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营到商海:邬晓建的转身
邬晓建,2003年12月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勤学苦练,铸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多次荣获 “优秀士兵” 等荣誉称号,并于2007年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部队的经历,也为后来的经商之路打下了吃苦耐劳的基础。
2011年12月退役时,邬晓建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关键抉择。和许多退役军人一样,他需要重新适应社会,寻找新的方向和目标。然而,八年的军旅生涯赋予他坚韧不拔、勇于挑战的品质,让他不甘心平凡度日,毅然决定走上创业之路,开启人生新的征程。
选择创业,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做什么”。经过慎重考虑和多方探索,于2014年3月成立以“凝聚现代智慧、创造广告精品”为宗旨,“想客户所未想、急客户所未急”为服务理念,集设计、制作、安装为一体的“武平县老兵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创业之路充满坎坷,由于缺乏经验,公司在成立初期经营状况未达预期,这让邬晓建感到茫然和矛盾。在家人和朋友们的不断鼓励和支持下,他重振信心,攻坚克难,努力让公司走向正轨,也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柳暗花明:农业领域的新机遇
除此之外,邬晓建经常在网上浏览信息,敏锐地察觉到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并逐步去了解惠农政策。经过市场调查,他发现用定向栽培技术种植台湾紫玉淮山前景广阔。2015年,他决定用自家2亩农田尝试种植从台湾引进的紫玉淮山,从此以新型职业农民的身份踏上了新征程。
创业之路并非坦途,2015至2016年间,因对农业病虫害管理经验不足,种植的大片紫玉淮山出现根、叶异色的问题。但他没有退缩,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问题,咨询当地薯类专家,并邀请浙江农科院技术专家3次前往现场把脉诊断,对症下药,最终系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为后续扩大种植规模提振了信心。
攻坚克难:农业创业的挑战与应对
随着种植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邬晓建决定扩大种植规模。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扩大规模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包括土地租赁、种苗采购、农资购置、设备更新以及人员雇佣等方面,资金压力巨大。
他四处奔波,积极寻求银行贷款和政府扶持资金,同时优化资金使用,削减不必要的开支,以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他深知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2016年,他与另外两位年龄相仿的退役战友危智华、刘宝辉提及扩大种植规模的想法时,三人一拍即合,共同成立了“龙岩市一零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他们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军人本色”,免田租提供淮山基地 51 亩土地给该镇51户贫困户种植,还手把手教,现场传授种植技术,公司还吸收5户贫困户在基地常年务工,每人每年可增收3万元。
在公司的管理上,他们三人发扬部队的优良作风,谋划建设高标准紫玉淮山示范基地,全面推行按标生产,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微喷灌等绿色生态栽培技术,培育无农残、无重金属超标的绿色环保紫玉淮山。同时,积极谋求“院校+公司”技术合作创新,主动与福建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龙岩市农科院等薯类专家对接,寻求技术支持,建立起院企战略合作关系,并承接种植试验、品种改良试验等五块试验田,开展科研合作,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持续创新与发展
邬晓建的创业之路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而他始终凭借着军人的坚毅和勇气,在商海中破浪前行。未来,邬晓建和他的团队有着清晰的规划和目标。一方面,他们将继续加大在产品深加工领域的投入,计划新建淮山精深加工生产车间,引进先进的生产线和附属配套设施,开发淮山粉、片、线面、膨化食品等多样化的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
供稿:退役军人服务站
编辑:钟垚鑫
审核:李雄福、兰燕
监制:朱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