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收阅正商参略。
By正商参略(微信最好的财经读物,以专业的视角传递政经信息,深度解读财经新闻,这里使你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微信号:zsnc-ok
“勤奋”作为中国人的一项传统美德,在墨西哥突然有了另一层含义。多位在墨西哥的商人都感慨,中国人实在是“太勤奋”了。这个“太”字,你会发现既包含了他们的无奈,也浓缩了人在受挫时的哲学时刻。
无论老板多么努力,老板们和墨西哥员工之间的“鸿沟”依然难以消除。在墨西哥人眼里,工作和生活之间的界限非常明确,他们更注重生活的质量。老板想在8小时工作之外,找到他们是不可能的。为了加速周转,赚取更多的利润,中国商人不得不多雇佣几名员工,以应对打工人随时出走看看世界的欲望。不同文化理念碰撞,也产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在遭遇墨西哥政府愈来愈收紧的监管行动后,墨西哥的华商们,似乎到了该重新审视脚下方向的时刻。
“中国人只有工作,没有生活”,这句话在墨西哥朋友的口中,带着一丝不解与调侃,却让菲姐心中五味杂陈。 菲姐来墨西哥创业已经5年,她在疫情期间倒卖过防护物资,在合作伙伴的支持下尝试过多种营生,最终选择了文具批发。面对墨西哥朋友的吐槽,她既同意又有些无奈。大部分中国人漂洋过海,艰辛创业的目的很明确。而墨西哥犹如他们常挂嘴边的“40年前的深圳”一样,是千载难逢的红利叙事。有了成功叙事的样本激励,所有在墨西哥的中国人都想大干一场。85后菲姐自称不算“勤奋”的典型。但是,也难以停下来。她最初只有一个1600平方的店铺,她一个人装货架、搬箱子、理货,每天至少工作十小时。因为墨西哥和中国时差有14个小时,她每天晚上还要和中国的供应商开会沟通货物和订单信息,通常会议都要开到凌晨以后了。长时间的强度工作,还让她患上了腰肌劳损。即便如此,后续两年,她又开了四家店,都有数百平方米。她对周边的中国朋友案例更是如数家珍。比如在墨西哥开工厂3班倒、机器永不停歇的中国老板,一年365天无休、连墨西哥法定假日也不肯喘息的开店老人,也有因为电商生意太好,疫情期间不断铺货,三年时间熬成了“地中海”发型的80后。在机会面前,这种近乎“痴迷”的勤奋,成了中国老板的一种“通病”,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墨西哥本土老板的感慨。菲姐有一位关系不错的墨西哥老板朋友,就曾向她吐槽,“我们会拿出40%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剩下60%的时间去工作,而你们中国人却是100%的时间都在工作”。时间就是money的概念具体到日常工作的关键节点上。比如,为了将中国商品加速流转,在菲姐采购的中国商品刚刚从国内的义乌港发出,详细的报价单就会分发给墨西哥的客户,让他们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商品信息和价格。最好的时候,一些商品甚至能在到货一两天内抢购一空。这样的快速转动下,菲姐一个月销货能力从原来2条货柜直接翻倍,而一条货柜的商品价值就有40多万。这种对时间的极致追求,去年刚到墨西哥的何海芬对此深有感触,墨西哥本地商家一般上午十点才开门营业,而中国商家早上八点左右就开始忙碌起来,关门也要比他们晚上两个小时。但中国老板的“时间野心”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抵触。何海芬刚来墨西哥时,主要是在商城打工。她发现墨西哥员工的工作状态是闲散的,工作一会儿就要休息一下,有时甚至边听音乐边工作,工作效率低下。加班是他们难以忍受的噩梦,即便任务未完成,而墨西哥员工却会准时下班,表示明天再来做,不会像中国员工会拼尽全力去完成。 在墨西哥卖玩具的吴博,常常被当地员工弄得焦头烂额。