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俄军未能拿下基辅?卢卡申科曝料:白俄曾收到对方投降意向

文化   2024-11-03 19:47   内蒙古  



在俄乌冲突爆发两年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近期的一番讲话,为我们揭开了基辅战役中的诸多谜团。这场关乎欧亚安全格局的重大战役,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现代战争的迷局。



从军事角度来看,基辅战役暴露出俄军在现代战争中的诸多短板。第一轮军事打击中,俄军仅发射了160枚精确制导导弹,这个数量与现代战争理论中的“饱和打击”相去甚远。


要知道,美军在叙利亚打击一个机场时就投放了30枚导弹。


这种有限的火力投送,显然无法达到瘫痪对手防御体系的战略目的。


更值得关注的是俄军的作战理念。


在基辅战役中,俄军采用了传统的装甲与步兵协同作战模式,这在现代都市战中暴露出明显弱点。在三十层以上的建筑密集区域,传统坦克的仰角局限性使其难以应对高处的威胁


现代战争中的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型作战平台的缺失,也让俄军在城市巷战中付出了沉重代价。



卢卡申科透露的一个关键信息是,普京曾表示可以“一瞬间就拿下基辅”,但会造成大量伤亡。这种战略克制背后反映出俄方的复杂考量:


1.政治诉求与军事手段的平衡。俄方希望通过有限军事行动实现政治目标,而非完全摧毁乌克兰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秩序。


2.国际舆论压力。与美军在历次军事行动中的做法不同,俄军刻意避免打击民用基础设施。然而这种“仁慈”在现代信息战中并未获得预期效果。


3.战略纵深的考虑。基辅作为乌克兰的政治文化中心,其战略价值远超军事意义。过度破坏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地缘政治布局。


投降传闻与战场现实



卢卡申科在欧亚安全会议上爆料的另一个重磅信息是,曾有乌克兰将军试图通过白俄罗斯联系普京,探讨投降可能。这一信息虽然未得到官方确认,但侧面反映出乌克兰军方内部对战局的不同评估。


从战场态势来看,乌克兰军队在基辅保卫战中确实表现出超出预期的战斗力。但这种抵抗能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西方国家的持续军事援助。随着冲突持续,战争消耗着双方的资源和意志。


基辅战役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现代战争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军事对抗的范畴。信息战、舆论战、经济战等多维度因素的综合运用,往往比单纯的军事打击更具决定性。


在这场冲突中,我们看到:


1.精确打击能力与饱和攻击的重要性 2.现代城市战中新型作战平台的关键作用 3.民用基础设施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4.信息战与舆论战对战局的深远影响



当前,俄乌冲突已进入持久消耗阶段。


泽连斯基政府推出的“胜利计划”寄望于加入北约,但西方国家的反应趋于谨慎。


关于双方在卡塔尔斡旋下就能源设施互不攻击的谈判消息,虽然遭到俄方质疑,但也显示出和平解决的曙光。


正如古人所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记得点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哦!



爽谈世界
国际风云,热点速递。关注我,每天解读国际大事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