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捏!春晚无锡宝藏!

时事   2025-02-01 12:02   江苏  


今年春晚无锡分会场

一开始

你是否注意到

主持人手中

那把制作极其精美的团扇



“江南好,真个到无锡!

无锡的景致就像这幅精微绣

细密间见天地

山水间满诗情!”


清名桥上

总台主持人王音棋手拿精微绣团扇

深深陶醉在江南的美景之中


扇面上
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绿柳花红
写意的江南美
流光溢彩 一眼惊艳



这把扇子什么来头?

团扇上的画作

来源无锡艺术巨匠吴冠中的《怀乡》

精细的工艺则是出自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红育的手笔


吴冠中



而春晚里无锡的“宝贝们”

远不止这些

……



1

无锡精微绣

八十分之一 巧绣万物



之前春晚主持人海报官宣时,王音棋手上精美的扇子已经吸引了不少网友的目光,没想到现场实物更惊艳!


团扇制作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赵红育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还原油画作品的笔法笔意,一把扇子上面用到了平绣、小乱针绣、虚实针等很多绣法,最细的一根线劈成三十几份。“这可以说是最无锡、最江南,能够通过春晚无锡分会场展示无锡精微绣,我也感到骄傲和自豪!”



赵红育还透露,此次一共为春晚制作了5把扇子。还有几把出现在谁的手中,眼尖的你发现了吗?



无锡刺绣艺术又称“锡绣”。根据汉代刘向《说苑》记载,无锡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吴国设都于梅里时,就已有刺绣服饰。自1908年至1921年,无锡刺绣艺术品在国内外各级赛会中荣获奖牌的数量在全国雄踞榜首,形成了“锡绣盛称于世,不惟国人知之,薄海内外靡不知之”的兴盛景象。



1982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无锡精微绣唯一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赵红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首创了“双面精微绣”,成为举国公认的一个优秀艺术品种。2008年,精微绣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精微绣”不但需要艺人绣艺高超,而且还需有较高艺术修养,体现的是“精”“细”“美”三者的有机融合。例如《丝绸之路双面精微绣,寸人豆马形神兼备,蝇毫文字秀丽清晰,一根丝线细分到七八十分之一,人物服饰上所绣花纹和字体,须借助放大镜才能看清,令人称奇!



近年来,为了能够更好地将精微绣技艺传承下去,赵红育培养了多位后继人才,带领团队在学校、社区传播锡绣文化的同时,还和年轻的绣娘一起,做足创新文章。


2024年年初,首部由我国自主设计创作的3A游戏《黑神话:悟空》横空出世,赵红育和团队小伙伴就设计出了一款“悟空元素手环”,黑金的霸气配色、显眼的金箍纹样,吸引了无数年轻人的目光。



除了日常的刺绣工作外,赵红育还开设了抖音、视频号等。“我希望精微绣不应该只是被束之高阁,而是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中去。



2

惠山泥人

小小无锡娃 玩转跨界


在倪妮走过的惠山映月里,热闹非凡的春节市集上,“乙长福”“巳有禧”这一对惠山泥人的出现让无锡人倍感亲切。



它们的制作者——无锡惠山泥人非遗传承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周璐介绍:“‘乙长福’头上戴的是柿子帽,‘巳有禧’梳的是如意发髻,寓意‘事事如意’,非常契合今年春晚的主题。”据了解,这一作品的订单目前已经排到四月份了,实火!


除了总台春晚的流量加持,萌萌哒的“无锡福娃”还收获了不少明星的青睐。前段时间,无锡籍影视演员张凌赫送给汤唯的泥人娃娃“好柿成双”也曾登上热搜,憨态可掬的模样让网友们坐不住了,纷纷喊话无锡惠山泥人厂,“快上链接”!



