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又称“水官节”或“下元诞”,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十月十五日,也就是今年的阳历十一月十五日。它是三元节中的最后一个节日,前两个分别是上元节(正月十五,灯节)和中元节(七月十五,鬼节)。三元节与道教文化中的“三官大帝”密切相关,这三官分别掌管天、地、水。
历史
下元节的起源与道教有着深厚的渊源。三官大帝又称三元,分别是天官、地官和水官,据传:
天官赐福(对应上元节)。
地官赦罪(对应中元节)。
水官解厄(对应下元节)。
在古代,人们认为水官大帝掌管河流、湖泊和海洋,因此,在下元节期间,人们会祈求水官保佑水路平安,解除干旱或洪水等水灾。
一说天地水三官大帝,为道教最高神——玉清元始天尊吐仙气所化三子。三子下凡后,即为尧舜禹三位帝王。大禹治水,使民安居,免于水患,故被任命为水官。
习俗
下元节的主要习俗是祭拜水官大帝,祈求风调雨顺,保佑平安。道教寺庙通常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供奉香火和祭品。常见的活动包括:
道家的各种修斋祈福、供神活动,主要分为三类——设供品的供斋、沐浴斋戒的节食斋,以及静心静坐、排除杂念的心斋。
在禹庙烧香、点烛,祈求大禹,即水官大帝庇佑。
祭祀祖先,祈求家宅安康。
一些地方还会有道士做法事,祈祷消灾解厄。
古代铸造工匠会祭拜炉神,即太上老君。因为太上老君以炉炼丹,故被尊为炉神。
走马灯:古代三元节都是灯节。走马灯,即在灯笼上绘制连续图案,内设转轮,点燃后热气升腾使灯笼旋转,图案也随之运动。这可以视为中国古代的动画装置。
民国后,下元节习俗逐渐被废弃,其中祭祖、烧库的习俗,被提前至中元节。
虽然与上元节和中元节相比,下元节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有所减弱,但在道教信仰群体中,仍保留着较高的宗教和文化价值。
节日食品
壹
豆泥骨朵
下元节也有其独特的节令食品,以北京为例,过下元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豆泥骨朵”。“豆泥”就是红小豆做的“豆沙馅儿”。是北京小吃“豆沙包子”。这种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的“豆沙包子”,在几百年前的明代,早已是孟冬十月的节令食品了。
贰
麻腐包子
麻腐包子是河西大部分地区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下元节这天,村民大多要在家中蒸麻腐包子作为祭祀用品,祭祀完后分给孩子吃。
叁
糍粑
客家人在下元节要吃红。所谓红就是用糯米做成的糕一类的食品,也称之为糍粑。红有两种做法:一是用石磨磨出糯米浆,再挤去多余的水分。二是将糯米用饭甑蒸好后,再放入“春臼”里打,且不断地翻转,直至将糯米打成米面,这称为“齐粑”(也就是糍粑)。
下元节古诗词
《郑户曹骊山感怀》节选
唐. 韦应物
苍山何郁盘,飞阁凌上清
先帝昔好道,下元朝百灵
事往世如寄,感深迹所经
申章报兰藻,一望双涕零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宋. 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文案:刘家荣,张钧凯
排版:牛一帆
审核:游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