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视域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生成逻辑

政务   2024-11-24 13:07   西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创造性提出并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理论贡献。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一、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崭新境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坚守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于客观的物质活动、现实的社会关系和具体的历史过程,以无产阶级为主体,以人类的解放为主题,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般性探索,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对未来社会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在人类思想史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首次对“谁是历史创造者”“什么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什么是社会历史本身规律”“为什么要实现社会变革”等问题,作出了科学的解答。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科学性、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为更好地观察和解释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各种现象,揭示蕴含在其中的规律,并更好地改造世界指明了正确方向。

时代持续变化,社会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虽然诞生于十九世纪,但其阐述的基本原理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就一直是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领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与运用,强调将其作为看家本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样态,而“六个必须坚持”是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概括。“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守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实践主体,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立场构成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立场,而人民性则是其本质属性。在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坚持人民至上,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是我们坚持自信自立的底气。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这也是我们坚持自信自立的底气。“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坚持守正创新的历史,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开放地根据时代、理论、实践发展的历史。“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指向。马克思主义要求以问题和实践为出发点,而非仅依据原则和理论去解释并改变世界。强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思维特征。强调以联系性而非孤立性、动态性而非静态性、全面性而非片面性、系统性而非碎片性的方式来认识事物、处理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辉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格局境界。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站在世界历史、站在全人类进步与发展的高度,以追寻人类解放为目标,其本身不可能“作为某种地域性的东西而存在”。

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弘扬

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国家和民族传承与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了“两个结合”,特别指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扎根、润养于中国历史文化沃土的理论创新。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虽然在不同时期其内涵不尽相同,但中国人民在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累积形成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等,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宝贵精神品格、崇高价值追求较为稳定的抽象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为治国理政提供了思想启迪,也为人民日常生活提供了实践智慧。而正是这些精神文明积淀、共同价值观念,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成为党理论创新的根基。

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集中概括的“六个必须坚持”,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礼记·哀公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管子·牧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章句下》)等,彰显了古代中国人对人民和国家关系的基本观点。同样,中华民族有着兼济天下、心系天下、胸怀天下的文化基因,包括“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篇》)的天下大同,包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礼记·中庸》)的协和万邦,还包括“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隐公六年》)的民胞物与。历史镜鉴未来,守正方能创新。守正创新秉承了古代中国人朴素的思维理念,汲取了中华文明的特质禀赋。“循法守正”是“恪守正道”“革故鼎新”是“勇于求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都蕴含着事物发展新旧嬗递的一般规律:自我革命、自我革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蕴含着发现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周易》)、“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无疑者须教有疑”(朱熹《读书须有疑》)是敏于发现问题的方式探索,“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礼记·大学 》)是勤于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具有借鉴意义。在朴素的系统观念方面,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具有系统思维,“一阴一阳之谓道”(《易传·系辞上》)、“反者道之动”(《道德经》),中华民族的阴阳、八卦等文化观念,就已把世界看成一个循环演化的系统,认为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上则有下,有此则有彼”(《二程粹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代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带来的是一种基础的、广泛的、深厚的自信自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肇始于古代,虽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难题的重要启示,但要裨益当今社会,必须经过一个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过程。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诠释,不仅能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文化根基与传统特色,也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该思想框架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根”之所在。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阐发和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构筑起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当代精神、当代价值、当代方法、当代力量。

三、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三个“历史决议”作为抽象归纳与精准提炼,是党对奋斗经验的三个权威阐释版本,体现了历史性和逻辑性的统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完整系统的科学总结,是一以贯之、不断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大成。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则对其实现了坚持和运用。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以实事求是作为指针。《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一个“历史决议”)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又明确指出:“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在中国革命道路上逐步认识到守正创新的重要性所在,既反对主观主义,又反对教条主义。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概括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认识“实事”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就必须以中国的国情为对象,认识国内国际的环境、敌友各方动态,等等,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也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更有解决问题的作为。“求是”的过程则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找出周围客观事物之间内部联系,研究其内在矛盾及相互联系,达到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和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为整体行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准则。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将人民立场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第一个“历史决议”中思想、组织等部分的“群众路线”相关内涵,在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得到总结。“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是目的,指明了我们党的价值取向;“一切依靠群众”是动力,指明了我们党的智慧和力量源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价值旨归、力量源泉、工作方法的统一,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相信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开始自主探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在第一个“历史决议”的政治、军事等方面就有所体现,也在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加以延续和强调:“我们的方针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自己找出适合我国情况的前进道路。”面对巨大的国内外压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体现出的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只能由中国人民自己来寻找、创造和决定。这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基点上的志气、骨气、底气,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决心、恒心。坚持独立自主,并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任何大国主义的思想行为都是错误的,“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不是也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在国际交往中,“充分利用外在有利条件,主要靠自我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立足点,也是坚持胸怀天下、和平外交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飞跃,进一步深化并扩展了党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理论探索。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邓小平同志不仅坚持和运用了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还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并提,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深刻体现了党对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把握、运用和发展。这种深化和发展,也贯穿在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第三个“历史决议”指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形势下成功地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蕴含的群众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创新的观点、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都是百年历史经验的总结,集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对其实现了坚持和运用。

