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都”是怎样炼成的?

政务   2024-10-22 11:13   江西  


“中国药都”是怎样炼成的?“樟帮”的优秀文化基因体现在哪里?在中药产业遍地开花的当下,药不过樟树还灵不灵?


作者 | 汤建萍 肖雅


10月16日,为期10天的第55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以下简称“药交会”)在樟树市岐黄小镇拉开帷幕。白芍飞上天,木通不见边,陈皮一条线,川芎蝴蝶双飞片……药交会期间,樟树药工师傅现场表演中药炮制技艺,观众连连惊叹:“太震撼了!”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樟树自古享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盛誉,“樟帮”曾与“京帮”“川帮”并称为中国三大药帮。2013年,樟树市被授予“中国药都”称号。樟树药俗和中药炮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国药都”是怎样炼成的?“樟帮”的优秀文化基因体现在哪里?在中药产业遍地开花的当下,药不过樟树还灵不灵?

樟树第55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现场。

集纳天下药材于一镇


源远流长的樟树中医药文化,始于汉晋。东汉末年,葛玄在樟树东南部的阁皂山修道炼丹,采药行医,开启樟树医药先河,创立道教灵宝派,阁皂山因而成为道教名山,葛玄则被尊为樟树药业鼻祖。两晋以后,阁皂山麓、赣江之滨的淦阳(今樟树市城区)一带,就有人以运输药材为生。
唐开元四年(716),大庾岭古驿道开通,处于这条“官道”中心、跨赣江中游两岸的樟树,成为中原与岭南的交通要津、南北药材集散与中转之地。樟树“药墟”开始形成,运输药材成为具有专营性质的行业。
北宋元丰年间,樟树地产枳壳、枳实、陈皮等药材因质量上乘而驰名,每年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内苑。1154年,史学家、名医徐梦莘所著《集医录》问世,这是樟树最早的医学著作。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南宋遗民侯逢丙不屑于为元朝廷服务,举家从庐陵(今吉安市)迁往樟树镇,“设肆制药”,济世度人。樟树人眼中的这位“侯善人”,是樟树中医药史上首个设店制药的著名药师。
明清两代,樟树药业步入鼎盛时期。彼时,各省药商不远千里将地产药材贩运到樟树,经樟树药师炮制后,销往他省,樟树成为“南北川广药材之总汇”的“药码头”。押运药材的客商,有时一批近百人,每位客商来货,多达五六百件甚至上千件,樟树码头终年千帆林立,茶楼酒馆座无虚席。除地产药材外,樟树还开创了化学药品的熬制,所产青矾、红矾远销全国各地。明万历年间,皇室派太监为“中使”,专程到樟树镇采购药材。
随着从业人员不断增多,樟树药商不仅坐地经营,还奔走四方,掀起三次外出经商高潮,将药业拓展至外地,形成覆盖全国的“樟树药业网”。
影响最大的一次外出经商潮发生在清康乾年间。许多药商积累了大量资金,到全国各大商埠去开行号,到著名药材产地设庄。他们重金聘请家乡的药工师傅去经营,也从家乡带去大批徒弟。这些人经过几年经营,就在当地开起药店,有民谣为证:“一个包袱一把伞,出门几年当老板”。湘潭、汉口、重庆是樟树药商早期最大据点,湘赣两省药材行、店几乎被他们垄断。极盛时,樟树镇有药材行、号、店、庄近200家,其中本地药商开设100多家。
伴随着外出经商热潮,樟树药材炮制技术逐渐传入湖南、湖北、四川一带,樟树饮片成药饮誉大江南北。至此,樟树镇不仅是药材交易、集散中心,也是药材加工炮制技术中心,赢得了“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的好口碑。