惠山泥人是无锡三大著名特产之一,也是最具无锡特征的乡愁之物。取惠山东北坡山脚下离地面约一公尺以下黑泥所制,其泥质细腻柔软,搓而不纹,弯而不断,干而不裂,可塑性佳,适合“捏塑”之用。


眼下,春节档电影《射雕英雄传》正在热映。在金庸先生的原著中,就有关于惠山泥人的精彩描写。书中说郭靖看到黄蓉坐在溪边,面前放着的一男一女两个制作精美、肥肥胖胖、憨态可掬的泥娃娃,介绍道:“无锡泥人天下驰誉,虽是玩物,却制作精绝,当地土语叫作‘大阿福’”。


明清之际,以“大阿福”为代表的粗货泥人,寓意着丰满吉祥的民间愿景。


近代以来的细货泥人即手捏泥人,以戏曲为题材,完成了惠山泥人的技艺化进程,有搓、揉、挑、捏、印、拍等“手捏十八法”。


登上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屏”


随着时代的发展,惠山泥人跳出“舒适圈”,将新的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包装设计、装饰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创作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和时代感的作品;同时,惠山泥人还跨界咖啡圈、潮玩圈,创新打造“NANIMOMO”咖啡品牌,陆续推出多种系列盲盒,吸引无数年轻人前来打卡体验。


惠山泥人的跨界融合不仅保留了泥人的传统韵味,还赋予了其新的生命力和市场价值,让传统文化更具活力、更有力量。



3


紫砂壶

世上只有一把壶,名字叫宜兴


若说惠山泥人是市集上的可爱担当,那市集的精美担当要数宜兴紫砂壶。它的“戏份可不少呢!


在无锡分会场,人们在窑湖小镇欢喜送福的场景里,手里捧着的也是紫砂壶!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蛇年春晚无锡分会场的录制,作为宜兴紫砂非遗工匠的代表,把紫砂壶制作技艺展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面前,我感到十分自豪!”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吴奇敏表示,“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今后,我将继续做好传帮带,宣传好宜兴紫砂文化,把紫砂艺术更好地发扬光大。”



“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宜兴已有7000多年制陶史紫砂壶起源于宜兴丁蜀镇,明清鼎盛时期,山上窑火连天,山下商贾云集,烧成的紫砂陶器从蠡河码头启程发往全国乃至海外


时至今日,依旧名家辈出、精品不断,宜兴也因此被世人称为“陶都”。


走进宜兴陶瓷博物馆,可窥一捧陶土的炼火蜕变。从骆驼墩遗址中出土的古朴陶器,到历经“十二朝”逐步形成的紫砂、均陶、青瓷等“五朵金花”,7000年来,宜兴人以火为媒,以窑为介,“是泥非泥泥中石,是石非石石中泥”的紫砂矿土在匠人手中不断变换造型,留下手工艺推陈出新的印记。

来到陶二厂文化街区,它是由原紫砂二厂遗址改建而成。作为“陶都”的重要地标,这里不仅见证了宜兴传统制陶业的历史文脉,也正在担负起新的使命与未来,为宜兴当地以及长三角甚至包括全国的陶瓷从业者、手工从业者搭建一个专属于他们自己的产业平台。



而距离陶美术馆仅一墙之隔的蜀山古南街,则称得上宜兴传统制陶技艺、紫砂文化的核心区。从这条老街走出去了许多紫砂工艺大师,因此,老街又被称为“大师的摇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汉棠以及顾景舟大师的旧居都坐落于此。







如今,一条围绕传统陶文化的主题旅游线已经在此形成,展现陶瓷“前世今生”的同时,还吸引了大批年轻人来此创业,咖啡馆、汉服店等新业态持续入驻。2024年,宜兴接待游客超34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惬意的“陶式生活”令人沉醉不已。




4

梅村二胡

一把二弦 声动天下


在古运河的游船上,无锡二胡文化形象大使、中国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出现在春晚镜头里,悠扬的旋律将江南水乡的柔情更增添了几分独特的艺术魅力。



著名二胡演奏家于红梅教授携988名二胡班小学员组成的江阴“千人二胡”阵容,齐聚国乐岛演奏出的动人旋律,再次让全国观众为之震撼。



无锡,不仅孕育出世界名曲《二泉映月》,二胡制作技艺也十分精湛。


无锡梅村被誉为“中国二胡之乡”,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梅村兴办民族乐器厂,如今这里已经涌现出一批二胡制作工匠,有20家二胡生产企业。经过时间的洗礼,梅村二胡已经在全国二胡制作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梅村二胡制作技艺现为省级非遗项目


