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江西省纪委监委官方微信
第25期:
黄庭坚的家风故事
黄庭坚画像
黄庭坚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书法精妙,独树一格。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为“江西诗派”开山鼻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苏门四学士”。著作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山谷词》等。
黄庭坚出生于书香世家,为人正派,才华横溢,苏轼曾称赞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瑰玮之文,妙绝当世”。黄庭坚在教子上,一方面继承黄氏家族重诗书的家风,教育子弟继承读书的传统,正如在一首诗中他写到“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另一方面,他非常重视家族内部的和睦,认为家族成员如果能够敦睦相处,相互体谅,必定能子孙荣昌、世继无穷,流传下来的《家戒》一文,正是这方面的体现。
在这篇写给儿子黄相的家训中,黄庭坚从自身的所见所闻讲起,娓娓道来,生动详实,并且从远近、古今引经据典,教导族人一定要和睦相处,以具体事例说明家族兴衰的根源在于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家戒》中,黄庭坚说,自己从小时候读书识字到现在已经40年了,这期间耳闻目睹了许多豪门大姓、高官厚禄之家开始往往金玉满堂、家业丰厚,可是不过数年就变成了“特见废田不耕,空囷不给;又数年,复见之有缧绁于公庭者,有荷担而倦于行路者”。究其由盛到衰的原因,皆是由成员之间的不和睦造成的,他还借落败之人道出各种缘由。这些破败的家族开始时也是勤勤恳恳、父慈子孝、兄弟和睦、夫妻无猜,成员之间和睦相处,共同进退,但是到了后来,“子孙蕃息,妯娌众多”,猜忌之心渐起,斤斤计较之事不绝,遂使“人面狼心,星分瓜剖……至于危坐孤立,患害不相维持,此其所以速于苦也!”
黄庭坚以他几十年的所见所闻,反复向儿孙们说明一个道理:家族之间不能齐心协力、和睦相处必然会导致衰败。家和则兴、不和则败,正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家和则“官私皆治,富贵两崇”,不会受外人欺负侮辱;而不和则子弟在内勾心斗角,在外患难不相维护,这样衰亡随之而至。
对于如何使家庭和睦这个问题,黄庭坚给儿子们传授了自己的经验。他认为,家族成员相处首先就是要以诚相待、宽容大度,“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仇”、“无以猜忌为心,无以有无为怀”。也就是说,不能斤斤计较个人私利,要以家庭的大局为重。黄庭坚告诫家人“人生饱暖之外,骨肉交欢而已”,子孙们都曾经是骨肉同胞,共同成长起来的少年玩伴,这份情谊是非常重要的,血缘关系是割不断的,子孙们应该以此为机,维护好家庭的团结和睦。
黄庭坚在给子弟的书信中曾经指出:“吾侪所以衣冠而仕宦者,岂自今日哉。自高曾以来积累,偶然冲和之气。”这个“冲和之气”正是祖辈遗留下来的家风、家学。可以说其高祖、曾祖以来的家族和睦之风、重视诗书的文风,是黄氏世代人才辈出的重要因素。所以,黄庭坚希望后辈们继承祖辈的风范,使“子孙荣昌,世继无穷之美”。
家庭和睦一直是古人非常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聚族而居、数世同堂的情况下,成员众多,家庭纠纷就会不断。因此古人提倡和睦的事例很多,但像黄庭坚这样列举实例、详细剖析、耐心教导的殊属少见,其《家戒》一文堪称这类家教的典型,在古代影响很大。时至今日,仍然发人深省,启人心智。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