从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历史经验总结来看,第三个“历史决议”将百年奋斗历史经验集中总结为“十个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方法论的“六个必须坚持”则是其进一步融合、凝聚与升华。“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在第三个“历史决议”中便有明确表达;“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在第三个“历史决议”中,有“坚持独立自主”和“坚持中国道路”作为支撑,“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而走的是什么路,走的就是“中国道路”,走的就是“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则是第三个“历史决议”中“坚持理论创新”和“坚持开拓创新”的统一;“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则是贯通了第三个“历史决议”中的“坚持敢于斗争”和“坚持自我革命”。“六个必须坚持”和“十个坚持”各方面是系统关联、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这是“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要求,也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要求。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重视总结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能够在各个时期掌握历史主动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还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也是对我们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四、对新时代伟大实践的理论升华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思想、伟大的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推进,世界呈现变乱交织,进入动荡变革期。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关键期。“两个大局”相互叠加、交织互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是在实践中生成,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发展。

紧紧依靠、不断造福、牢牢植根人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来自人民的创造性实践的,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立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决战脱贫攻坚,坚持“一个都不能少”,在推动共同富裕中,坚持“一个都不掉队”。归根到底,在实践中,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党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在实践中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14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成为现实,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是“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的最好的例证。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了我们党和人民的历史担当、自信自立的探索精神。事实表明,必须坚持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国际地位进行准确研判,必须坚持中国的问题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同时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使主观世界更好地符合客观实际,坚持正确方向,顺应实践发展,按照实际情况,不断开拓创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始终旗帜鲜明,守立场之正、方向之正、原则之正、道路之正;因时而变、因势而动,坚持破立并举,创实践之新、改革之新、发展之新、探索之新。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既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又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守正创新,行稳致远。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客观事物纷繁复杂,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新问题,不断在实践中强化问题意识,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前进路上的突破口。新时代以来,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风险、面临的难题发生了重要变化,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新的矛盾不断产生,其中很多是我们没有遇到、没有处理过的。从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到中央八项规定严厉整治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从新局面下各项战略部署的实现,到三大时代课题的解答,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敢于正视问题、敏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勤于解决问题,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为解答中国、世界、人民、时代之问提出了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实践告诉我们,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社会变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辩证地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等等。通过强调坚持系统观念的实践逻辑,系统谋划、综合平衡、统筹兼顾,在实践中更有效地把握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潜在与现实、内在与外在因素、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注重各项战略、理念、政策实施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处理纷繁复杂社会问题的智慧结晶。

胸怀天下,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与人类情怀,也是实践过程中炼就的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还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发展及时代表达。新时代,我们党立足现实问题、回应时代课题、吸收文明成果,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推动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不断为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提供中国方案。

新时代中国的具体实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基”之所在。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既基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既在实践中生成、又得到了实践的检验,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也将根据新的实践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思考和概括,当对一种思想的概括和总结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高度的时候,意味着这一思想的发展已经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概括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怎样坚持和发展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的深邃思考、科学判断、正确回答。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这一作为开放体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将在“两个结合”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息来源:西藏日报

编      辑:索朗曲珍

复      审:赵辉

终      审:郎义

往期回顾


1

王君正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2

左贡县召开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暨环保督察整改第四季度推进会

3

公示|左贡县县属国企管理人员人选



信息来源:学习强国

编辑(初审):张寓盛
复审:洛松成来
终审:朱浩

欢迎广大网民举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895-4733010

举报邮箱:cdwangxinban@163.com

网信左贡
积极拓展公众举报、政策咨询、便民服务、政府信息宣传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