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首考倒计时!高三考生如何提前规划首考?

教育   2024-11-20 19:38   湖北  

对于2025届高三生来说,接下去的重中之重便是首考,距离1月首考仅有40多天了!具体考试时间如下所示:

根据考生学业水平的不同,首考备考策略也有所差异。以下为不同分数段考生提供的复习建议:

 1、 对于成绩较为优秀考生



优秀考生应将首考视为高考中的关键一役:   
全力备考: 首考必须所有科目全力以赴绝不放弃任何一门,争取四门总分最大化。如果有一门学科首考成绩很差,基本上就失去名校三位一体的机会。
合理规划:首考英语如果分数达到130以上,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可以放下;选考科目如果首考达到97-100分,第二学期也基本上可以放下。

多出来的时间,可以集中精力应对剩余的几门,也可以腾出时间用来参加强基计划、高水平三一、省属三一等考试的准备。

2、对于成绩较为普通考生



高三首考争取获得2-3门满意的成绩,这样高三第二学期就可以放弃该科目的学习,就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薄弱学科。高三第二学期学习2-3门的同学跟学习6门的同学竞争,复习时间翻倍,其竞争优势肯定非常明显。
侧重优势学科:复习时间安排上,要更多用于自己的优势学科,让优势学科有机会拿到更好的全省排名,获取更高的赋分。
弥补劣势学科:而相对薄弱的科目,要做到努力提升,保证不拖后腿。但如果弱势科目首考不满意,6月份第二次考试时还有一次机会,并且那时,在首考中取得满意成绩的考生,部分会放弃第二次选考,你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赋分分数。
3、复习规划,突破重点



英语和选考科目可以考两次,并取高成绩计入高考,有效规划有利于学科重点突破。
(1)根据自己的学考和高校预期,确定得分目标,四门课(英语+选考)努力突破1-2门。
要考复旦、上交、国科大、浙大等顶尖高校三位一体的,此次考试必须门门都要考好。还有港中(深)、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南方科技大学三位一体招生的同样如此。要考北外“一带一路”综合评价录取的,英语一定要高!
普通学生根据自己的得分目标,努力通过1-2门。对于目标211以上高校的,91-94以上是必须的。目标前20%上线则要求85-88分以上。目标新一段上线最好也要76分以上,虽然70分理论上是够的,但其实每年一段线上10分以内几乎本科是读不到的(2023年一段线488分,温州商学院文科“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最低509分,理科“计算机”专业最低507分)。

(2)高度重视英语首考复习!

经常发现有学生认为英语反正二考是6月份的,首考就暂时放一放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从三个原因分析,英语(或者其他外语)应该优先于选考科目: 
从2020届开始,英语学考成绩认定只限于首考成绩随着省属高校三位一体招生名额的扩大,学考的重要性越发得到体现,甚至有部分高校(如浙大城市学院)规定语数英三科学考A等折算分为15分,其余学科学考A等为10分。如此,英语学考等第对于中等学生来说,很重要。

②学习英语要花费大量时间,周课时量要多于选考科目,同时还有大量的早读时间和晚自修听力训练时间。英语首考一次性通过,则高三第二学期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2023届首考偏简单,A等122分,但是二考比首考难度值大。所以,英语首考更值得重视。

(3)11月上旬模考之前,要补短。11月模考之后,要集中精力到优势学科,“扬长”而不“补短”。

从9月到11月模考之前,高考6门课需要“补短”,努力学习薄弱学科,提高成绩,包括语文和数学。因为,学校随着首考临近,会逐步减少语文和数学学科的作业量,甚至到考前两周开始停课,把时间给英语和选考科目。如果现在就减少语文数学的学习量或者不去“补短”,那是得不偿失的。

由于英语和选考科目可以考两次,取高计算。1月就要考了,时间有限。与其三门选考成绩平平,一门也放不掉,不如一门成绩突出,一次性通过。第二学期再腾出时间来“补短”。11月模考之后,只剩两个月时间,学生需要冲刺了。这时起,要集中精力到优势学科,努力一次通过。

