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视剧《山花烂漫时》正在热播,该剧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为原型,讲述其坚定创办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高,用心血和汗水为山区教育事业谱写新篇的故事,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更被网友誉为“当下版的‘觉醒年代’”。
《山花烂漫时》至今已获豆瓣9.4的高分,是近五年来评分最高的电视剧。该剧能够大受好评,真实鲜活是其核心竞争力。
真实是内容真实,细节真实。剧组工作人员多次考察当地民风民俗,剧中的略带攀枝花口音的华坪方言,多次出现的美食滑肉,每一处细节都是工作人员的深思熟虑。剧组的演员们还与女高的老师学生们同吃同住,将女高人最真实的风貌搬上银幕。剧组力求还原故事真相,揭示了阻挠女孩们上学的深层原因,展现了创办女高一系列困难,让人感叹张校长一行人在坎坷的现实播种理想之花的不易。
鲜活是人物鲜活,叙事鲜活。剧中的张老师幽默乐观,套路满满,教师团队有坚守有分歧,女高的学生刻苦上进,更有孩子们的明媚活泼。这些鲜活的人物更能让观众认可,正是因为有如火般的旺盛生命力才能支撑她们走向更远的远方 。
此外,虽然作为主旋律影视,《山花烂漫时》突破了传统叙事模式,通过更加接地气更加鲜活的叙事手法,使主旋律作品更加年轻化、现代化,成功吸引了年轻观众群体的关注。
过分的抬高价值只会将观众拒之门外,《山花烂漫时》不讴歌苦难,不过分煽情,讲的是张桂梅校长的故事,却又不只是讲张桂梅校长的故事,而是讲一所学校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的故事。以轻松幽默地叙述手法,将张老师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直呼“这简直就是一部女性创业史”!
正如《山花烂漫时》总编剧袁子弹所说那样:“我们不能用普通人的逻辑去解构一个英雄,不能用一颗平凡的心去揣测一个伟大的人,所以我们在改编时定下来的创作思路,就是‘非常人、非常事、非常情’,但核心依然是人,而非造神。”
"理想、希望、信仰、追求美好的憧憬,这些东西比什么都更有力量。"
“什么叫集体的力量”,答案都一笔一画地镌刻在华坪女高的创办之路上。华坪女高的创办并非一朝一夕、一砖一瓦,而是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女高人用信仰耕耘的、用希望浇灌的理想之花。
信仰,是照亮人生之路的一盏明灯。无论命运如何捉弄这位默默耕耘的女校长,她都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用自己瘦弱的身躯诠释了什么叫“命运置你于危难,你馈人间以芬芳”。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以信仰为沃土,便能开出“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之花;以信仰为沃土,便能开出“肩鸿任钜踏歌行,功不唐捐玉汝成”的担当之花;以信仰为沃土,便能开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奋进之花。
"山的外面并非只有高山,还会有蔚蓝的海,壮丽的高楼大厦和光明的未来。"
《山花烂漫时》深刻地展示了教育对于改变个人命运的强大力量。张桂梅校长坚信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所以她创办华坪女高,为大山里的女孩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会。张老师和她的教师团队“移山又造山”,移走的是阻碍女孩儿们上学梦的贫穷之山,偏见之山,创造的是同山峰般挺拔昂扬的女孩儿们的新生。
苏格拉底曾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对于正在奋斗的每一位青年人而言,只有脚下的书本才能垫高自己人生的高度。只有“行稳致远”方能“久久为功”。
张桂梅校长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在云南的崇山峻岭中,为贫困女孩们点亮了知识的灯塔。《山花烂漫时》,不仅是对张桂梅个人的赞颂,更是对所有在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的人们的集体致敬。让我们一起见证,当山花烂漫时,那些曾经被命运遗忘的角落,如何绽放出最灿烂的光芒!
【END】
文案 | 罗灵玲 唐语婕
排版 | 唐语婕
校对 | 李睿涵 许莉萍
责编 | 王珏
审核 | 曾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