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日落幕的黑龙江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里一个数字令人振奋——2.7%,这是过去一年这个省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提高的比例。
黑龙江作为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的产粮大省,全国每九碗饭中就有一碗产自这里。这里黑土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夏季温热、湿润,秋季光照充分、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和品质提升。那么,在现有条件下,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
据农业部门统计,2024年,黑龙江粮食总产量突破1600亿斤,粮食播种面积约2.2亿亩,粮食平均亩产超过723斤,比上年提高19斤。
“大面积单产提高2.7%,带动全省增产粮食42亿斤。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年的口粮约500斤,42亿斤粮食可供840万人吃一年,相当于一个大城市的体量。”这一成就令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省工商联农业商会会长张芳颇为自豪。
作为人口大国,中国把自身粮食安全问题解决好,就是对全球粮食安全的贡献。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黑龙江省深入实施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让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更加坚实。
这是位于北大荒集团闫家岗农场有限公司的稻田画(2024年7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从三江平原到松嫩平原,多长一个豆荚、多收一株玉米、多打一穗稻谷,都来之不易。”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北大荒农垦集团董事长王兆成说,黑龙江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利用率。
他举例说,通过“小池变大池”,也就是将相对零散、碎片化的水田池进行改造,有的一个池子原来只占一分地,改造后面积翻倍,不仅方便机械作业,还能增加种植面积、节约用水。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项目的支持下,黑龙江持续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显著提升土壤产出能力。据统计,黑龙江省高标准农田从2020年底的8000余万亩,增长到1.2亿亩。
机械化、智能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2023年5月,中国四部委发布通知,黑龙江省被确定承担建设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任务。
以建设这一先导区为牵动,黑龙江省广泛开展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在适宜区域重点推广70余项农业增产技术。目前,黑龙江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为99.07%,植保无人机保有量3.3万架,作业面积超过5亿亩次,均居全国首位。
“科技,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嫩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月辉说,有了大农机,不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确保播种、施肥、灌溉、收获等各项农业技术精准操作。依托大数据分析、智能装备信息采集、环境因素监测等农业技术,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农作物优良品种得以更好推广。
种植户在黑龙江双鸭山宝清县的一处农田查看粮食长势(2024年9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易瑾 摄
近年来,黑龙江省注重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吸引并留住农业技术人才,全面挖掘增产潜力。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全省已建立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1282支,为农业防汛救灾提供有力保障。
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千亩示范方平均亩产1450斤,增幅8.3%;水稻、玉米、大豆单产分别提升6.6%、9.9%、14.5%;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9亿斤……2024年,作为松花江流域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佳木斯市桦川县成绩喜人。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佳木斯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赵广山说,在当地种粮大户、农技人才带动下,田间管理更加精细化,带动全县粮食作物单产水平整体提高,农户增产又增收。
黑土地上的丰收是中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多名代表委员表示,面向未来,农业科技潜力巨大。张芳建议,推动更多农业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降本增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更完善的标准、更严格的监管推进质量兴农取得实效。
“农业发展,关键在人。”哈尔滨市阿城区蜚克图街道新富村党支部书记张振立期待,通过政策扶持、职称评定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扎根农村、投身农业,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中国乡村展现蓬勃新生机。
来源:新华社
平面编辑:张芳玮
统筹:张永刚
监制:刘晓雨
识别二维码浏览
《北大荒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