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超2万亿 消费医疗爆发中的布局机会|投资人说

财富   2025-02-08 13:48   上海  
嘉宾简介:
华熙元祐基金 合伙人 梁 爽 
对医疗健康消费品赛道有深刻认知和学术背景,先后任职于IQVIA大中华区管理咨询部、华熙生物投资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博士。
投资案例:禾元生物、杉海创新、京宇一美、纽邦生物、迈捷生命科学等。

一、繁荣且内卷 玻尿酸赛道为何被投资人偏爱

第一财经 高 远 
感谢梁总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我们看到一组数据2024年,中国玻尿酸行业整体融资和投资事件大概有37起,一方面是市场的需求非常旺盛,但另一方面内卷也非常严重,从您的专业角度来判断对这个行业的机会如何预判?
华熙元祐基金 梁 爽 
玻尿酸市场实际上是医美市场,尤其是轻医美市场的一部分,所以玻尿酸市场的活跃也侧面反映了整个医美市场的繁荣。尤其是医美市场,它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首先,它兼具医疗的高科技属性,同时它又有消费品的特质,相对来讲现金流比较好,这种药品和产品研发成功率相对比较高的属性,比较适合作为投资标的,去进行一级市场的投资。
第二,在医美市场相当长的发展时间里,新品种并不是特别多,在医美市场里消费者比较熟悉的玻尿酸、肉毒素这类产品,到现在的发展阶段,也亟需产品的更新和迭代。
第三,医美市场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规定或限制,持证人和生产主体,它必须还是同一主体。你想拥有一个玻尿酸的牌照,必须还得有相应的一个生产方,它必须得在同一个法人主体之下,可以理解为如果你想拥有这个产品,你必须要有相应的生产等一系列的流程和资质,造成了现在这样一个内卷的现状。

二、有哪些特征的玻尿酸企业受资本青睐?

第一财经 高 远 
我们目前能够查到的国内玻尿酸的品牌市面上大概有70多个,竞争非常激烈,从产业资本的角度来讲,什么样的生产企业的哪些特征能够进入到你们的投资视野?
华熙元祐基金 梁 爽 
从投资视角来看,首先一定要有一些创新类产品涌入市场,满足一些消费者,尤其是在玻尿酸这种产品上满足不了的需求。比如说一些再生类的产品,这是现在医美市场上非常火热的一个概念。这些产品和服务一定会被投资者青睐,底层的逻辑还是产品创新,我们需要这种技术的创新带动产品的创新,这是第一个维度。
第二个维度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回报。现在从医美相关的产业来看,未来的资本化相对来说非常不确定,尤其是针对一些医美的产品,其实也有一些创新的举措。譬如说可以通过产品的分红实现投资收益。
因为一般的医美产品相对来说毛利率比较高,而且研发周期相对医药产品比较短,可以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之内实现一个产品的整体商业化,并且快速实现一个产品的销售峰值。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的峰值到达快,毛利率又很高,对投资股东来说,它可以要求厂家通过分红模式,进行资本退出,这对我们投资机构也是相对来说比较有吸引力的一点。

三、出海如何避免内卷?

第一财经 高 远 
很多行业目前都呈现内卷状态,您提到目前这一行业有70多个品牌,很多企业也在走向海外,大家现在担心的是,走向海外过程中,这种内卷的情况也会带到海外市场,如果您投资的企业目前在面临这些问题,您给他们的建议是什么?
华熙元祐基金 梁 爽
现在很多企业要走向海外,实际上是因为目前内需呈现出相对较缓的发展的趋势,所以海外市场尤其是一些东南亚国家,作为人口快速增长的市场,对一些企业来讲会更加有吸引力。但就医美市场、消费医疗市场来看,刚才的数据也谈到,现在市场增长非常快,我们对于这类行业内的企业,首先我们希望它还是要立足于中国市场,把握好中国市场的机会。
第二,尤其在做消费医疗的这类企业,它要想获得成功,从企业本身要有4个步骤,也就是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品、品牌全都做好后,真正把品牌的声量做出来,这样的产品才有品牌价值的溢价,才能避免内卷甚至是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四、合成生物学赛道充满想象力

第一财经 高 远 
你有生物工程学跟分子生物学的双重教育背景,从目前来看消费医疗的领域当中,您认为最大的机会是什么?
华熙元祐基金 梁 爽 
我们经常提到合成生物学、消费医疗交叉学科的产业机会,现在在一级市场也出现了很多这类企业。实际上,合成生物学这个概念并不是近年才出现。在生物制药领域,合成生物学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有一些菌种表达的蛋白或者糖类物质应用到医药产品当中。为什么说合成生物学产业概念现在那么流行,主要原因在于合成生物学生产药品的产量很小,它的产品附加值非常高。
但是合成生物学发展带来新的技术特点,不只是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表达一种物质。对于表达技术的路径的要求更高,可以把表达的产物作为一种普通消费品,应用到更多的场景里去,提供给更多的人群。所以说合成生物学以后的机会是要有高附加值、并且有大量表达能力的产品,并有机会应用到对应的市场,譬如化妆品市场、食品市场、健康消费品市场、医美市场、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实际上都是和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交汇必不可少的领域。