樟树第55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展演现场。


独树一帜的“樟帮”文化


清代中后期,全国工商行业竞争激烈,各地商人以亲缘或地缘关系结成帮系。樟树药商率先在本地结帮,客居各地的樟树籍药商也随之“拉帮结派”。“樟帮”以人数众多、经营独特、管理严格见称,是南方最有实力的药帮,西与四川的“川帮”争雄,北与天津、北京的“京帮”抗衡。
精益求精的中药炮制技艺,是“樟帮”文化的最大特色,也是樟树药业生存的根本。
樟树药工对中药炮制素有“术遵歧伯、法效雷公”之训,不论炒、浸、泡、炙,抑或烘、晒、切、藏,中药炮制技术都十分考究,炮制工具、辅料和工艺独具一格。以制作药材的“樟刀”为例,“老君炉中纯火青,炼就樟刀叶片轻;锋利好比鸳鸯剑,挥动如飞饮片精”。
让“樟帮”名震天下的一招绝技就是“白芍飞上天”。2014年,樟树中药材炮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丁社如,在3分钟内用“樟刀”将一寸长的白芍切制成完整饮片360片,获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手工切制中药饮片数量之最”认证。
诚信无欺的经营之道,是“樟帮”文化的第二大特色。樟树地产药材品种、数量均不占优势,却能够长期吸引各地药商,历经千余年而不衰,其关键在于诚信经营。
在中医药文化夜市,商家正在制作“药清汤”。

樟树药商“重然诺,爱名检”,讲求信誉,在交易上不瞒秤、不吃价。他们盟誓:“公平交易,远近无欺;如有瞒秤、吃价,永世不昌。”湘潭的樟树药材行还规定:“不论品种,不论数量,凡药材成交,必得通过药行。违者,与买卖双方断绝交易关系……”这些药规有如樟树药商的“法规”,即使是家财万贯的老板违规,也定将遭到攻击。
严格有序的管理方法,是“樟帮”文化的第三大特色。
在长期的实践中,樟树药人创建了行、号、店、庄的独特管理方式。药行是“一把算盘一把秤”,资金不需太多,主要为各地药商代购、代销,从中抽取佣金。药号从药行发展而来,其经营口诀是“土药要饱,先生要老,徒弟要小,路道要调”。药店的特点是“前堂卖药,后堂加工”,名气大的有长春、黄庆仁等20余家。药庄是樟树药店的派出机构或外地药商驻樟树的派出机构,以采购、销售为己任。
不论是行、号,还是店、庄,管理都极其严格。管事、掌柜、先生、学徒、勤杂工,他们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先生要做到老于世故、富有经验,学徒要做到三稳——身稳、手稳、口稳。医药关乎性命,如果哪个环节出了纰漏,店东必定追究责任。因炮制不精心而导致质量事故,轻则开除,重则在三皇宫内当众焚烧肇事者的衣物、被帐等生活用品,当地永不录用。

“中国药都”任重道远


1800多年来,樟树中医药产业既经历过曲折,也创造了辉煌。如今,樟树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医药企业502家,被评为中医药四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本届药交会开幕式上,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了《中医药—栀子》,这是江西首个中药材领域的国际标准,将助力樟树中医药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不过,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国中药材集散地如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河南禹州等地正加速崛起,全国药品交易会(上海)、广州国际医药保健产业博览会等展会成为药品交易的“新贵”。头顶金字招牌,面对新的挑战,樟树该如何接招出招,续写辉煌?

樟树第55届全国药材药品交易会展演现场。
持续推进振兴工程。2016年,樟树提出实施“中国药都”振兴工程的战略设想,此后相继出台《江西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实施方案》《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意见》等政策文件。2023年,“中国药都”振兴工程纳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江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与此同时,樟树着力打造中医药产业聚集基地、中医药文旅融合基地、中医药诊疗康养基地、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三个基地、一个中心”,推动中医药产业提质升级。
创新国潮养生。中医药发展离不开创新,将中医药文化真正融入现代人生活习惯和喜好,才能“火起来”“潮下去”。“临江府,清江县,三岁伢崽吃包面。”包面即清汤,樟树“药清汤”远近闻名,川贝陈皮清汤、鸡内金清汤……既美味又具药用价值的清汤俘获养生大军的心。除了传统的药膳,还有中药奶茶、中药咖啡等新中式养生食品,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频频圈粉年轻人。
以会搭台唱响品牌。药交会是医药企业展示品牌形象、增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没有交易的展会是没有生命力的,交易率就是影响力、号召力。当然,药交会不只是单纯的展会经济,“有灵魂”的药交会才能吸引人。如本届药交会推出的中医药文化夜市、全国名中医义诊、中药炮制技艺展演等系列活动,很好地将中医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打卡体验者络绎不绝。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若侵犯您的权益,敬请告知删除。


出品:宜春市融媒体中心)

(来:当代江西

编辑:肖苏阁;校对:周莹;编审:余远明;监制:熊妍华、黄程伟)

大家都在看  

第4期“庐山对话”院士专家宜春行活动举行

已确定!11月1日开始报名!

最新!入围面试人员名单公布


宜春发布
传递政务信息、架设沟通桥梁、关注百姓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