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网报道,近期,欧盟在通过第15轮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时,首次将制裁的矛头指向了中国,对7个中国企业和个人实施了包括旅行禁令、资产冻结和禁止提供资金资源等在内的所谓“全面制裁”。欧盟委员会声称,这些被制裁的中国企业和个人涉嫌向俄罗斯部队提供无人机零配件和微电子组件。然而,就在制裁措施宣布前不久,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还曾公开承认,无法证实中国向俄罗斯提供了军事援助。
这一轮制裁明显是针对中俄关系的又一次打压,欧盟27国试图通过此举强迫中俄分离。面对欧盟的无端指责和制裁,中方多部门予以了坚决回应,驻欧盟使团和商务部向欧盟提出了“三个停止”的要求,并递交了照会。中方强调,中俄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基础之上,不受外部因素的干扰和胁迫。
事实上,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坚持中立的立场,与俄罗斯保持着正常的贸易往来。俄罗斯经济在美西方的打压下不仅没有被击垮,反而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美西方国家见状,开始不遗余力地对华施压,试图让中国同俄罗斯“脱钩”。然而,中国并未妥协,坚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和中俄关系的健康发展。
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日前通电全国的“直播连线”节目中,为中俄关系定下了基调。他表示,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双边活动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普京的这番话无疑是对中俄关系的最好诠释,也表明了俄罗斯在关键时刻的坚定立场。
经贸领域,中俄贸易额持续增长,双边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国向俄罗斯输出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装备等琳琅满目,而俄罗斯则向中国稳定输送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中俄互免团体旅游签证政策的恢复实施,更是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与往来。
在文化领域,中俄双方也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俄罗斯指挥家捷杰耶夫携手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多次赴华演出,吸引了众多中国观众。同时,中国文化节、中国电影节等活动在俄罗斯也受到了热烈追捧。这些文化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为中俄关系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