盘点商品数量时,数了十遍,有七八遍的结果都不一样,这也导致了中国人一天就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却要两三天才能完成。而墨西哥大多公司是周薪制,薪水发放日更是他们的狂欢日,喝酒玩乐至深夜。星期一,各种理由不来上班,生病成了最常用的借口。中国老板不得不多招几个员工。菲姐在墨西哥租的仓库,原本只需三个装卸工便能维持日常运作,但菲姐多招了两个人,就是应对随时可能的请假。甚至在周一、周二,她也只敢给员工派最紧急的活。那些催得没有那么紧的货物,菲姐则会等到周三,当所有员工都到齐时,再进行配送。在中国老板眼里,墨西哥员工的诸多表现,被简单概括为“懒散”。但实际上,这是双方价值观念冲突造成的。墨西哥人眼里,工作和生活的界限非常明确。老板若想在8小时工作之外的时间联系员工是不可能的。如果想安排点工作,他们会明确拒绝。而如果工作牺牲了生活品质,他们宁愿不要工作。迥异的价值观念,让彼此很难跨越理解的鸿沟。做电商的和烨,尽管在墨西哥生活了27年,有时仍有点不适应。他曾招聘过一位摄影师,对方科班出身,对拍电影情有独钟。但当和烨建议学习短视频制作适应公司需求时,他却断然拒绝。有时候,为了让员工按时完成工作,他不得不全程盯着对方工作,甚至还给出诸如请对方吃饭的奖励。菲姐曾有一名得力助手,是一位墨西哥籍的华人,23岁便跟着她创业,精通中文和西班牙语,人也还算勤奋,菲姐私下里经常会跟她聊,“人一生的机遇只有3-5次,不要着急结婚生子,只要努力几年,保证她在三十岁前能在墨西哥城买车买房”。但助手很快谈了恋爱,结婚生子,离开了菲姐。菲姐至今仍然很惋惜,觉得这位女孩,太傻了,错失了人生中难得的一次暴富机会。
墨西哥,这片土地对中国外贸人来说,一度成了淘金的天堂。从2020年至2023年,中国对墨西哥的出口额如同坐上了火箭,从448.5亿美元一路狂飙至815亿美元。宏大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财富暴增故事。菲姐恰好赶上了这股汹涌的出海红利。2019年11月,落地墨西哥后,她目睹了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实现了财富自由,“能叫出名字的就有几十个,听说的更是不胜枚举!”菲姐以一种近乎亢奋、略带激动与羡慕的语气说道。她讲述的造富故事,极有感染力,似乎只要人勤奋一些,就会财源滚滚。比如疫情暴发后,她的一位朋友靠着销售国内生产的口罩,不仅还清了600万的沉重债务,还在墨西哥城豪置了三处房产。另一位朋友在疫情期间,倒卖过口罩、电子烟,也做了电商,几乎抓住了每一个风口,短短几年间就赚得了数亿身家。甚至不少之前在墨西哥打工的年轻人,也抓住了红利,赚到了数百万资产。比比皆是的财富故事,让菲姐感到墨西哥这片土地简直疯狂到了极致,只要敢想敢干,就能赚下令人意想不到的财富!她甚至觉得,一年如果赚不到数百万元,那就根本没必要来墨西哥。 中国商人的造富故事,也口口相传,带来更多的家人和朋友。2021年,墨西哥城市中心,多座商城的墙体刷上了中国汉字,其中最出名的是在Izazaga 89号的墨西哥义乌商贸城。这个义乌商贸城,跟万里之隔的中国义乌市的商贸城,没有任何关系,但同属于中国中小商品的批发地。据创办人墨西哥小林介绍,该商城千家店铺仅在半年内就全部租罄,甚至二楼、三楼的停车场也被改造成了店铺,还是一铺难求。而这些店铺的经营者70%都是华人所经营。随便一个不起眼的店铺,每月都可能创造出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销售额。 眼瞅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暴富,菲姐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做起批发生意。2020年,她杀入文具行业,一方面做文具批发,另一方面做墨西哥本土文具品牌。这些在国内工厂生产的文具,主要是批发给墨西哥当地的百元店,而她还在墨西哥城开设了四家门店。