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当鲜!天一凉,不少杭州人出动了!秘诀是“越烧越旺越好吃”

政务   2024-10-19 17:48   浙江  


转眼进入秋冬季节,能够来上一口热乎的美味再合适不过了!这次的主角是临安暖锅,这道源自临安天目山林野溪涧之间的农家美味,正在“俘获”越来越多城里人的胃。今天,“乡遇有食”带你打卡大杭州美食第二集。


10月16日,天气转凉,秋意渐浓,临安区石镜街上的一家餐馆里,热气笼罩,每个桌上都点了这里的招牌菜——“天目暖锅”


肥美的冬笋、鲜嫩的土鸡、滑嫩的菌菇、咸香的腊肉……每口锅里食材不同,烩在一起炖煮,香气缠绕,弥漫开来。窗外飘着小雨,远处的天目山若隐若现,远道而来的食客们大快朵颐,有的吃完抹着嘴,似乎意犹未尽。



一桌饭点上三五个暖锅的大有人在,最多时候一顿饭就要翻桌31桌、食客500多人。”这家餐馆的老板吴爱国笑着说,“有时候预约电话快把我手机打爆了。”


临安暖锅,又叫天目暖锅,这个源自临安天目山林野溪涧之间的农家美味,正在“俘获”越来越多城里人的胃。



一年四季,万物皆可锅

天目山送来了最地道的食材


一道菜端上桌,越吃越冷,而暖锅端上桌,才是它高光的开始:一口陶锅中,汤底沸腾,各种食材都能融合迸发出美味,笋干老鸭、春笋咸肉、鱼头豆腐、肉圆丝瓜、黄瓜猪蹄……都是越炖越好吃。



在临安,一年四季,暖锅的食材从不受限。


春天乍暖还寒,正是临安盛产的雷笋冒尖的时候。清鲜甜脆的口感,配上农家自制的咸肉,一锅春笋咸肉暖锅鲜掉眉毛。



到了夏天,溪石斑鱼肉质细嫩,味道正好。去除内脏,菜籽油小火慢煎,锁紧鱼肉的鲜味。再转到暖锅中,文火炖煮,撒一把田间的紫苏,去腥增鲜,顿时香气四溢。


秋冬季节,就可以吃昌化小狗牛暖锅。临安昌化镇的小狗牛,它的肉味香脂少。牛肉不用上浆,用盐、生抽简单码味后猛火爆炒,只要十几秒就转到黄泥风炉上,搭配老底子的冬腌菜,一口下去,爽脆、鲜嫩的口感在嘴里反复,回味无穷。



还有包头鱼暖锅,天目山的山塘水库里,冷水中自然生长的包头鱼个体大、腥味小,鱼肉久煮不柴,盛上一勺浓稠的汤汁拌上米饭,小朋友都能吃上好几碗。



天目石耳暖锅,主要食材是一种生长在天目山悬崖峭壁上的菌类,和鲜肉、鱼圆一起炖煮,鲜味相互渗透,是临安地区特有的美味。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得益于天目山脉里的崇山峻岭,溪涧幽谷,临安山民们的一口暖锅,文火烹煮了上千年。


杭州“老市长”也爱的美味

这道菜已经流传上千年


暖锅起源于何时已难以考证。但《临安县志》上说,临安於潜西北部和昌化地区喜置火锅(也就是“暖锅”)于桌上,边煮边吃,十分美味。暖锅流传千年,自然少不了诸多轶事与传说。


“老市长”苏东坡曾多次到访临安一带,僧人道潜经常陪着他在天目山俯仰山川,寻访胜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就是苏轼在天目山留下的神来之笔。


有一年时值岁寒,微服外出的苏东坡与道潜风雪夜归,在山中一农家留宿。谈笑间,农家主人就端着热气腾腾的暖锅上桌。掀开盖子,冬笋、咸肉翻滚,满锅香味扑面而来!



苏东坡盛了满满一碗,吃得颇为满足。看着眼前的陶锅,他来了兴趣:“这锅这炉都好,不知这菜叫什么名?”主人回答:“山野之菜,哪有什么名字。”


东坡笑言:“我老家眉山有火锅,到天目有暖锅,有口福如此,也算一大幸事了!”


还有“东坡佛印鱼头暖锅”的传说中也有苏东坡的身影,他与佛印和尚,僧俗二人,皆食人间烟火,也是颇有意趣。



“笋干老鸭暖锅”有一段与南朝萧统太子有关的传说。当年他游历到天目山,在茅屋内边煮春笋,边圈点经书。回过神时,锅内的春笋已经煮成笋干了。萧统索性将笋干撕成条放进炖煮的老鸭煲中继续煮,不一会,香气四溢,一碗下肚,通体舒畅。


有了这些逸闻趣事的加持,临安暖锅在天目山区岁月延续,经久不衰!暖锅也不断演化,成了临安农家的一道家常美味。


“暖锅”进城了

冬日里最暖的儿时记忆


吴爱国说,小时候吃上暖锅是件幸福的事儿,因为知道必定有肉能吃。暖锅微火慢炖,特别适宜肉菜,那是他儿时记忆里寒冷冬天里最暖的味道。


临安人也爱用暖锅招待客人朋友,各种新鲜美味的食材都能放进锅里。主人提前准备好食材,简单烹制后就放进灰色的钢蒸锅内,等候客人的到来。



天黑之后,主客几人围牢圆桌,煤炉通红,暖锅内咕噜咕噜,温上一壶土烧,大家边吃边聊,锅内见底就加点腊肉、豆腐和菠菜,“家里有啥就加啥,也不拘束,不知不觉就过了一个晚上。”吴爱国说,“食材越滚越有味,吃多久、暖多久。”



想象一下,大山深处,农舍雪花静静飘落,屋内炭火通红,暖锅内汤底沸腾,咕嘟作响,各种美味交汇融合。“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一刻就具象化了。


如今,从农家饭桌走上饭店餐台,临安暖锅的“火”越烧越旺。


2005年前后,旅游业兴起,天目山吸引来全国各地的游客。吴爱国经营着一家餐馆,接待络绎不绝的旅行团,给他们做饭也是个技术活。


旅行团行程紧,人数多,团餐既要保证出餐快,又要保证菜品分量大、味道好,游客能吃上热乎的,最好还能不失临安本地特色。



思来想去,还是暖锅最适合。提前备好时令食材,游客们一来,简单炒制后,点上酒精炉就能端锅上桌,咕噜咕噜一顿煮,大家吃得饱饱地奔赴下一个景点,还不忘给暖锅点赞。后来一传十,十传百,暖锅就从山野农家“进了城”,成了临安饭馆里的招牌菜


2019年,天目暖锅品牌诞生,将临安暖锅的名声越传越远,在临安城区,大街小巷都能看到“暖锅”的招牌,暖锅带来的收入能占到营业额的30%~40%。



“做暖锅的人越来越多,我们行业里也卷。”吴爱国说,饭店老板和厨子们开始研究,从餐具到食材,从摆盘到服务,暖锅的味道越来越好,样子也越来越好看。


“食客能吃到更美味的暖锅,大家的腰包也鼓起来,都是好事儿。”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资料/杭州日报

文字/贾凯

摄影/蔡怀光、曹姣娜

视频/顾家铭

制图/张妍、叶丛

编辑/余紫琦

责编/姚容


杭州发布
政府权威信息发布,热点事件快速回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