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敦煌不再遥远—走进新加坡”数字敦煌展,自开展以来,受到不同年龄阶段游客的青睐。今天分享一位在新加坡读书的00后大学生写的观展体验,也期待众多的游客给我们分享您的观展所感以及所遇见的美好故事。分享邮箱:bocsg88@gmail.com。
敦煌,一个自汉朝以来便成为西域枢纽,至隋唐发展至巅峰,却在后来被漫漫黄沙所掩埋的古老都城,以其精美绝伦的壁画与佛龛而闻名,它们对于中国乃至于世界都是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今天,中国银行新加坡分行联合敦煌研究院,在南洋打造了敦煌的数字化展览,更是请来了敦煌研究院的讲解员老师为我们解说。于是,我这个从未去过敦煌的中国人,在新加坡领略到了这绝世的美景,不禁感叹。
敦煌的文化遗产为何如此重要?从讲解员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了壁画艺术的美妙。她提到,这是因为敦煌的壁画与佛龛都记载了许多的关键信息,诸如生活在此的汉人、回鹘人、吐蕃人、突厥人,诸如此类。他们在一起生活,其乐融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和合”的思想,像盛唐时期流行的“反弹琵琶”和“胡旋舞”,皆是来自于胡人。敦煌壁画还为当代的考古专家解了惑:根据宋代史料记载,他们之前无法理解大唐著名胡人节度使安禄山是如何以三百余斤的身躯在圆球上跳胡旋舞的,而敦煌的壁画则显示胡旋舞是站在圆毯而非圆球上跳。
从讲解员老师的讲解中,我还认识到了飞天的百态。敦煌壁画还有一大特色,便是自隋代以来,便大量出现了“飞天”样式的壁画,不过根据讲解员老师所说,不同时代也有不同时代的“飞天方式”。隋代的飞天,丝带刻画比较直,整体呈现出一种高速的感受,对应隋代的“快节奏”;唐代的飞天,丝带刻画则比较婉转,整体呈现出一种优雅而飘逸的感受 ,对应唐代“万国来朝”的大国仪容;五代十国之后一直到元代,飞天的刻画变得越来越公式化,依旧美丽,却给人以束缚之感,对应了当时社会的逐步封闭与压抑。有趣的是,飞天壁画还有极少数的“裸体飞天”,它们通常是白色的,这证明了中华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间的交流,不过受限于中国人对这种艺术的接受程度,裸体飞天的数量较少且通常画在不甚起眼的地方。我想,这便是“世界人民大团结”最早的体现了吧。
敦煌,若有机会,希望当我再次见到你的时候,并不在展厅里,亦不在VR中,而是在你的面前。
(作者:支维森,新加坡在读大学生。)
编辑| 张惠娟
审核| 吴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