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乐章
LISTEN TO MUSIC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
冼星海(1905-1945),原名黄训,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创作涵盖了交响乐、合唱、歌曲等多个领域,留下了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红色经典作品。作为革命音乐的奠基人之一,冼星海的作品不仅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也为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冼星海
(1905-1945,著名作曲家、革命音乐家)
冼星海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番禺县,自幼便展现出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在求学期间,他广泛接触各种音乐形式,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1935年,冼星海回国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用音乐作为武器,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1939年,他与光未然合作,创作了震撼人心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以黄河为背景,通过八个乐章的宏大叙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不屈精神。作品的旋律激昂有力,节奏铿锵,歌词振奋人心,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由、独立和解放的渴望。
(《黄河大合唱》演出剧照)
1939年春,诗人光未然在延安创作了长篇朗诵诗《黄河吟》。同年夏天,冼星海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期间,读到了光未然的朗诵诗《黄河吟》,深受感动,决定将其改编为大型合唱声乐套曲。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创作和排练,《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次公演,获得了巨大成功。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通过《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八个乐章,生动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苦难与抗争,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象征。
(《黄河大合唱》乐谱)
《黄河大合唱》自诞生以来,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和传唱。在抗日战争期间,它如同一面旗帜,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而英勇奋斗。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大合唱》更是成为国家重大庆典和文艺演出的必备曲目,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红色经典”。
随着时代的变迁,《黄河大合唱》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它不仅是中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像《黄河大合唱》这样的作品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为了传承和弘扬《黄河大合唱》的艺术魅力,各地纷纷举办相关纪念活动和演出。从专业音乐院校到基层文艺团体,从大型音乐厅到乡村文化礼堂,都回荡着《黄河大合唱》的激昂旋律。这些活动不仅让人们重温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激发了新一代年轻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黄河大合唱》现代演出场景)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媒体的发展,《黄河大合唱》的传播方式也更加多样化。通过网络平台、数字音乐库等新媒体渠道,更多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到这部经典作品,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总之,《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红色经典作品,不仅在中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和爱国主义精神的象征。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欣赏它、热爱它,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图文来源:网络
编辑:谭悠
责编:任玖秀
初审:邓露、徐宇佳
终审: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