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青秀山“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主会场活动现场,各族群众其乐融融欢聚一堂。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周军/摄
广西是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图为壮族山歌手参加广西歌王擂台赛。闻戈/摄
隆林各族自治县美轮美奂的民族服饰展演。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覃文武/摄
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少女载歌载舞。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覃文武/摄
以国之名,褒奖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今年9月底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开展这一表彰,这在党和国家历史上是第一次。广西20个模范集体、21个模范个人受到表彰,获得表彰总数全国第一。这份殊荣,见证了全区各族人民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强调,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加快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共建共享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守望相助和谐家园、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边疆稳定平安家园。漓江蜿蜒,象山卧波,山水形胜与人文风韵交相辉映;随处可见的主题标语和富有特色的中华民族卡通形象雕塑、文创产品,彰显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温馨氛围。“呀嚯依咯嘿……”象山区平山街道迎宾西社区同心文化广场传来阵阵歌声,在此定居数年的侗族姑娘杨保师正在学习桂林地方戏彩调,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各族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互相学习、互帮互助。“依托社区实现各族群众互嵌融居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异乡人’成为‘家乡人’。”象山区迎宾西社区党支部书记于梅英表示。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视察时指出,建设多民族群众互嵌式社区,是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途径。“总书记来到蟠龙社区视察时,我向他汇报了社区工作。他指出,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从基层社区抓起,这让我们备受鼓舞。”蟠龙社区党委书记刘雁琳回忆当时的情景,依然心潮澎湃,“社区有2.7万多人,我们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通过‘党建+网格化’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六共’条件,各民族居民感情越来越深。”一方不大的院落,居民围坐一起,交流探讨环境提升、矛盾化解、安全防范等问题,共商解决方案……这是记者近日走进玉林市玉州区南观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心小院”看到的场景。南观社区地处老商业中心,外来人口多,聚居着壮、汉、苗、回、满、布依等各族群众。“我们聚焦群众所思所想,引导各族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有事多商量,众事众人议。”南观社区党委书记周霜说。“我区各地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城市社区为重点,通过扎实的社区建设、有效的社区服务、丰富的社区活动,打造互嵌式社区,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自治区民宗委党组书记、主任李振林表示。目前,全区已推动基层建立“民族之家”和服务中心3000余个、“同心文化载体”1200多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4万多个,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心各民族“插花式”安置16万多户、71万各族群众,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嵌入。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万亩糖料蔗基地一望无垠,眼下又迎来新的甘蔗榨季。就在一年前的甘蔗榨季,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甘蔗地调研。凤凰镇大许村的蔗农霍佳丽向总书记汇报:2023年种了10亩甘蔗,亩产7吨多,预计能收入近4万元;农闲时和爱人在家附近的木板厂打工,一年能干10个月,每月能挣7000多元。“这么算下来,一年能有10多万了。”总书记欣慰地说,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一根甘蔗两头甜,一头连着蔗糖企业,一头连着蔗农。习近平总书记在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视察时指出,要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广大农民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一年来,公司牢记总书记嘱托,踊跃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通过联农、带农,帮农,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与农村农民双向奔‘富’。公司2023/2024年榨季兑付蔗款4.88亿元,带动订单区1.2万户蔗农实现增收致富。”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罗斌介绍。今年,霍佳丽家里的甘蔗扩种到15亩,预计收入比去年增加近2万元。“甘蔗长势良好,普遍都有3米高,最高可达3.5米。我们种蔗中有什么难题,只要向蔗管员提出,就能获得帮助。”她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2024年,我区使用7.38亿元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实施1212个项目,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和兴边富民行动,补齐民生短板,增进民生福祉,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安排4.76亿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帮扶44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完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让群众能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投入中央财政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6亿元,打造民族村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试点39个。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一个试点,带动一片乡村旅游,带富一方百姓”;金秀瑶族自治县让民族村寨“富”起来、“美”起来、“旺”起来、“聚”起来;兴安县“华江九寨”成功引进60亿元的休闲康养旅游项目,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万元。我区投入1.2亿元支持8个边境县(市、区)建设和发展,8个边境县(市、区)全部通行高速公路,边境地区87个乡镇全部实现有线光纤联网。依托千里边境民族风情,打造边境生态特色旅游走廊,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我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形有感有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年一度的“广西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让古老的习俗绽放出时代新韵;热情的广西敞开怀抱,召唤五湖四海宾朋来共享民族文化盛宴,持续提升“广西三月三”“刘三姐”等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文学桂军星光熠熠。刚过去的11月,“2024中国文学盛典·骏马奖之夜”在南宁隆重举行,广西瑶族作家光盘的《烟雨漫漓江》获长篇小说奖,壮族作家凡一平的《上岭恋人》获中短篇小说奖,壮族作家黄芳的《落下来》获诗歌奖。
纵览历届“骏马奖”荣誉榜,广西共有55部作品登顶获奖,涵盖了壮、瑶、侗、仫佬、毛南、回、京、彝等8个少数民族作家的作品。“我们的骏马不是一匹一匹的,而是一群一群的。”凡一平在领奖时感言。如今,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充分挖掘八桂大地丰富的文化资源,从“五个家园”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汲取创作营养,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故事、广西故事。独竹漂、毽球、花炮、攀椰竞速、板鞋竞速……11月22日至30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广西体育健儿奋力拼搏,取得12个一等奖、31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的优异成绩,这是广西参加在区外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历史最好成绩,体现了我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成效,唱响了民族团结进步之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符号,它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深处。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就是守护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园。”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和社会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彩娟表示。今年以来,我区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线下培训3200人次,线上培训约60万人次。自治区民宗委与自治区妇联等部门开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桂姐姐”巡回宣讲活动5000多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目前,全区已建成100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156所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100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我区正在加快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研究矩阵。目前,《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广西卷》已进入终期审稿阶段,共计350万余字,图片1300余幅;《广西文明简史》正在进行第四轮修改。新时代,新征程,新出发。八桂儿女在“相融、相同、相通、相依、相亲”中共进发展,奋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