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她的故事在西安上演

政务   2024-10-10 20:19   陕西  
10月7日晚
由百年秦腔剧社三意社历时6年
举全社之力创排打造的
大型新编秦腔历史剧《无字碑》
在西安开元大剧院震撼首演

千余名现场观众在黄钟大吕之音中,在秦味悠扬之韵里,体味人性与苍宇的共融,步入浩浩历史,亦步入对“无字碑”的无限遐想。




6年磨一剑

锻造戏剧舞台

“独一无二”的武则天


该剧是2024年度陕西省、西安市重点打造的文艺作品,先后荣获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和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财政厅2024年度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秦腔《无字碑》由国家一级编剧罗周执笔,国家一级导演张曼君执导,西安三意社社长、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侯红琴领衔主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李小雄、张涛,国家一级演员李康定、优秀青年演员刘卓琳、国家一级演员王战毅、著名花脸演员李小卫担纲主演,国家一级演员马路路,优秀青年演员李少锋、宋超峰、韩建辉,国家二级演员宫廷豪等配演。


为了在秦腔舞台上讲述一个“独一无二”的一代女皇的故事,《无字碑》从创作到舞台亮相,用时6年之久,主创人员更在创作期间,深入研究史实资料,并多次前往乾陵等地采风,反复研讨打磨剧本。


“看华丽的万邦朝圣的盛唐时期,一个女人是如何在这样的繁盛中站在‘C位’,我想,‘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历史给她的精准评述。”导演张曼君告诉记者,《无字碑》中有空旷在苍宇间的气蕴和语汇,也有对人性体恤的落点,“用‘一意孤行,义无反顾’注释武则天这个人物的舞台行动,是我们找到的这次创作的最精准而且独特的解释。”


编剧罗周则表示,《无字碑》中的武则天,从掀天的巨浪、淋漓的血色、锐利的荆棘中行来,只为追寻心中更宏阔的图景,“日月交辉,并凌长空!至于臧否感慨,我们完全交给观众,毕竟一万个人眼中,就会有一万个武则天。”





以秦腔之魂塑舞台经典

让历史叙事与艺术魅力

合二为一

无字碑中,有历史的低语,也有着一个辉煌时代的沧桑,它是千古之谜,也是权力与智慧、荣耀与争议的象征。


对于秦腔人而言,如何将秦腔的豪迈与历史的深沉完美融合,是该剧的创作要义。“这部新戏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我们对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对历史文化的致敬与弘扬。我们希望观众看到的,是一部既具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无字碑》执行导演张磊表示。


《无字碑》首演现场,确实如张磊所说,有历史的解读,不乏艺术的创新,更坚守对传统的尊重:该剧由“钩心”“进饼”“入戏”“面碑”四折构成,以武则天与丈夫、儿子、朝臣为线索人物,以无字碑为架构主线,生动描绘了一幅磅礴大气、瑰丽浓郁的盛世大唐群像,彰显了武则天“大道孤勇,一往无前”的胆略与气魄。


舞台以“天圆地方”为设计理念,伴随空间装置起落、倾斜,巧妙隐喻着大唐庙堂之上权力格局的演变;而唐代黑白拓片的肌理背景,辅以红、黑、金之色,构建出大唐意象的写意性表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唱腔部分,通过“回归传统而不陈旧,创新发展而不离谱”,将秦腔音乐六大板式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主题音调贯穿和唱腔转换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呼之欲出,生动彰显出“大秦正声”的风格特质。





新戏为媒

新老戏迷触达

秦腔艺术的雄浑魅力


武则天的一生,有崛起、有辉煌,更相伴无休止的挣扎与沉思。《无字碑》的舞台上,每一个历史事件都在演员们精彩而投入的表演中,化为震撼人心的场景。


伴随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一系列的情感和矛盾冲突,引人入胜的故事让观众们屏气凝神。每每秦腔音乐响起,那激昂的旋律仿佛能穿透灵魂,观众们看到的是武则天的传奇人生,感受到的则是秦腔的雄浑魅力。


首演结束后,三意社演员们多次谢幕,观众们仍然久久站立不愿离去,送上热烈的掌声。“我是陪妈妈来看的,没想到一看还看了进去——这个戏的唱词很有诗意又通俗易懂,舞台设计很有新意,我才发现,原来秦腔也挺美的,我想以后也找找别的戏看。”大三学生王宇鹏笑称自己是“一部剧‘入坑’秦腔”。


除了“新戏迷”,现场更多是老秦腔迷的身影。李先生激动地说:“太精彩了!侯红琴饰演的‘武则天’霸气显露,颇有一代女皇的风范。三意社实力雄厚,无愧百年秦腔名社的美誉!”王女士则是专门带着家人来看的,“看完以后感触颇深,我们秦腔不仅有众多的经典传统剧目,还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编剧目,精彩,过瘾!”


