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汽车制造大国,德国一直被视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领军者。然而,随着全球市场绿色能源转型的深化,德国车企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近年来,德国希望通过电动汽车转型来巩固市场地位,但现实情况是,德国本土客户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日益减少,而中国消费者也更倾向于选择本土品牌。面对德国电动汽车越来越不受欢迎的今天,德国车企将如何面对这一难关?德媒《柏林日报》相关报道现编译如下: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削弱,而作为电动汽车领域的“新秀”,中国的市场份额却迅速增长。研究数据显示,到2023年,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已达到57%,且这一趋势仍在持续上升。
德国制造商面临的困境不仅在于国内电动汽车需求的下滑,还在于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佳。电价高企和充电桩配备不足,使得德国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兴趣降低。而在中国市场,德国产的传统内燃机汽车销量也大幅下滑。中国市场曾是德国车企的重要支柱,但随着中国消费者逐渐转向电动汽车,内燃机汽车的销量陷入瓶颈。据《商报》报道,2020年,中国市场上仍有94%的新车使用传统燃料,而到2024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已下降至59%。
▲图源:Hendrik Schmidt/dpa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7月,中国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首次超过了传统柴油和汽油发动机车型。对于德国汽车制造商来说,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许多中国消费者认为,比亚迪等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在技术上优于外国品牌,随着中国市场逐渐抛弃内燃机,德国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正在减弱。
市场咨询公司DXB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施拉赫特(Wulf Schlachter)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尽管中国电动汽车具有众多优势,德国车企的电动汽车依然具备竞争力。在接受《柏林日报》采访时,施拉赫特表示:“宝马和奔驰的技术足以与特斯拉、蔚来、比亚迪等公司媲美。”他还指出,奔驰是首个获得在北京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上进行L4级自动驾驶测试许可的国际汽车制造商。此外,宝马在自动驾驶系统和面向客户的软件服务方面也表现出色。
▲图源:Hendrik Schmidt/dpa
然而,大众汽车的情况则有所不同。施拉赫特表示:“大众汽车多年来一直在软件开发上遇到复杂问题,几乎成为了一个难以解开的‘戈尔迪乌姆之结’。”智能且用户友好的软件已经成为汽车制造商的关键产品之一,但大众在这一领域的进展显得尤为缓慢。
汉诺威中小企业应用技术大学(FHM)的汽车经济学讲师施沃普(Frank Schwope)也承认,在电动汽车领域,国外竞争对手在某些方面确实领先于德国制造商。他在采访中表示:“特斯拉和一些中国制造商在电动汽车领域确实优于德国制造商。”目前,德国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危机正在加剧。以萨克森州一家大众电动汽车工厂为例,由于只有电动汽车业务,该厂区目前正面临大规模裁员的风险。
▲图源:Carsten Koall/dpa
德国汽车专家杜登霍夫(Ferdinand Dudenhöffer)指出,中国制造商得益于“规模效应”,即通过大规模生产、高需求和更便宜的电池获取成本优势。因此,比亚迪能够以不到1万欧元的价格销售电动汽车,而德国电动汽车的价格几乎不低于3万欧元。
此外,杜登霍夫批评德国和欧盟通过讨论电子燃料(E-Fuels)来延长内燃机的寿命,这使得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兴趣降低。他还指出,“哈贝克取消了电动汽车补贴,进一步拉大了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之间的价格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杜登霍夫质疑道:“德国的消费者为什么还要购买电动汽车?”
(欧洲时报德国版晓梦编译报道,转载请注明公众号GermanReport)
……………………………………………
【德易知(GermanReport)】(原名“道德经”)秉持“以报道德国经典,成报道德国经典”这一宗旨,立足德国,辐射全欧,服务华人,是德国有关新闻资讯的主要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