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昌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水清岸绿鸟蹁跹

民生   2024-11-04 09:41   四川  


邛海深秋 

紫水鸡

白鹭

红嘴鸥

【多样的生物 多彩的世界】

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深秋时节的邛海国家湿地公园展现出一片林茂水碧的景象。远处,水鸟盘旋翻飞;近处,水荇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

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东西跨度6.5公里,南北跨度8.5公里,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周长35公里。它与西昌市紧密相连,是一片规模巨大、独具特色的城市湿地。

“邛海湿地把山、水、城很好地串连在一起,完美呈现出西昌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主任杨军自豪地说,“都说诗在远方,西昌的诗意却就在身边。”

“邛海就在群众身边。保护好了,水清岸绿鸟蹁跹;保护不好,就是群众身边的臭水塘。”在邛海边长大的杨军说,曾经的邛海,水清见底,捧起水就能喝。也正是这样美好的记忆,让他立志投身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战线上奋斗30余年。

可是后来,情况慢慢变化。受围海造田、填海造塘、自然泥沙淤积等影响,邛海面积大幅缩水,水鸟和本土物种减少,邛海湿地生态功能日趋减弱。

“修复一片湿地,救活一个湖,造福一方百姓!”杨军说,凉山州、西昌市痛定思痛,下大力气,采取立法保障、规划引领、生态搬迁、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让城市发展与邛海生态保护协同共生。

西昌采取“只出不进,只拆不建”的强制性保护措施,实施退人、退房、退田、退塘,还湖、还水、还湿地的“四退三还”工程,5万余人全部迁出湿地范围。西昌分六期建成2万亩环邛海湖滨带湿地,恢复了30多公里的生态自然岸线。同时,西昌在邛海水下补植各类水草,在更大范围内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使周边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入湖的官坝河、小青河、鹅掌河的生态环境逐步修复,水土流失和源头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邛海周边这一圈都是湿地,特别像一条玉带环抱着邛海。”杨军打开电脑,他这些年来陆续拍摄的30多万张照片,清晰记录着邛海从垃圾遍野、污水横溢到万紫千红、鸟飞鱼跃。眼前的邛海湿地已是各类植物的竞艳之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天堂,同时也成为市民游客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湿地恢复了,首先回来的是各类候鸟。”西昌市第二小学科技老师胡一平告诉记者,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了一个鸟类观测站,鸟类专家及社会各界鸟类爱好者常聚于此,开展科普教育,并常态开展水鸟观测统计。

“这个季节,邛海水域常见的鸟类主要是白鹭、苍鹭、牛背鹭等,偶尔也能见到紫水鸡等珍稀鸟类,冬天候鸟回来的时候那才叫热闹!”胡一平说,前来邛海越冬的候鸟大多在每年11月前后到来,次年2月以后离开。每到冬天,学生们都缠着跟他观鸟。

这些年,胡一平带着学生们,陆续拍到彩鹮、蓝矶鸫、罗纹鸭等珍稀鸟类,每一次都让大家激动万分。在一次次的探索中,学生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我们还拍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这样‘挑剔’的珍稀鸟类落脚,表明邛海的生态环境恢复得相当好。”胡一平说,这几年,邛海水域鸟类越来越多,从20世纪90年代监测到的20多种,迅猛增长至今年年初的301种!

“不,最新数据是302种!”杨军说,前不久,有摄影爱好者拍到罕见的灰胸秧鸡,使这个数据再次刷新。

除了越来越多的鸟类,邛海国家湿地公园还观测到维管植物498种,鱼类57种、两栖动物10种、爬行动物12种、底栖动物29种、昆虫91种。这些数据,还将随着观测的深入而不断刷新。

如今,在水草丰茂、鸟语花香的邛海国家湿地公园漫步或骑行,是西昌最吸引人的旅游路线;湿地间的观海路,也被评选为“四川最美街道”。“与其他很多湿地不同,邛海湿地是一片可进入、可参与的城市湿地,是群众身边的‘诗与远方’。”杨军说。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李晓东)

本文图片均为杨军摄/光明图片

来源:光明日报

普格融媒
普格融媒整合县级各部门及乡镇重要资讯,为用户提供发声渠道,让你了解本地最新的政务、民生、社会、生活服务类信息。普格融媒在手,知晓普格不愁。爆料电话:666652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