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应知应会·学生版(二)

教育   2024-09-29 21:53   云南  


01

我校“大思政”工作体系的特色是什么?

学校构建“一个中心(以育人为中心)、两个融入(融入西南联大文化和教师教育文化)、三个协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协同)、十个体系(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大思政工作体系。

02

我校如何落实“四个回归”?

学校全面落实回归常识刻苦学习、回归本分教书育人、回归初心育人育才、回归梦想立志报国。

03

我校人才培养理念是什么?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围绕国家的战略需求和云南“三个定位”、“3815”战略发展目标,强化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持续优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科教融汇,培养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

04

我校如何落实产出导向的育人理念?

(1)培养方案对标国家标准。制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对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确立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建立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的培养方案修订机制。

(2)融入行业需求体现产出导向。对接各类专业认证要求、教师专业标准、职业技能标准,梳理人才核心能力与素养要求,遵循“反向设计、正向施工”逻辑,全面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行业-大学及研究机构-企业”联合育人模式。

05

我校德智体美劳“五育”是怎么融合的?

(1)全面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理念,完善评价体系,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设立“五育”学分,强化思政课与“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实施劳动教育、美育与体育必修课程,确保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坚持五育并举,通过优化通识教育、加强体育教育、强化美育教育及创新劳动教育等举措,显著提升三全育人成效。通识教育注重人文社科与多学科融合,体育课程丰富多样,体质健康逐年提升;美育工作蓬勃开展,艺术团队与活动丰富多彩;劳动教育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与教材推广并行,成为云南省劳动教育示范学校。这些努力共同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06

我校开展了哪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实施“4+2”本硕连读卓越教师(含中学、小学、学前、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卓越工程师、卓越新闻人才、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制定“本硕一体化”培养方案,实现本硕课程体系衔接。

(2)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4个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改革,根据全科式基础强化、全方位科研训练、全程化导师引领、交叉化学科培养模式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07

我校设置的课程学分要求是什么?

(1)学校开齐开足7门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共占17学分。

(2)设置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分不少于总学分50%,通识课程选修课涵盖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社会发展与公民责任等七类,要求学生至少选修12学分,通识课程中人文社科类课程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10%。

(3)设置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等三种类型课程,至少选修2学分。

(4)设置4学分大学体育必修课程,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作为毕业条件之一。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课程,共计32学时。

(5)从2018级开始,增加4学分跨专业选修课程,增加2学分创新创业课程,进一步提升学生在行业领域的竞争能力。

(6)从2022级开始,通识课程中增加2学分西南联大系列限定性选修课程。

08

我校“1334”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是什么?

学校构建“1334”学术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即落实立德树人“1”个根本任务,贯穿通识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3”个阶段,搭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3”个平台,形成创新实践、创业实践、劳动实践、拓展实践“4”个模块,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09

我校如何落实“第二课堂成绩单”?

(1)人才培养方案中构建“必修课程+选修模块+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通识教育体系。

(2)以“一个学院(部)、一个特色、一个亮点”为主导,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坚持一手抓普及,一手抓精品,构建了文艺、体育、学术三大平台,大力推进班团活动“项目化”及“一院一品”精品工程,形成了学校解决普遍需求,社团满足个性需求,学院(部)突出学科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架构。

10

我校有多少个学生社团?有哪几类?

学校现有社团85个,涵盖思想政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文化体育、志愿公益、自律互助6个类别。

11

我校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哪些服务?

近三年,学校分三批立项建设生涯工作室22个,建设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室20个,举办线上招聘活动300余场,线下招聘活动600余场,提供岗位15万余个。

12

我校在学生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有哪些举措?

学校出台《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以学业指导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每名学生配备全程导师,建立师生“导学”关系。制定《就业指导工作规范方案》,建设“涯规未来、玩创未来、职引未来”线上课程,与线下职业发展、创新创业、就业指导形成课程闭环体系,构建线上线下混合体验教学。

13

我校毕业生的特点是什么?

毕业生就业去向有哪些?

(1)近三年本科毕业去向落实率高,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均超过80%,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90%。

(2)毕业生主要服务地方,超过74%的毕业生选择留滇就业,助力云南经济发展,毕业生就业流向与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紧密契合。

(3)超过80%的毕业生在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的领域内工作,学用匹配度高。毕业生工作适应度和胜任度分别高达96%和 97%以上,对工作的满意度评价达91%以上。

14

我校“151战略行动计划”指的是什么?

学校主动服务和融入云南“三个定位”、“3815”战略发展目标,紧扣教育强国、教育强省部署要求,于2024年5月特制定“151战略行动计划”。1个战略引领:双教协同发展战略——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发展。5大支点工程:卓越教师培育工程、附属学校提质领航工程、数智基教资源建设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基础教育发展大调查工程。1个发展论坛:云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通过建立多方联动机制,打组合拳,形成学校服务云南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关数据时间截至2024年8月31日

转载 / 云南师范大学

编辑 / 胡钫媛

审校 / 杨丹华 束欣桐

审核 / 云南师范大学团委

『云师青年新媒体中心』


合作LRS18388157670

共青团云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发布学校团学消息,与青年学生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