走下首演舞台,“武则天”的饰演者侯红琴心绪难平:“这部剧对我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武则天作为妻子、母亲、皇帝,她也有常人一样的爱情、亲情、人情,但她更有责任、担当、格局。她决然地走向了自己的使命,顶着亘古未有之压力,无怨无悔、一往无前。希望这样一部舞台作品,能让更多人走近秦腔,爱上秦腔。”



10月8日

秦腔历史剧《无字碑》

专家研讨会在西安举行

戏剧领域大咖共聚一堂

品评《无字碑》的

舞台魅力与艺术价值


在研讨会上,“酣畅”与“震撼”,是到场戏剧评论家、研究学者用来形容自己观演感受时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也认为,《无字碑》具有极大的人性能量和艺术能量,给人辉煌、大气、精彩之感。著名戏剧评论家王小康点赞该剧的舞台呈现,认为该剧舞美在精致中充满各种巧思与深意。

中国剧协副主席、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柳萍肯定了《无字碑》在秦腔展示与传承中的“原汁原味”,“ 从开场到谢幕,2小时40分的内容我认认真真看完了,这部戏给了我很大感动和震撼——音乐、唱腔都还原且充分尊重地方戏,让秦腔的本真在舞台上呈现。各个行当出彩,体现了百年老社整体的水平。尤其是主演侯红琴,唱得酣畅淋漓,不管是风格还是情绪,都和剧中人物非常贴合。这部大剧是新戏,但也可以看出剧组上下用情用力对古老剧种的致敬。”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眼中,《无字碑》演出了众人心目中的大唐气象,也通过多行当同台并重的演出,让观众对秦腔之美深入人心,“这是大秦腔剧种应该有的艺术格局。”

“《无字碑》有大戏气象,有经典气象!”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震的观点与王馗不谋而合,“这部大戏,将秦声推向了极致,有历史的深度和厚度。我在看戏时印象深刻的是现场观众反响非常强烈,很多处掌声爆发得情不自禁——评判一部戏,专家说多好是次要的,只有观众真正鼓掌了,才是真的好。”

著名文化学者、文艺评论家肖云儒眼中,《无字碑》从内容立意方面,完成了西安秦腔舞台对历史剧目创排的一次全新拓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它让现代戏剧观念和传统戏剧观念双渠道并行,让秦腔以一种新的面貌在这片土地上再度呈现,我看完很感动。”肖云儒认为,《无字碑》是一部历史品位、人生品位、文化品位、文学品位都出彩的戏,它将历史风云、命运纠葛、内心冲突和人生冷暖融入一剧,全剧用多维的光度照射武则天作为女性生命的赞述,作为皇帝的雄才大略,亦将历史事件辐射至生命的场域。


“陕西拥有历史厚土,西安舞台诞生过许多历史剧目,《无字碑》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写历史事件,但把历史事件提升和辐射进入生命场域——一切历史归根到底是人生,是生命方式的选择,是生命境界的追求,到了这一步,一切历史就活起来了,一切历史也就个性化了,进入感情领域,一切历史也就感人了。”肖云儒认为,《无字碑》为传统秦腔蹚出了一条很重要的表述路径,“这种叙事让我们看得很过瘾,演职人员也演得很过瘾,打开了审美联想的世界,非常好。”

江苏省演艺集团艺术顾问、一级编剧张弘与肖云儒有着同样的感受,“《无字碑》中,主创们对武则天内心的开掘是艺术到达的地方。我认为这个戏应该走得更远,它代表中国文化。”



来源:西安文联 西安日报 记者 孙欢 |图:记者 尚洪涛丨编辑:千树丨校对:张立丨审核:陈颖丨转载请注明出


西安发布
华夏根脉,千年古都。这里是西安市委市政府权威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