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生前身大生纱厂,于1899年由清末状元张謇创办。
纱厂开创之际,张謇亲自撰写了《厂约》,对大生纱厂的治理结构、人事管理、部门分工、工作流程、奖罚措施和利润分配方式等做了明确的规定。大体涉及三个方面:一是现代管理秩序,二是制定了详细的奖惩细则,三是制订了每天汇报的制度。
(图:大生纱厂码头)
除《厂约》外,张謇还另外制定了 25 个章程,其中的规矩达195条。这在当时,可能是中国人自办企业最高的管理水准了。
工人教育和关怀:农忙停产 生孩子给补贴 专人看护小孩
张謇通过宣传和民间教育,破除谣言,让乡下妇女放心大胆地走进纱厂成为工人,也通过职业培训让农村人迅速掌握工厂程序操作和分工协作的技能和经验。为了充分照顾到农村人农忙和妇女生育的实际情况,大生纱厂每到农忙季节就停产,让工人带薪回乡务农,妇女生孩子,厂里给补贴,孩子需要照顾,可以带进有专人看护的厂里。这种因时因季工厂操作调整,极大地吸引了南通附近农村人进入大生纱厂务工的需求,调动了农民工的积极性,为南通第一批产业工人队伍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大生纱厂的章程内容来看,有点类似西方发达国家的科学管理手段,体现了差别计件工资、定量作业的内容,关注了计划与作业分离的必要性。
(图:张骞创办的育婴堂)
后来,张謇又在北洋政府任农商部长时期对穆藕初所作的《工厂适用学理的管理法》一书进行了阅读并写了序言,学习了其中西方科学管理思想和精髓,认识到中国企业管理理论的缺失和引进西方科学管理的必要性,了解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和措施。
车间劳动管理:严酷的工头管理制
大生企业集团的车间管理模式主要是传统的工头管理。对于工人的管理,在大生管理层看来,相对简单,无非就是监工,“照章有约束工人之权”, 让工人按照规范做事,不偷懒,不损坏机器设备和浪费物料。监工头头就是工头,一些工人就是通过这些工头自己在农村招募来的,谁领班,谁负责管理,一旦工人出现差错,工头担负责任,最后惩罚还是落到了犯错的工人头上。
(图:设于纽约第五大道的南通绣织分局)
大生纱厂对工人的管理非常严格,要求大早五点半钟就要排队报到,不准迟到,迟到无工;早上七点点名;十一点钟之前偷懒者,没有工钱;下午一点钟之后偷懒的,只有半个工;偷窃者,永远开除。监工对工人完全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为了防止偷窃, 大生纱厂有严格的《稽查章程》,规定“凡一切工人偷窃机件、棉花、纱纬,不论客工、土工,照各厂规,督饬巡丁、搜检妇严搜,搜出先令佩带窃物游厂,后置桥门示众”。
儒家思想与资本主义的碰撞
儒家文化思想塑造了张謇的个人人生价值观。张謇为了实现自己的“地方自治”模式和救国富民的“棉铁主义” 理想,采取了产业、教育与慈善三者合一的实业开创,把一个贫穷闭塞落后的南通变成当时“新世界”,这种儒家思想使命观对于当今扶贫济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有极大的启迪意义。
(图:摄于1904年的江宁公宴图)
但另一方面,仁慈是与严酷并存的。工头制有着浓厚的封建行帮色彩,沾染着封建衙门习气,对于工人有着封建宗法的管制,不讲究人格尊重,眼里只有降低人工成本,任意扩大使用童工、小工和女工的范围,将贫苦老百姓为了求生需求变成了工人对资本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总之,100多年前大生纱厂的管理模式,有助于了解大生纱厂能够一开车就成功的车间管理经验,也有助于回顾过去旧中国企业管理的原始性。
来源:
《大生集团经营管理研究》
图片源于《张骞新转:状元实业家的跨界传奇》
纺友网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