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砚田院,加★星标★
用美好音乐 点缀平淡生活
昨天是加布里埃尔·福雷(Gabriel Fauré)逝世一百周年,这位在法国音乐史上备受争议的天才作曲家逐渐受到新的关注与理解。在外人看来,他似乎总是徘徊在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边缘,低调却不乏创新。然而,仔细探究福雷的音乐创作会发现,他的作品远比表面看起来大胆和复杂。
福雷的音乐早期受到了宗教教育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在尼德迈耶音乐学院的学习中,他专注于教堂音乐和声乐旋律。在尼德迈耶他被培养成为教堂管风琴演奏家和唱诗班指挥。卡米尔·圣桑是他的老师之一,他们成为了一生的挚友。
福雷的作品以优雅著称,尤其是在《摇篮曲》、《梦后》及《安魂曲》等经典曲目中。然而,这些作品所呈现的宁静与安详,只是福雷作品的一部分。这位来自法国南部小城帕米耶的作曲家拥有超凡的和声天赋,不断在传统的调性中进行独特探索,就像评论家形容的“猫戏老鼠”一般游刃有余。
福雷是一位音乐改革家,也是出色的教育家。在巴黎音乐学院任职期间,他的学生包括拉威尔、乔治·埃内斯库和娜迪亚·布朗热,他鼓励学生们挣脱学院的传统束缚,追求独立的音乐之路。晚年,福雷因耳疾逐渐失聪,生活中充满了痛苦的挣扎。但即便在失聪的状态下,他依然坚持创作,尤其是晚期作品中充满深邃的哲思与细腻的情感。
站在巴黎马勒谢尔布大道公寓里的三角钢琴旁
从福雷的室内乐、钢琴作品到歌曲,他的作品风格在不同时期发生了显著变化。年轻时的他创作的旋律流畅而悦耳,然而在晚年,他的作品越来越简约内敛,仿佛抛弃了表面上的技巧与装饰,只剩下纯粹的音乐语言。他的最终作品之一,《e小调弦乐四重奏》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以抽象的和声结构和朦胧的音色,让人感受到一种秋日般的温暖与平静。
福雷的音乐作品,尤其是其《安魂曲》被誉为“死亡的摇篮曲”,在宁静中传达着对永恒安宁的信仰,而非传统安魂曲所具有的审判和恐惧感。他对死亡的描绘更像是一种温和的解脱,一种对天堂的向往。在他的最后岁月,钢琴家玛格丽特·哈塞尔曼斯成为了他的知己,陪伴在他身边,为他传达乐曲的演奏情况。在她的见证下,福雷的音乐并未因其耳聋而消失于听众之间。
1924年11月4日,福雷因肺炎在巴黎逝世,享年79岁。他在马德莱娜教堂举行了国葬,并被安葬在巴黎帕西公墓。
“当我不在人世时,你们将听到人们对我的作品评论道:‘毕竟,也不过如此……’ 我已经尽我所能……上帝啊,请审判我吧。” 这是加布里埃尔·福雷的遗言,据钢琴家玛格丽特·隆在她的《与福雷共弹钢琴》一书中记载。这位作曲家一向谦逊,1914年钢琴家罗伯特·洛塔举办了一场他作品的音乐会,听众虽寥寥无几,但福雷安慰道:“我向来不吸引人潮。”
如今,随着音乐家和学者们的深入研究,福雷的作品得到了更为全面的诠释,他的艺术创新性和独立精神也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在纪念福雷的这一百年之际,我们不妨重新聆听他的音乐,去感受这位法国音乐家带来的那份温柔、深沉且富有哲理的音韵之美。
加布里埃尔·福雷十首杰作
尽管他创作过一些管弦乐作品,甚至还有歌剧,但福雷最擅长的还是小型作品——钢琴曲、歌曲、室内乐作品;即使是他的安魂曲,也具有一种内敛的亲密感。
“有人说我的安魂曲没有表现出对死亡的恐惧,还称它是死亡的摇篮曲。这正是我对死亡的理解:一种向上追求幸福的渴望,而非痛苦的经历。” 与柏辽兹和威尔第的安魂曲震撼心魄不同,福雷的作品更显温柔,充满了对永恒安息的信仰。它有多个版本,从小型乐团到大型乐团,而最后的《进天堂》乐章则宛如天国之声。
Le Concert Spirituel
E小调弦乐四重奏
String Quartet in E minor, Op.121
“我开始写一首弦乐四重奏,没有钢琴。这种形式曾被贝多芬广泛使用,足以让所有非贝多芬的人心生畏惧!” 福雷的最后一部作品完成于他完全失聪且健康日渐衰退之际。这部弦乐四重奏中的和声更为抽象,具有秋日般的温暖。最终乐章带有诙谐曲的色彩,结尾欢欣鼓舞。