五、手术机器人将深刻影响消费医疗赛道

第一财经 高 远 
我们目前来看国内的消费医疗市场当中,当中最成功的应该是齿科和整形这两部分,有数据就显示2020年美国牙医数量大概是10万人,共用661个牙医,而中国的数据是百万人,共用100多个牙医,单纯看这一数据对比非常之悬殊,目前在这一领域当中人才的培养是否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行业?
华熙元祐基金 梁 爽 
我们来看中国市场对应的消费医疗人群,也就是中产及以上收入的人群,大概是4亿人左右。美国差不多3.4亿人口,它的中高收入人群大约是70%,那也就是二点几亿人口。其实从中产人口比例来算,中美两国呈现的差距,首先没有那么大,所以它的市场缺口并没有咱们一般去看的那么乐观。
第二,相比较美国和中国的齿科大夫的数量、医美医生到底有没有差距,这种差距是存在的。通过一些系统性的教育,可以在医生的本身的职业技术之外,会再继续培养职业技能,这是一种。实际上在这里也有一些投资机会,包括一些手术机器人,尤其是对于一些差异化技术要求没有那么高的、可复制的术式,是可以用一些相比于人员培训成本更可控的机器人替代,这种手术机器人类的产品,是一个投资的机会。

六、中国医美整形市场潜力和机会在哪儿?

第一财经 高 远 
目前全世界范围来看韩国的整形技术仍然比较领先,中国和韩国整形领域合作了这么久,您认为当下中国医美整形市场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哪些方面是你们在布局的重点?
华熙元祐基金 梁 爽 
韩国的整形技术确实很好,也受到很多消费者欢迎。说到中韩整形领域的差距,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首先,医美是一个很主观、带有医生主观审美的医疗技术,所以它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客观的标准化的术式。消费者可能更愿意去一些民营的医美机构去做一些医美的消费,这背后的逻辑是因为公立医院的医生技术虽过硬,但是可能很多医生没有经过市场化审美的培训,或者说考虑到一些手术的风险性,相对会比较保守,有一些手术效果达不到消费者的要求,所以导致了这种消费者的选择方式。韩国在这方面尤其是对于医生的教育和培训,可能做得更好,既有相对来说比较不错的技术,又有一个好的审美,这是第一点。
第二,韩国医美发达背后的逻辑是产品的可及性,或者说产品价格有竞争力,它所有的项目相对便宜;另外有一些新产品、新科技在不断迭代,市场产品丰富,消费者可以进行充分选择,产品进行充分竞争,这样产品价格才能下来。

七、男性护肤品市场真正的机会是什么?

第一财经 高 远 
你们也投了一些化妆品标的,我们看到一组数据,在中国的护肤品市场当中,中国男性的收入和他们在护肤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比例好像非常不成正比,2023年护肤品市场规模达到了2,000亿元,而中国男性护肤品市场的规模只有165.3亿元,也就是当中有1000多亿都是是女性和孩子护肤品占据了。在中国护肤品市场男性市场是否也蕴含着很大的机会,你们怎么来看待这个机会?
华熙元祐基金 梁 爽 
中国的化妆品市场现在基本上还处在第一个阶段,它还是迎合消费者需求的阶段。从客观来讲,男性消费者在化妆品、护肤品领域的需求相对来说规模比较小。
第二,从整个市场规模来说,男性市场还是偏小,这会导致从产业链的源头,从投资价值来判断,作为投资机构或者投资方,很难对这种专门去做男性护肤品的公司去投资。虽然也有一些产品获得了投资,但属于相对比较少的案例。背后的逻辑是抓住男性市场,虽然迎合了一个市场需求,但可能会丢掉更多的市场机会。
第三,从男性现在护肤偏好来看,还是集中在一些洗护类产品,如果投资布局这一领域,还是要符合市场的客观规律去做,这是一方面。但另外一方面男性有没有自己独立的需求?我认为是有的。
大家最关心的,譬如说男士的脱发问题,因为这是基因决定的,大部分的脱发都是雄性激素导致的脱发,它在男性中的需求比例会更高,在这一领域包括一些特殊功能的护肤品、化妆品,对于男性的脱发有治疗效果,包括专门做植发的产品和服务,很多的市场机构、上市公司也在做,这些都客观地反映了男性市场的需求,所以如果要找男性市场的布局机会,要客观去找一些确实男性占主导的这种消费品市场去布局。
摄像:赵 力

值班编辑:楚楚


第一财经资讯
第一财经官方账号 专业创造价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