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入秋,关岭自治县坡贡镇坡头小学的校长李正荣都会格外忙碌,作为坡头村“筑梦助学协会”的成员之一,在业余时间他还要负责收集、整理、统计村里新考上大学的学子和在读的大学生、研究生,为每年的捐资助学活动做好准备。
坡头村举行“筑梦助学协会”捐资助学活动
“今年,我们村里又有19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加上在读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一共有73名。”李正荣笑着说,虽然每年都要花上些许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协会的相关事务,但看到一个个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走出大山,走进大学,他打心眼里为孩子们感到自豪和高兴。
日前,坡头村“筑梦助学协会”捐资助学活动在坡头小学如期举行,该村村民与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为村里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子捐赠助学金近10万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活动现场,坡头村村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杵着拐杖,但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满载爱心的信封,这一封封信封被投入捐款箱中,汇成一股力量,托举着村里的孩子圆梦大学,而这样的场景自2014年开始,十年来不曾间断。
“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练好本领,做一名有理想、肯担当的新时代好青年,等自己有能力以后,也要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坡头村受资助学子杨柳青今年考上了扬州大学,看着乡亲们和爱心人士解囊相助,让她深受感动,也备受鼓舞。
活动现场
坡头村辖区有6个自然村寨,13个村民小组,现有654户2760人,主要为黎族和布依族。该村曾经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水稻、玉米种植为主,没有形成支柱产业,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但一代代坡头村人没有因为偏远、落后而放弃对子女的教育培养,而是把教育培养作为让子女走出大山的希望。
时间回拨至2014年春节,坡头村冯玉华、冯俊、雷国勇、潘兴隆等数名在外工作和经商的村民回乡过年,提起村里新考上了14名大学生,言语之间满是喜悦,但在谈论时又说起部分应届大学生和在读大学生家庭条件困难,怕他们负担重、压力大,难以完成学业。由喜转忧的几人当场商量,能否成立坡头村筑梦助学基金,发动全体村民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资助学,让困难学子没有顾虑,安心学习。
说干就干!几人作为协会发起人,决定自筹注册资金5万元申请成立坡头村筑梦助学协会。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备工作,在关岭自治县民政局、坡贡镇政府等部门帮助下,在2014年8月5日成立了“关岭自治县坡贡镇坡头村筑梦助学协会”。
协会成立之后,成员们对内扩大宣传,让村民们了解协会成立初心与作用,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倡议捐款助学;对外加强对接,利用自身人脉资源主动联系从村内走出去的企业家、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进行募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2014年该协会收到爱心助学金28万余元,成功资助坡头村应届大学生和在读大学生33人。
坡头村筑梦助学基金受助学子公示栏
2015年,坡头村新考上大学生24名,协会收到爱心助学金13.1万元,成功资助应届毕业大学生和在读大学生33人;2016年,该村新考上大学生46名,协会收到爱心助学金20.3万元,成功资助应届大学生和在读大学生55人……截至2024年,该村收到个人、单位及社会团体捐赠金额180余万元,向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近150万元,受助学生达900余人次。
“当初获得帮助的学生,在毕业工作之后每年都会回到村里反哺家乡,不仅捐款助学,还主动参与协会每年的助学活动。”李正荣告诉记者,受助学生陈孝德就读于贵州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不仅找到了一份对口工作,每年都还会积极参与助学活动;受助学生王香香是贵州民族大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在凯里学院任教,每年都会支持协会工作,随着协会的发起人、管理人年纪越来越大,“接力棒”也渐渐传递到年轻人手中。
不仅如此,坡头村的大学生们还自发在微信上建立了“坡头村大学生交流群”,互相交流沟通,分享学习心得,探讨职业规划,共享求职信息,并在寒暑假为村里的小初高学生补课。
经过多年的发展,坡头村筑梦助学协会的各项规章制度越发完善。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该协会按照研究生每人每年5000元、“985”“211”院校每人每年3000元、普通本科每人每年2500元、高职专科每人每年2000元的固定评选标准进行资助,并且非坡头村户籍的,父母有一方是公职人员的学子,均不能享受资助。同时,如需使用协会助学基金,需要协会法人、财会人员和出纳人员一起到场,每一笔资金用途还需造册记录进行公示,在资金监管上做到规范、严谨、透明、安全。
“从2014年到如今的2024年,村里的教育环境越来越好,协会每一名成员的无偿付出,村民们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捐款助学,让坡头村每一名考上大学的学子都能安安心心学知识,踏踏实实练本领。”坡头村筑梦助学协会会长刘灵朋表示,协会将加大宣传力度,寻求更多社会爱心力量的帮助,让这项爱心助学事业一直延续下去,并鼓舞每一名学子努力学习、逐梦大学、走出大山。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掌上安顺
▼
微信号:zbansh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