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下发通知,要求针对金融借款、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等11类常见多发的民事案件,全面应用统一规范、要素齐全的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以下简称示范文本)。这项工作受到老百姓、法律人关注,除了点赞,也有疑问。
什么是示范文本?为什么要推广应用示范文本?此前试行、推广工作情况如何?对于不熟悉示范文本群众,人民法院推出哪些措施?《法治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最高法立案庭、民一庭、民二庭负责同志。
助力群众诉讼更加便利
起诉状、答辩状是当事人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提起和参加诉讼时向人民法院提交的用以陈述案件事实和证据,阐述理由和提出诉讼请求或者答辩意见的法律文书。
“人民法院历来重视对起诉状、答辩状进行规范化的指引,以方便人民群众诉讼。最高法制定示范文本,旨在助力人民群众诉讼更加便利。”立案庭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开展统一起诉状、答辩状工作的背景。
最高法依照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规定,自1992年试行法院诉讼文书样式,并不断更新完善。2016年发布的《民事诉讼文书样式》(以下简称2016版样式),对起诉状、答辩状等文书样式和制作要求作了原则规定。
最高法调研发现,不少当事人及律师反映以往法院诉讼文书样式存在一些不足。
“2016版样式较为简单,对当事人起诉、答辩指引性不足。”民二庭有关负责人说,2016版样式对起诉状文书样式中“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两项内容如何起草未作具体指引,群众不一定能精准表达诉讼请求以及相应的事实和法律依据。
“在立案、审判过程中,2016版样式的起诉状、答辩状难以准确、及时反映是否符合受理条件或者确定争议焦点,存在退回补充补正或者需要进一步明确诉讼请求的情况,影响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也降低了审判质效。”立案庭有关负责人说。
“一些当事人提交的起诉状、答辩状极为简单,诉讼请求写得不准确、不全面,或者关键的事实和理由有遗漏,在立案阶段没有补正,等到进入诉讼程序后,经法官向当事人释明,再由当事人明确、增加、变更诉讼请求,补充提交证据,以及二审中将案件发回重审或者由当事人另诉,都会增加当事人诉累,不便于及时保护当事人权利。”民一庭有关负责人说。
民二庭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2023年5月起,最高法会同司法部、全国律师协会广泛开展调研,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2024年3月4日,最高法、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联合印发《关于印发部分案件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试行)的通知》,在现行法律框架以及以往样式基础上,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针对11种常见多发的民事纠纷类型,形成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
全面提示相关法律规定
“从司法实践看,自然人提起的诉讼案件中,多数没有聘请律师作为代理人。”立案庭有关负责人说,据初步统计,2024年,全国法院一审案件中,自然人未请律师代理自行提起诉讼的有888万件,占比达到78%。对这些群众而言,多数都是第一次“打官司”,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书写起诉状。
“为解决群众的需求和以往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最高法为便利当事人诉讼,推出了示范文本。”民二庭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有关情况,在设计示范文本时,坚持以“方便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为基本原则,关注立审执全诉讼流程,全面提示相关程序性、实体性要素内容,力争高质高效保障群众实现诉讼权利。
对于示范文本的设计,民二庭有关负责人做了详细介绍。
——起诉答辩内容要素化。示范文本将法律规定起诉或者答辩应当记明的当事人信息、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证据等各项内容,逐一进行要素化、表格化,各项填写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填写工作简捷化。虽然每个案由示范文本有3至4页,但填写内容是表格化、要素式的,且直接提供的是勾选项,当事人只要勾选“是”或“否”即可,对于当事人认为与案件无关的,也可以填写“无”或者“不知道”。当事人按照指引逐项勾选填写,既提升起诉状、答辩状规范化水平,也大大方便了当事人包括代理人填写。
——提示指引精细化。第一批示范文本共有11类,每类根据不同类型案件特点及常见争议焦点,分门别类以列举方式对如何填写进行较为详细的指引和提示,并附有对应的填写实例,便于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根据诉讼情况准确填写。
民二庭有关负责人说,示范文本方便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在立案初始阶段就通过规范的诉辩文书明确诉讼请求、固定证据、确定争议焦点,不仅促推当事人及律师等诉讼参加人提高诉讼能力水平和质量,也便于法官或者调解员及时了解当事人诉辩要点以及固定争议焦点,既降低当事人诉累,又提高审判工作质效,保护了当事人权利,使群众能够尽快拿到判决,实现案结事了、定分止争、政通人和的目标。
