期来看,分级制度有望从入口处提升代理人准入资质,对投保人的投保体验和服务保障有一定提升作用,同时有利于改善险企形象,推动后续更有效的队伍转型。一方面,当前代理人队伍中新人占比已经相对较低,分级管理对整体队伍的影响相对偏低;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近年来深化改革已经对代理人实行了一定的分级管理;三是储蓄类保险产品的需求仍旧旺盛,代理人收入有望稳中有升,降低代理人脱落率。
保险营销员数量巨变背后,折射出寿险行业的发展变化。
传统的人海战术正被时代淘汰,更何况保险代理人群体还面临着人工智能(AI)替代的挑战,唯有变得越来越专业,才是保险代理人转型的方向。
以前保险代理人面对的客户群体是50、60、70一辈人,讲的是人情面子。
如今的客户已经变成了80后、90后乃至00后。
这些人是天然的“互联网原住民”,伴随着互联网长大,搜索能力强、研究分析能力也强。
他们买保险,本能的会通过网上信息“货比三家”。
想靠人情面子卖保险已经吃不开了,这时候要的是保险代理人的专业度。目前,已经有保险公司对代理人销售能力进行分级,原则就是对高能力销售人员多授权、低能力销售人员少授权。
身边的七大姑八大姨,总有开发完的一天。
如果代理人不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总有一天会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