2022年销售额达到了1亿比索(大约3591万人民币),让她在墨西哥掘到了第一桶金。当地服务华人的生态也日益丰富起来。菲姐注意到近两年美容美发、足疗、美甲等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且价格还出奇地高。菲姐做个美甲就要花四五百人民币,而在国内可能只需一两百元人民币的服务。中餐馆也贵到离谱,吴博曾点过一只帝王蟹,竟然要七八千块钱,而在国内千把块钱就够了。有人嗅到了商机,在墨西哥城的富人区,开设一家高档中餐厅,人均消费在500元到600元之间,尽管如此高昂的价格,餐厅还是门庭若市。仅仅半年时间,这家餐厅就赚了上千万元。
当这些造富故事传播开来,墨西哥犹如一块巨大磁石,散发着无法抗拒的魔力,吸引着全球华人。但是,在精明的商人眼里,市场已经悄然变化了,一句流行甚广的话——“所有人都知道市场很火时,也意味着市场快要崩塌了”,几乎概述了所有行业风口与过气的区别。吴博今年4月来墨西哥考察,等真正签约义乌商贸城,货物运到墨西哥时,发现商城的人流量已经锐减大半。他一天销售额只有三四百元。不只是他,今年以来,那些在当地经营多年的朋友,也纷纷感慨生意难做,利润大幅缩水,从以往的几倍利润降至现在的百分之二三十。 “一个爆款,以往通常可以卖上两年,但现在一个爆款的周期通常只有一个月,价格很快就会被同行打下来。”做玩具生意的吴博印象很深刻。何海芬在墨西哥义乌商贸城做批发时,没少听商家的抱怨,中国商人一旦知道有一个商品好卖,便会如饿虎扑食般跟进,打响价格战,让这个商品彻底没法做。比如一个保温杯本来卖100比索,销量很不错,但其他店主就会跟着进了一批来卖90比索,利润空间就这样被不断压缩。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近两年,还遇到另一波力量的挤压。来自西班牙、智利等国家的中国商人,他们原本已经在欧洲或者其他地区依靠批发生意,赚到人生巨额财富。来到墨西哥后,他们行动更为敏捷,资本更雄厚,开起了动辄上万平米的大卖场或者百元店。 这批海外经验丰富的华商,对初次出海的华商几乎是降维打击。因为规模优势,他们不再直接从批发城进货,而是直接从中国进货,商品的价格优势与批发市场相差无几,他们迅速扩张,抢占市场。菲姐一位来自南美洲的华人朋友,两三年便在墨西哥开设了数十家百元店。这些店铺与中国的超市惊人地相似,琳琅满目地陈列着来自中国的各式杂货,从化妆品到时尚服装,从电子用品到趣味玩具,应有尽有。这对做批发的华商来说,冲击性可谓强烈。包括菲姐在内的许多中国商家生意都受到了严重的挤压。从去年10月份开始,菲姐的生意更是出现了断崖式地下降,销售额锐减了50%。面对惨淡的生意和日益激烈的竞争,她不得不忍痛关闭了两家门店。
全球华商的涌入,也搅动了墨西哥本土商业生态。因为缺乏中国商品的成本优势,以及“勤奋”精神,不少本土超市、商家,在竞争中纷纷败阵,不得不关门倒闭。中国商家和本土商家的利益鸿沟差距越来越大。今年6月份,墨西哥最大的报纸《改革报》连发三篇文章,将矛头指向风头正盛的义乌墨西哥城,直指该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走私商品泛滥、仿制品横行、不签劳动合同等。 在墨西哥,几乎所有的外来小商品都是通过“灰关”进入墨西哥市场的。而灰关通常涉及采用非法手段规避墨西哥监管和税收,如通过给海关“塞钱”,提交虚假的海关申报或根本不进行申报。这有现实原因。不少华商表示,墨西哥海关很腐败,一次海关有7、8个部门审批,不仅手续异常繁琐,而且准备的文件和资质也很多。它早已形成“花钱通关”的成熟链条,有专门办理海关资质的人员,这些人员在墨西哥几乎都是世袭制的。如果不花钱,商品入关的流程耗时冗长,“有时候,两个月才能办齐手续”。
