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热搜!教材中竟有46个收费二维码?网友吵翻......

政务   2024-10-20 08:00   浙江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一位教授

在朋友圈发文表示

一本教科书中竟然加入了许多二维码

一些内容需要扫码付费才能解锁

相关话题一度登上热搜

引发网友热议



据了解

该教授提出

应关注法学教材

设置知识点扫码收费现象



其指出

高等教育出版社《宪法学》教材中

设置了46个二维码收费点

每个3元共138元

扫码付钱才能解锁新知识




有记者扫码跳转至购买界面发现

该二维码对应的是

一个大约20KB大小的文档

需要通过微信支付3元才能获取

文档下方显示观看次数是421次



此外,该界面还展示,“使用正版新书的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图书封底处的防伪码,免费访问本条资源。如果您手中的不是新书,也可以通过付费的方式获取本条资源。由于数字化商品特殊属性,您支付成功后不支持退货退款。防伪码只可使用一次,绑定成功后不支持取消操作。”

对此,高等教育出版社表示,设置二维码是为了防止盗版,购买新书的消费者可以输入图书封底的防伪码免费解锁,一本书仅能绑定一个手机号,目前正在与技术部门联系,协商后期如何完善这方面情况。

10月16日中午,中国新闻周刊联系到最早提出质疑的教授,他表示已收到出版社电话说明该情况,但其认为二手书也是别人买的,合法取得,不应限制使用。


17日晚,中国之声记者尝试扫描电子教材当中的二维码发现,扩展内容已经可以免费阅读,无需支付3元的费用。

  


对此,有网友表示理解
“不仅扩充了知识
还节约教材,挺好的”


但也有网友认为

教材不应该这样设置

“即使是购买了二手书

正版也该享受正版的待遇”



也曾有学生发帖询问

《宪法学》二手书二维码

被扫过怎么办



专家:线上资源有知识产权

可额外收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法学院副教授赵精武表示
在教材中增加二维码
进行扩展阅读的形式很早就有了
读者可以通过扫码
获取书本外延伸阅读的内容


“法学教材可能会存在

司法实践出现新案例等现象

教材中穿插二维码

能够有效增补教材的时事内容

同时,二维码的合理穿插

能够有效保护著作权

也能将‘纸质阅读’

和‘无纸化阅读’有效衔接

创新阅读模式。”赵精武说


赵精武认为

虽然使用二维码

进行延伸性知识服务

是不少作者的选择

但模式创新需要

以合理规范使用为前提



北京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法治

研究会副秘书长黄尹旭介绍

多媒体资源和纸质书的

知识产权并非严格绑定

出版社可以单独出售纸质书

额外附加多媒体线上资源

也可以额外收费


“购买纸质图书的知识产权

不等于也购买了线上资源的知识产权

线上资源也有额外成本

有制作线上资源的作者的知识产权

基于保护线上知识产权进行收费

也是一种合法行为。”黄尹旭说


那么,教材中设置付费二维码是否合理

黄尹旭坦言,教材本身虽带有一定公益性

但仍是作者投入心血的作品

“教材是要促进知识传播

但撰写教材要投入很多知识和脑力创作

所以为教材付费

获得一定的利益回报也合理。”


如何维护各方共同利益?


多家出版社的从业人表示

对于二维码在出版物里

使用的程度各出版社不尽相同

但对出版机构来说

保障所印制的二维码

始终处于“安全”环境至关重要


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人员说

二维码有可能被篡改

断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出版社难以确保印制在书上的二维码

链接的内容不发生变化

所以他们出版社对在出版物里

使用二维码持谨慎态度


黄尹旭建议,在技术革新的不断加持下

未来或许可以通过技术手段

实现读者、作者、出版社

共同利益的新型数字生态环境


“随着技术进步

未来不一定需要使用二维码

还可以使用动态更新的小程序

线上多媒体教材库等

既丰富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也维护了出版社和作者相应的权益。”


“我相信通过更好的技术手段

平台搭建、防盗版手段等

可以促进用户、出版社、著作权人共赢

营造新型数字生态环境。”黄尹旭说


教材是商品

但同时也承担着传播知识的重任

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如何既能保证正版图书的权利

又能让学生以更低的成本学习知识

是出版业需要攻破的难题


对此你怎么看?
评论区聊聊吧~

来源微信公众号“青春浙江”(ID:zhejiangtsw)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普法、上观新闻、新闻坊、话匣子、大皖新闻、网友评论等
编辑:熠蝶
校对:嘉镱、周瑞銮
主编:薇薇
终审:周巍

投稿邮箱:gqtzjsw@126.com
编辑部热线:0571-81990370

青春浙江
凝聚青年力量、引领青年力量、发挥青年力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