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
Curling
冰壶(Curling),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 冬奥会比赛项目,并设有冰壶世锦赛。作为冬季奥运会最晚确立的一个大项,冰壶运动一直十分神秘且高雅。
有人把冰壶称作“冰上国际象棋”,这一比喻很好地诠释了冰壶的神秘与高雅。那么,冰壶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运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一下冰壶的起源和发展吧!
冰壶
历史渊源
多数人认为冰壶起源于苏格兰,由于在苏格兰的都布莱恩进行的考古中发现的一块砥石。砥石明显经过精心打磨,略呈方形,并且砥石的一侧有用来抓握沟槽,相当于现代冰壶的壶柄。砥石重26磅,大约是现代冰壶一半的质量。最重要是上面刻有1511年以及所有者的名字的字样,这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壶。
苏格兰Kilsyth冰壶俱乐部成立于1716年,是世界最早的冰壶俱乐部。当时为了进行冰壶活动,特意人工修建了一个100 × 250米的浅水池塘,专门用于冬天的冰壶练习和比赛,并且作为历史见证,这个池塘迄今存在。
这副名为《投壶者》的油画描绘了十九世纪初一场苏格兰埃格林顿城堡外的冰壶比赛。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苏格兰冰壶的规则早在之前便已成熟。
1989年,为了规范世界冰壶锦标赛,国际冰壶联合会决定将世界男子冰壶锦标赛、世界女子冰壶锦标赛、世界青年男子冰壶锦标赛以及世界青年女子冰壶锦标赛合并为两个系列,即现在的世界冰壶锦标赛(WCC)和世界青年冰壶锦标赛(WJCC)。
1993年6月19-22日,国际奥委会会议在洛桑举行。就在这次会议上,国际奥委会批准了将冰壶列为第18届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
冰壶
器材场地
冰上溜石所用场地是一个长44.5米、宽4.32米的冰道。
冰道的一端画有一个直径为1.83米的圆圈作为球员的发球区,被称作本垒。冰道的另一端也画有一圆圈,被称为营垒。营垒是由4个半径为0.15米、0.61米、1.22米和1.83米的同心圆组成。外面两圆之间涂为红色。在场地两端各装有一个斜面橡胶起蹬器。在冰壶场地前后两端各有一条蓝色的实线称为“前卫线”和“后卫线”。冰壶掷出后,如果未进前卫线或越过后卫线都视作无效,将被清出场外。
而冰壶赛道横截面并不水平,是U型的,之所以如此设计,是因为U型的冰面可以帮助高水平运动员打出弧线球。
冰壶产于苏格兰。优质冰壶的原料采自苏格兰福斯阿利斯岛。
冰壶为圆壶状,由不含云母的苏格兰天然花岗岩制成,且世界上所有的制造优质冰壶用的天然花岗岩均产自苏格兰近海的一个小岛,也只有苏格兰人掌握着制作世界顶尖水平冰壶的技术。
冰壶刷采用合成鬃或者马鬃。
适当的“扫刷”应该能够融化冰表面,使冰能够转化成薄薄的一层水,这样做能够减小“砥石”与冰面的摩擦,这样,冰壶可以走得更远。同时,也可以利用扫刷使冰壶改变前进方向,达到弧线的效果。
冰壶
规则简介
冰壶比赛时,每场由两支球队对抗进行,每队由4名球员组成。比赛共进行10局。两队每名球员均有两个冰壶,即有两次掷球机会。两队按一垒、二垒、三垒及主力队员的顺序交替掷球,在一名队员掷球时,由两名本方队员手持毛刷在冰壶滑行的前方快速左右擦刷冰面使冰壶能准确到达营垒的中心。同时对方的队员为使冰壶远离圆心,也可在冰壶的前面擦扫冰面。
而之所以冰壶能够被称作“冰上 国际象棋”,则是因为其独特的规则机制与赛道的完美契合赋予了冰壶不同于其他运动形式的魅力。
在冰壶的得分机制中,并非打进大本营(又称圆垒、本垒)即可得分,而是只有比对手在圆垒中最靠近圆心的冰壶石更接近圆心的冰壶石才能计一分。若属于不同队之两颗石球无法判定何者较接近圆心时,除非另有石球更接近圆心,该局将被视为不计分。
而且即使是队伍的冰壶石已经停留在圆心,只要比赛还没有结束,依然不能放松警惕,因为后手出击的队伍可以利用自己的冰壶石将其撞出原来的位置。因此无论先手后手都可以凭借各自的不同战术来取胜。
由于冰壶回合制的比赛形式与对于冰壶石路线规划的博弈性,使得冰壶运动有了神秘而高雅的感觉。
点亮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