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中,真心相爱的两个人之间,存在“心灵感应”
情感
2024-11-03 07:06
河南
作者:唯晨
来源:唯晨(ID:weichenip)
古人用一句诗来形容爱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认为真心相爱的两个人之间定然心意相通。说白了就是“懂”,这世上之人千千万,在有生之年能够遇到一个懂自己的人实在太难,大多数人的感情都停留在相互包容,很难做到完全理解。正因为此,我们才不断地强调,要想幸福就必须理解包容,理解是明白,包容是即便不明白也选择信任。这就是感情的珍贵之处。不少人觉得两个人只要在一起久了之后就会有默契有心灵感应,并且好多在一起多年的夫妻越长越像,被称为“夫妻相”。其实所谓的“心灵感应”并非玄学,而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模仿心理。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之后会不自觉地模仿对方,从言语到行为而后是感受,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感应”所谓心灵感应,是两个彼此关注关心之后的默契,只有拥有默契的两个人之间才会有心灵感应,比如那些从小一起长大的双胞胎和自幼就跟父母关系极好的子女们。这些人之间常常会产生心灵感应,对方遇到什么问题或遭受什么困难就会在自己身上有所感应。然而那些从出生后就分开相隔千万里的人,如果此生不能遇见,很难得知这个世界上还有对方,所以它与血缘的关系不大,而是和共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鱼海棠》里有句台词这么说:“人生最美好的际遇,就是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此生能够遇见是十分难得的缘分,经过长久相处彼此格外在乎,慢慢就会形成心灵感应。人与人之间,一旦熟悉之后就能轻松预判对方的行为,这是很常见的现象,就如每个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子女有一定了解,他们清楚地知晓自己的孩子可能做什么,不可能做什么。感情中,亲密关系的两个人亦如此,这正如电影《悬崖之上》中即便老公张宪臣留下的暗号被人改掉,作为妻子的王郁依旧能够猜出丈夫想要提醒的是什么。后来的她说:“我了解他,他不会留下无用的信息。”这就是爱情中的默契,她懂他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虽然在这部电影中,关于爱情很少描写,但短短的几分钟,几句台词就将一对夫妻之间的默契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心有灵犀,一点便通。一个人只有完全信任另一个人才能真正懂对方,所有带有怀疑的关系都不会存在默契,因为将对方当仇敌来防备的主要原因就是不信任。每个人都渴望能够拥有心灵相通的爱情,可现实却往往勾心斗角鸡飞狗跳,感情中你有多在乎对方就会多懂对方。心灵相通建立在懂得之上。为什么那些能够心灵感应的关系中只有美好鲜有悲伤,只因为他们在乎,懂得并愿意始终去关注了解。有支老歌中这么唱:“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追逐着你的追逐。”爱会让人生出想念,想念久了之后便能感受到对方,这是一件很玄幻的事情,却常常出现在生活中。在乎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关注,父母会关注子女的一举一动,能否吃得饱,是不是穿得暖。恋人之间也会在乎对方的细微情绪,有没有受委屈,为什么脸上不带笑颜。这种细微的关注,一旦久了之后就会成为一种了解,正如市面上的“读心术”和“微表情解读”等。拥有这些技能的心理学大师们经过不断地关注,不断了解,逐渐掌握了人性,掌握了表情的规律和心理的规则,所以他们才会显得很“神”。看事情通透的人,多半善于关注观察和了解,心灵感应其实就是对细节的解读。李贽在《焚书·杂说》中写:“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说到触景生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有感情有记忆,所以就会有情感寄托。看到某样东西便不自觉地想起某个人某个场景,比如李白的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就是最常见的触景生情,看到天上的明月就会想起自己的故乡,闻到阵阵饭香自然而然回想起儿时母亲在厨房忙活的模样。这种关联想象在广告学上也有所体现,每个品牌都会有一个独有的标识和一句让人朗朗上口的广告词。就拿当下大火的蜜雪冰城来说,那段传唱度极高的音乐,纵然是不懂音律之人,听上几遍也能跟着哼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是这样,当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之后就会不知不觉“成为对方”,面对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对方会如何解决,这种不谋而合就是心灵感应。两个相爱的人在相遇之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但随着感情的亲密度提升,逐渐成为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小集体,这就是感情的力量。习惯的培养除了靠自己的毅力还有外在环境,你会发现人们在脏乱的环境中会不自觉地随便丢垃圾,一旦到了一尘不染的环境中,个人素质则有明显提升。这就是潜移默化,当身边的人都那样对待生活时,自己难免会随波逐流。两个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人,无论是脾气性格还是行为习惯都会逐渐靠拢。有人说:宠物仿主人。这个观点听起来很扯,实际上大部分现状正是如此,无论是宠物和主人之间,还是关系密切的两个人之间,在经历长期共同生活之后,对待生活的态度和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会被统一。心灵感应并非毫无根据,而是一种长久相处后的高精准猜测和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