D小调钢琴三重奏
Piano Trio in D minor, Op.120
1920年福雷从音乐学院退休后,他有了更多时间创作。1922年夏,他在安纳西-勒维厄开始这首温柔的钢琴三重奏,最初是为单簧管、大提琴与钢琴所写,后来改为小提琴、钢琴与大提琴。作品前两个乐章带有迷离忧郁的色彩,尤其是带有歌唱风格的第二乐章,而最后一乐章舞动着意想不到的转折。
Van Baerle Trio
Hannes Minnaar, piano
Maria Milstein, viool
Gideon den Herder, cello
升F小调帕凡舞曲
Pavane in F sharp minor, Op.50
这是福雷最知名的作品之一,以庄严的文艺复兴舞曲为基础,拨弦象征着琉特琴或吉他的伴奏。1886年完成,之后福雷写下了安魂曲。这首曲子也有钢琴版和合唱版,歌词涉及牧羊人与仙女的调情。
C小调第一钢琴四重奏
Piano Quartet no. 1 in C minor, Op.15
这首早期的钢琴四重奏尽管调性较为阴暗,但却充满温柔与乐观的色彩。创作过程并不顺利,福雷于1876年开始写作,当时他正与玛丽安娜·维亚尔多订婚。然而短暂的订婚仅持续四个月,福雷用了两年才完成该作,并于1880年在巴黎国家音乐协会首演。
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Pelléas et Mélisande, Op.80
莫里斯·梅特林克的象征主义剧本《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曾被德彪西、勋伯格与西贝柳斯相继改编,福雷则是首位为其配乐的作曲家。他受帕特里克·坎贝尔夫人的委托,为1898年伦敦首演的戏剧迅速完成音乐,旋律中弥漫着秋日般的忧郁之美。
帕布罗·卡萨多/SWR交响乐团
+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
梦醒时分
Après un rêve, Op.7 no.1
福雷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艺术歌曲,优雅感性,著名的单曲之一是《梦后》(或译《梦醒时分》),根据一首意大利诗改编,讲述梦中与恋人相会,梦醒后却仍渴望回到夜的神秘中。
大提琴(戈蒂埃·卡普松)
小提琴(玛丽亚·杜尼亚斯)
A小调第一船歌
Barcarolle no. 1 in A minor, Op.26
福雷为钢琴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夜曲、船歌和即兴曲等。船歌灵感源自威尼斯的船夫曲,通常采用摇曳的6/8节拍。第一船歌带有轻微的节奏交错效果,由圣-桑首次演奏。
C小调第二钢琴五重奏
Piano Quintet no. 2 in C minor, Op.115
这首晚期作品创作于1919至1921年,福雷几乎失聪,创作缓慢且艰辛。评论家维勒莫兹盛赞这部作品,称它“融合了青春与宁静这两种矛盾的品质。” 快速的诙谐曲富有精巧的和声色彩,是福雷对调性探索的极致。
G小调第二大提琴奏鸣曲
Cello sonata no. 2 in G minor, Op.117
这是福雷晚期精简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921年3月至11月。福雷早些时候受委托为纪念拿破仑去世百年创作了一首《葬礼之歌》,并将其中旋律变形为奏鸣曲中的和声效果。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载图文、视频等均出于公益传播目的,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我们尊重原创,所使用图、文、视频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者联系,如版权人认为本次转载行为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自:音乐家M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