“人民法院提供要素式、可勾选的规范化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旨在于方便当事人直接根据提示填写,准确表达诉求。”民一庭有关负责人说,以民间借贷纠纷为例,当事人可以直接根据民间借贷纠纷起诉状示范文本逐项填写合同签订情况、借款金额、借款利率、借款期限、有没有签订担保合同等,简明扼要地确定诉讼请求以及事实、理由,之后,当事人还可以通过示范文本的提示知道应当提交哪些证据,即便在没有专业律师代理的情况下,也能较好完成起诉状书写,并做好诉讼准备。
示范文本推广应用情况怎样?“据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统计,2025年以来,6天时间,当事人下载使用示范文本日均达1.5万次。”立案庭有关负责人说。
民一庭有关负责人说,示范文本发布以来,不少法院将示范文本与要素式审判相结合,实现对物业、离婚、民间借贷纠纷等简单类案快审速裁,大大缩短审理周期。同时,也能够在当事人选择调解等解纷方式时,引导围绕争议焦点开展协商和解工作,做到解法结更解心结,既定分更止争。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法院充分尊重当事人选择,对于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填写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的,不影响同步提交其按照自己表述习惯形成的起诉状、答辩状。”立案庭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有些群众担心不提交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会影响立案,对此最高法有何回应?
“对于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人民法院严格贯彻立案登记制要求,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立案庭有关负责人说,对有案不立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推出多项举措便利填写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示范文本试行以来,人民法院采取了多项举措推广应用。立案庭有关负责人说,各级人民法院通过诉讼服务大厅、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等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提供电子版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不少法院张贴11类示范文本二维码,制作图文结合的填写指引,为群众提供下载或者扫码填写等服务。
群众刚接触示范文本,不会填写怎么办?“各级人民法院加大辅导指引力度,在诉讼服务中心均设有诉讼服务专员,积极开展对当事人填写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的指导帮助工作。对于老年人等自行填写有困难的特殊群体,或者涉及难以把握的法律专业问题,诉讼服务专员将提供引导、指导或帮填等服务,让当事人书写更无忧,解纷更便利。”立案庭有关负责人说。此外,还广泛邀请法律援助律师、法学专业志愿者等社会第三方入驻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引导辅导等法律服务。据初步统计,2024年全国共有5.36万名法律援助律师、法学专业志愿者等社会第三方人员入驻诉讼服务中心。
“最高法将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吸收社会各界对优化示范文本内容的建议,不断让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更好用、更易用。”立案庭有关负责人说,同时,最高法将做好各个案由示范文本之间通用要素和基础信息的统一、规范工作,进一步提升示范文本统一性、规范性。
“示范文本的应用是落实人民法院‘六五改革纲要’要求的一部分。”立案庭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最高法将从多个方面加强诉讼文书标准化建设。
——做好示范文本深度应用工作。将示范文本更加广泛应用在立案后调解、审理等业务环节,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服务诉调对接、服务审判执行工作。
——坚持数字赋能,加快智能辅助填写功能建设。将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部要素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嵌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以及一体化办案平台,并在全国法院推广应用。同时,提供智能识别、回填等服务,如当事人输入身份证号即可自动填充有关个人信息;针对线下立案申请,支持通过系统扫描将当事人填写的纸质示范文本转化为电子信息,直接导入立案系统,把方便留给群众。
——逐步扩大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使用案由,逐步统一规范各类案件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申诉书等文书格式,为人民群众诉讼提供指引和便利,推动司法便民利民措施走深走实。
来源 | 法治日报
投稿邮箱 | gssfxmt@163.com
编辑 | 王银弟
核稿 | 李晓玲 许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