做一把二胡,从配料到装配合成,要历经100多道工序,梅村至今仍采用传统方法手工制作中高端演出二胡,尤其是琴杆、琴托、琴筒等主要部件,从材料到工艺,无不精细考究。



目前,梅村已形成集制作、展示、销售、培训、演绎、旅游于一体的二胡产业链。如今,每年有近5万把各类二胡从这里走向世界,约占全国市场的四分之一。





5

舞龙

凤羽龙飞 名扬中外



春晚的镜头里,还有两条龙,都来自无锡。


四世同堂欢声笑语地品尝着年夜饭,一条遒劲挺拔的巨龙从门前翻腾而过——这是玉祁龙舞。


玉祁龙舞起源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玉祁街道礼社村,迄今有近500年历史,目前已形成跪龙、卧龙、游龙等约60个套路,其中,“中国龙”三字套路为国内首创,2011年9月被列为江苏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舞者唐诗逸的翩翩起舞中,另一条色彩鲜艳的“巨龙”也惊艳亮相,腾跃翻滚间将矫健勇猛的中国龙韵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洛社“凤羽龙”。2007年,入选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洛社“凤羽龙”由6万只公鸡的羽毛拼贴缝制而成,独一无二的龙身制作工艺以及传承百年的舞龙技艺,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独具特色。



“凤羽龙”走南闯北,30多次在全国、省、市的舞龙比赛和表演中得获金奖、银奖,1955年,国际纪录电影先驱荷兰导演伊文思在中国拍摄的纪录电影《早春》,片尾高潮部分的舞龙表演,正是这条充满传奇色彩的“凤羽龙”。





6

非遗美食

无锡真江南,甜都过大年



春晚分会场,还给了无锡的非遗美食不少特写镜头——小笼鲜甜爆汁,无锡小囡吃一口,甜到了心尖尖;乌米饭清香扑鼻,撒上白糖,乡愁滋味涌上心头。


每当提及无锡,许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甜”,“甜都”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事实上,无锡美食虽以“甜”为主基调,但甜而不腻,甜中带鲜。



无锡小笼以皮薄卤多味甜而著称。“一提二移三开口”,这是吃的技巧,“夹起不破皮,翻身不漏底”,则是衡量的标准。小笼包的內馅需按500克前腿肉和200皮冻配比搅拌而成,在收口时,要折18个褶子才能呈现出比较好看的传统菊花鲤鱼嘴,这是美食和技艺的完美融合。



江南人的饭桌上,总少不了那一碗软糯Q弹的乌米饭。最简单也最经典的吃法就是蘸着白砂糖吃,感受乌米的清香。乌米饭也称孝子饭,这一说法起源于“目连救母”的传说,四月初八做乌米饭也是宜兴人期望家族能世代传承乌米饭中的孝道。



去年,无锡美食“出差”到北京、南京等地高校,硬控广大学子:皮薄、馅重、卤多的无锡小笼,香味浓郁、卖相诱人的酱排骨,色泽金黄、质韧而脆的油面筋,清香扑鼻、乌黑锃亮的乌米饭……同学们下课直奔食堂、大排长龙,纷纷被无锡菜的鲜甜所折服。



除了在美食本身上下功夫,近年来,无锡美食还不断开创新赛道,粉色樱花小笼、Jelly cat版“吴桃桃 锡笼笼……“好吃+好玩”,无锡美食,Next level !







无锡

坐落于太湖之滨的璀璨明珠

所拥有的非遗

星罗棋布、数不胜数

诗意与繁华相融,人文与经济共舞

从春晚的镜头里

我们看到了无锡“非遗”般的魅力!



来源:央视新闻、无锡广电新闻中心、宜兴发布、梅里聚焦、小红书@一声惊笛顾白衣等

海报:吕圣莹

编辑:蒋旻珏


点赞+点亮


分享小伙伴

↓↓↓


无锡博报
《无锡博报》是无锡广播电视台重点打造的新闻资讯类新媒体平台,为您及时发布发生在无锡的大事要闻、社会热点、新鲜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