在这里要注意,是有所“侧重”而不是“完全放弃”。“侧重”学科需要额外多花时间,“暂缓”的学科依然需要正常上课,正常完成作业,只是额外少花点时间。因为,谁都无法预测最后结果如何。

(4)如果没有突出优势学科,各科平均。那么,建议先侧重理科科目,比如物理化学等。如果是纯文科考生,则先考虑历史学科、政治学科。

从前几届新高考赋分成绩分析来看,中等及偏上层次的学生二考理科科目赋分增加的概率远低于文科科目。赋分制下,分数是比出来的。“和哪些人一起考”、“有多少人一起考”这两个因素很重要。

浙江新高考多元化的录取模式中,针对优秀学生有两种模式:强基计划(39所985高校)和高水平三位一体(复旦、上交、国科大主要在浙江招生的模式,浙大有1/3计划通过三一招生,华南理工广州国际校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港中深、南方科技大学也是三一模式招生)。西湖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的综合评价全部招录理科(物化并选)考生。

根据2023年录取计划分析,以上高校招考理科专业(24年要求物化并选)计划占计划总数的90%,文科专业(不限学科)招生计划仅占10%。以上招生模式中,除了浙大和一部分强基计划招生高校采用面试方式校测以外,大部分高校均采用“笔试+面试”模式。而且这些高校校测全部安排在高考之后举行。

如此招生模式下,首考赋分95分(含)以上,选理化的优秀考生二考概率较大,因为大概率会获得高水平三一或者强基计划招生的资格。所以,这些理科优秀的学生在高三第二学期会继续保持物化学科的学习,尽可能高考(二考)成绩再提高一点,增加强基计划初审通过概率和校测取得好成绩的概率。再加上理科科目很少需要记忆,刷题为主,优秀生更是乐于其道。

反之,薄弱学生中理化学科能考到80多分,一般多会放弃二考准备。这必然导致理化学科二考时,依然有大量优秀学生在,而考生整体数量却在减少,即分子依然庞大,分母反而变小了。所以,首考理化学科未能取得高分,二考取得高分的难度更是加大了。

选考政史地等文科科目考生,获得95分以上的大部分考生甚至是94分的考生,会放弃二考。因为要背的实在太多,比如历史。提升空间又不大,名校三位一体文科招的又少,不如把时间投入到数学(因为从概率和整体水平上讲,选择纯文或者两文的孩子来说,数学绝对没有选择理化的学生来得好一些)或者选考成绩不理想的理科科目中去。那么,高考(二考)时,对选考政史地的中等及偏上的考生来说,分子在减少。

浙江每年还有近三万左右的艺考学生,90%以上学生选考政史地学科。浙江艺考生专业联考安排在12月上中旬。现在,艺考生都在加班加点强化艺术专业训练,再加上今年依靠政策的变化,12月的专业联考显得更为重要。

此时,他们基本无心文化课复习。12月专业联考结束,不到20天就要文化课首考,那基本就是走过场了。肯定着眼于高三第二学期的复习,高考(二考)对他们来说,才是主要的,绝大部分艺考生,选考科目是要参加二考的。

政史地技术学科本身又是薄弱学校学生大量选考的科目。这样,对于选考政史地的中等及偏上的考生来说,高考(二考)时,分母依然大量存在。所以,对于这部分考生而言,文科选考科目高考(二考)翻盘的概率大增。

生物学科今年不要轻易放弃二考。因为,2024届选考生物考生大减,断崖式下跌。二考有可能启动“保障机制”,保底赋分。

文科历史、政治背得内容太多,如果首考达到理想目标,放弃二考,则高三第二学期省下时间较多,有利于加强语数英的学习。地理学科选考人数最多,且学科特点带有理科思维,选考“物化地”的优秀学生不在少数。首考时,中等及偏上学生要拿赋分高分并不容易。着眼于二考拿高分概率会更大一些。
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高三不仅是一场学习战!更是一场信息战!诚邀大家加入2025浙江高考交流群群内会分享高中升学动态、2024高考录取数据分析、最新招生资讯、热门试题答案等优质内容,赶快加入吧
扫下方二维码进群↓↓↓


浙考一站通
原“浙江高考快讯”公众号,致力于分享浙江高考数据与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