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18时,一场秋雨淅淅沥沥下着,家住平坝区杨柳湾社区的居民王二红像往常一样,沿着小区不远处的杨柳湾湿地公园遛弯看景,虽然小雨不停,但王二红的鞋面却保持干爽。“路上一点积水都没有,出一趟门,也就湿了鞋底。”王二红的感叹得益于平坝区近年来开展的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也被称为“会呼吸的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良好弹性,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海绵城市突破了传统“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手段,实现城市良性水循环,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近年来,平坝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探索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路径,着眼于区域流域,统筹治理城市洪涝,努力打造“会呼吸的海绵城市”。
让每一滴水都充满“智慧”
穿城而过的槎白河,其丰盈充沛的体量和水量,滋润哺育着沿河边世代生存的平坝老百姓。杨柳湾湿地公园、平安广场公园沿槎白河而建,平坝区海绵城市二期(东门桥段-阳光小区)项目建设也正围绕着这两个公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槎白河沿岸
“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对槎白河水系治理工程二期分区六段,即杨柳湾湿地公园沿河路段进行升级改造或新建,前期已经进行了两座公园原地貌清表、回填种植土、嵌草石板路安装、原路透水混凝土拆除、道牙铺贴,以及乔木地被移栽种植等,目前整个项目已经进入到最后的收尾阶段,后期,我们将会再进行最后的细节性工作,如加设围栏杆、路灯、标识标牌等亮化、安装工程。”槎白河水系治理工程二期现场管理员孙元松介绍道。
走进杨柳湾湿地公园,鸟语花香风景好,行走在硬质地面上,没有设置雨水口,但公园内的每一块绿地实则“暗藏玄机”:人行道铺设的路面,用的是石子透水混凝土,比普通路面透水性好。除了表面这层石子,下面还有垫层,这种材质的孔隙更大,能加快雨水下渗速度,有效避免路面积水。在道路边上,绿植和鹅卵石团团围住一个开着15个孔的圆形集水器,看似普通的设计,却可以使雨水快速导入花园中,这是让“海绵”吸饱水的第一步。
杨柳湾湿地公园雨水花园一角
“雨水进入花园,经过鹅卵石缓冲后逐渐下渗,海绵设施开始发挥作用:花园内的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去除污染物质,净化雨水;蓄水层和构造层滞留雨水,降低径流总量;净化、滞留后的雨水被收集到调蓄池中,超标的雨水才会进入城市雨水管网,减缓强降雨对市政管网排放的冲击。”孙元松详细地介绍着雨水花园里的“巧思”。在杨柳湾湿地公园,这样的“雨水花园”有4处。
行走在公园内你会惊奇的发现:这里的植物景观也异于其他公园,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都低于路面,仔细观察,部分雨水沟内放置了美化景观的石子。
被绿植和鹅卵石围住的集水器
“大片的绿地,高低起伏的水系景观,是为了从源头上吸纳更多的雨水,景观植被、植草等绿化设施,也都能让雨水更有效地利用起来。可以看到,当地面雨水经集水器或地形收集后,汇流至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滤沟、植草沟等‘海绵’设施,经土壤、植被等吸收后,逐层下渗并滞蓄。”平坝区水务局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现场负责人古川雨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是涉及多学科、多部门融合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选择在杨柳湾湿地公园开展海绵城市项目建设,正是因为公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齐全,易于开展项目建设。
“在对杨柳湾湿地公园开展项目设计之初,就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绿地率、水面率和雨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纳入规划指标体系,并在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审批、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等环节,将海绵城市相关工程措施作为重点审查内容。”古川雨说。
编织“水生态”绿色生活网
海绵城市到底好不好,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最有发言权。
“以前的小区,一下雨到处都是积水,一踩一脚水。现在这个小区做了海绵城市设施,经过管网改造,不仅解决了雨季淹水的问题,还在小区门口修建了公园,真是太好了。”一场大雨过后,家住阳光小区的居民越祖学深有感触。
2022年5月,安顺入选“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越祖学所说的“管网改造”即是平坝区积极抢抓机遇,认真谋划项目,向上争取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实施平坝城区槎白河水系治理工程一期,阳光小区则被纳入该项目建设的范围。
2023年12月,阳光小区片区排洪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主要对槎白河阳光河段实施清淤、河堤提升改造等,对小区雨污管道改造,对出户管更换86处。利用小区旁的土地资源,通过设置多种方式做渗、滞、蓄、净、用、排等生态化技术,取代传统雨水收集设施的做法,利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与蓄水池等,建成海绵性质的阳光公园。
“为解决阳光小区排水不畅问题,改善民众生活居住环境。自去年以来,经过多方的调研、核算,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污水治理施工方案,通过雨污管道改造,不仅彻底解决原来小区排水系统不完善、雨污合流等问题,还有效提高了市政管网污水收集率,彻底破解阳光小区内涝积水的‘痛点’。”古川雨说,“海绵城市”这个系统工程,不论在技术上还是施工上,对于城市建设而言,无异于一次“全科手术”,涉及海绵化道路、老旧小区改造、公园广场升级、地下管网铺设、检测修复等。
城因水而灵,水因治而清。记者发现,平坝区的海绵城市项目建设均是围绕槎白河而兴,除了建设有弹性、会呼吸的“海绵公园”“海绵小区”外,河道的综合治理也在项目建设范围之内。在平坝县城最北段,大型挖掘机挥舞着有力的机械臂,将土石精准地挖掘、转运;装载机来回穿梭,高效地搬运着各种施工材料。槎白河排水防涝提升及生态修复工程犹如一条蓝色“项链”,将区域内的一个个生态公园、湿地及河流支流等串联起来,绘就贯穿全城的“水地图”。
“槎白河一期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9744.38万元,河道治理长度3.05千米,设计范围约460亩,包括槎白河提防工程、市政水工工程、河道水生态提升及LID海绵设施工程、箱涵工程。目前一期项目建设已完成40%以上。”第三方总承包商贵州科林斯建设有限公司施工员周玉峰介绍。
随着海绵城市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目前,安顺市已出台了《安顺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安顺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安顺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文件技术审查实施细则》《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等系列制度文件20余个,海绵城市相关要求已逐步落实到立项、土地出让、规划、设计、建设、验收等各项环节,做到了全域管控、系统统筹。
作为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县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平坝区迈出坚实步伐。“坚持生态空间为‘绿’所用、为‘民’所用的建设理念,平坝区将持续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打造宜居、韧性城市的重要抓手,不断增强城市生态功能、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以更宜居的城市环境,为群众幸福加码。”古川雨说道。
如今,平坝区已建设的“海绵元素”成效初显,触手可及——公园里,绿地铺设了透水材料步道,步道旁多出了植草沟;雨水花园与下凹式绿地相融合;城市道路绿化带高低有序,实现自然与功能有机融合……让城市在吐纳自如呼吸之余,“含绵量”不断提高,也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桂传念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掌上安顺
▼
微信号:zbansh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