中国商品的外贸的“灰色”清关,虽然让墨西哥海关人员获得大量收入,但是给墨西哥本土政府的贡献有限。而按照墨西哥小林的说法,墨西哥义乌商贸城每天的销售额在5000万到1亿比索(约合人民币1795万到3951万),这对当地政府来说,意味着巨额的税款流失。不满情绪,逐渐演变为实际行动。本土商人开始零星抗议,指责中国商品对本土企业发展造成冲击。一些地方甚至明确表示,营业执照到期后将不再为外国商店续签。面对日益加剧的抵制情绪,墨西哥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查封中国商品外,还决定将对百余种进口纺织成品暂征35%关税。此外,政府还计划从2025年起,对所有外国电商平台,包括亚马逊,征收16%增值税。墨西哥政府正在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意图减缓来自外部市场的冲击,保护本土产业免受侵扰。对到墨西哥淘金的中国商人来说,这或许才是当下更为棘手的问题。
当一连串的坏消息接踵而至,墨西哥这片曾经充满机遇与希望的土地,瞬间变得风云变幻,前路未卜。不少华商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脚下的方向。有人选择离开,也有人选择了留下,寻找一条更加长久、稳健的发展道路。菲姐觉得,墨西哥政府的行动是好事。这实际上是在帮助市场清洗,会把不合规的商家淘汰掉。如她所说,对于那些非品牌化、不正规的商家而言,眼前的困境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寒冬。面对政府随时可能的查封、关税上升、贸易保护等挑战,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中国商品全球化需要新思路。在墨西哥义乌商贸城的商家群里,管理方已经下发了通知,商城一旦重新开业,要提供海关清单、发票、RFC(税号)、签署的合同、贴有标签的商品等全套合法文件。这意味着,一切要走上合法化、正规化的道路。 但避免成为当地政府打击的目标,只是中国商人在墨西哥市场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门槛。小商品利润微薄,抗风险能力弱,墨西哥小林觉得,要想在这片土地上立足,必须寻求变革,打造自己的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从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迈进。而为在当地生存下去,在墨西哥打拼的华人,其实还可以做得更多。墨西哥批发-零售生态中,中国人通常扮演着批发商的角色,而墨西哥人则负责零售或地摊销售。如何平衡其中的利益关系,成为了中国商人面临的一大挑战。墨西哥的小林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中国商家应该与当地人携手合作,让他们也能从销售链条中受益。这样不仅能更深入地融入当地社区,还能避免被排挤的命运。比如,可以向当地人提供货源,让他们在网上销售;或者打造品牌,邀请当地人加盟。菲姐在2020年创业时,就选择了品牌化道路。她表示,自己想做的是长久的生意,所以一开始就选择了正规化清关和品牌化经营。她深信,品牌能够形成顾客黏性,只要产品质量过硬、价格合理,顾客就会一次次地回来购买。但当竞争日益激烈,菲姐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思路。一方面将业务拓展到了萨尔瓦多、尼加拉瓜等南美洲新兴市场,另一方面也紧跟时代步伐,转战电商领域。“今年生意不景气,明年要好好打个翻身仗。” 她表示。更为关键的是,她计划着在墨西哥建立自己的工厂,真正融入到当地。她身边越来越多的华商也开始转变思路,从单纯的贸易转向产业投资,中国人投资的鞋厂、瓷砖厂、服装厂等开始在当地涌现。 尽管墨西哥往昔的造富神话已很难再现,但在逆全球化的浪潮中首当其冲的中国商人依旧会试水、试水,再试水,融入地方社区,探索新的全球化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