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阅读时,文章字号可在右上角菜单中自由调节,大家注意保护眼睛哦!
联合时报消息
周日期间,西班牙媒体《ABC》报刊文称,部分中国制造商利用“China Export”标识误导消费者,使其误以为这些商品通过了欧盟的CE认证,并指出这一现象已持续近18年。文章指责这些做法不仅构成对欧盟市场的“恶意竞争”,还可能对消费者安全产生威胁。然而,事实是否如西媒所述,仍需深入探讨。
CE认证,即“Conformité Européenne”,是欧盟针对某些商品制定的安全标志,表明商品符合欧盟的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要求。根据欧盟法规,企业需自行申报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并对其质量和安全性负责。这一机制虽然减少了繁琐的审批流程,但也增加了可能被滥用的风险。
据《ABC》报道,“China Export”标志与CE标志极为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两个字母“C”和“E”之间的间距。西方媒体将其解读为“中国企业故意混淆视听,欺骗欧洲消费者”。但实际上,“China Export”标志并非中国政府或任何官方机构推行的认证体系,而更可能是部分企业出于自身目的设计的标识,与CE认证并无直接关联!
文章还提及,一些进口商和分销商为牟利,将未达标产品引入欧洲市场,这实际上暴露出欧盟内部监管不力的问题。然而,西媒却将矛头指向全体中国制造商,试图将责任完全归咎于中方乃至中国政府。对此,中国业内专家认为,欧盟需要加强自身市场监管,而非一味指责他国制造商。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报道恰逢中欧贸易摩擦升级之际。今年6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并对相关产品征收关税。中国对此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对欧洲白兰地和其他商品加征关税。西媒此时旧事重提“China Export”标志问题,或意在进一步煽动舆论,将中国塑造为“不遵守规则”的形象。
事实上,欧盟对CE认证的监管体系本身存在漏洞。当前,认证流程完全依赖企业自我声明,缺乏强制性审查机制。这一模式在便利企业的同时,也为不良行为留下空间。而针对“China Export”标志,更多的声音建议欧盟修改现有的CE标志设计,以避免混淆。
中国政府多次强调,鼓励企业严格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并支持与欧盟合作打击不合规行为。与此同时,欧盟需提高市场监督能力,加强对进口商和分销商的责任追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ABC》的报道试图将责任单方面推给中国制造商,然而事实证明,问题的关键在于欧盟内部的监管漏洞以及部分进口商的逐利行为。中欧双方应以建设性态度加强沟通,通过合作解决贸易中的争议,共同维护健康、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
联合时报原创、翻译或编辑整理,版权归侨贸联合资讯所有。如转载或改编发布请与本报联系确认,并注明内容出处。未经授权而歪曲、篡改、抄袭、剽窃本报创作,均构成抄袭,本报将全力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