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

政务   2024-12-26 12:25   西藏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优质均衡  引领未来
实施方案解读

2023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围绕“全面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水平”和“统筹做好面向学生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3方面,共提出11条举措,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3年7月2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了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包括八项具体行动,对基础教育下一步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2024年10月16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下发了《林芝市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便于理解政策内涵和相关要求,现将有关政策要点解读如下。
一、《实施方案》提出了什么目标?                                






到2027年,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学位供给调整机制基本建立,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机制更加健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公平融合优质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不断巩固提升,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力争达到90%以上;中小学校布局规划进一步优化,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序推进,建设一批“新优质义务教育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大幅增加;培育一批优质特色高中,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扎实推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7%以上。


二、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包括哪些行动任务?


概括来说,就是10项具体行动,包括30条重点任务。10项行动分别是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行动、实施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行动、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实施育人力量提升行动、实施教研能力提升行动、实施现代治理能力提升行动、实施综合改革攻坚行动、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行动。30项重点任务,在充分落实国家文件要求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的任务举措。


三、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和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主要解决哪些问题?提出了哪些解决思路?




学前教育主要解决保障机制不健全、优质普惠性资源不足问题。文件提出着力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提高薄弱幼儿园办园水平,加强乡村幼儿园一体化发展;提升保育教育质量,探索建立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

义务教育主要解决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校际差距大问题。文件提出扩大优质学校学位供给,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推进新优质学校建设,大力加强乡村学校建设;健全优质均衡推进机制。

普通高中教育主要解决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不充分、办学水平不高的问题。文件提出新建一所优质普通高中,扩容优质普通高中,增加学位供给;推进多样化特色发展,开展特色办学试点,整体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特殊教育主要解决资源不足、适宜性不强的问题。文件提出丰富特殊教育资源;推动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等相结合,加强融合教育资源建设。


四、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实施学前教育普惠保障行动重在解决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支持保障、提升保教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入好园”的教育需求,促进全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主要包括:一是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办好乡镇公办幼儿园,依托乡镇公办中心园办好村园,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二是提高薄弱幼儿园办园水平。加大乡村薄弱幼儿园改造提升力度,进一步改善园舍设施设备,配备丰富适宜的玩教具和图书,提高办园水平;建立薄弱园帮扶机制,通过教研包片、城乡幼儿园结对、名园+、公办园辐射等方式,加快缩小办园差距;加强幼儿园日常管理,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加强对幼儿园教师资质、教师配备、保育教育、卫生保健、安全防护、招生宣传、财务收费等方面的动态监管。三是提高学前保育教育质量。积极深化学前教育教学改革,改进保育教育模式,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推动幼儿园与小学双向深度衔接,提高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有效性,严禁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坚决防止“小学化”倾向;全面加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教学,确保幼儿上小学前能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会话;探索建立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充分发挥城镇优质园、乡镇中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引领和实践指导。到2027年,遴选一批市级学前教育精品课程,全市60%以上的县(区、市)通过国家学前普及普惠县督导评估验收。


五、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有哪些关键举措?


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重点是加快优质均衡发展,主要解决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校际差距大问题。一是扩大优质学位供给。加快城镇学校升级扩改造和扩容增位,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推动学校办学条件达到规定标准。二是推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制定区域优质学校成长发展规划,倾斜支持帮扶有一定基础的学校,加快成长为优质学校,办好“家门口”的每所学校。到2027年,各县(区、市)新增优质学校 2 所以上。三是加强乡村学校建设。优化完善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和资源配置方案;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因地制宜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四是推进优质均衡县创建。分县(区、市)制定实施规划,明确实现优质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书;做好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校际差异系数监测和分析,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情况纳入对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价内容。到2025年底,巴宜区要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国家创建县发展目标,到 2027年,全市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到 2030年,全市所有县(区、市)实现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

六、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行动包括哪些内容?


针对我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仍存在校际间的差距,存在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不充分性等问题,文件提出实施普通高中特色行动,主要包括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三个方面的内容,这也是当前普通高中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
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方面,提出对现有校舍资源挖潜,同步新建和改扩建一批优质普通高中,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在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方面,提出全面落实普通高中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和装备配备标准,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学校理化生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支持建设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配齐配足普通高中图书和教学仪器设备,改造体育运动场所、食堂和学生宿舍等设施,着力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在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发展方面,提出积极探索建设在德育、科技创新、人文、外语、体育、艺术、校园文化等方面有特色的普通高中,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特色发展。加强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鼓励支持基础较好的普通高中学校开展特色办学试点,为学生提供分层分类、丰富多样的优质课程,构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体系。


七、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行动有哪些举措?


实施特殊教育融合发展行动旨在为特殊儿童创造支持性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并充分发展,推进全市特殊教育普惠融合发展。主要包括:一是丰富特殊教育资源。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配齐配足特殊教育专用设备设施、教育教学设施和图书;积极发展学前阶段和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推动特殊教育向两头延伸,鼓励市特校设置学前班,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特殊教育,支持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着力保障有需要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高中阶段教育。二是推进普惠融合发展。持续提高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推动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医疗康复和信息技术等相结合,加强融合教育资源建设,推进市、县、校三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为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配备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和专(兼)职教师;落实送教上门工作要求,鼓励开展送教、送康、送医联合服务,提高送教上门质量,送教上门学生比例低于30%。积极开展特殊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将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等机构中依法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特殊教师,纳入特殊教育教师培训、职称评聘、表彰奖励范围,按规定享受相关待遇、津贴补贴等。遴选创建一批融合教育示范区和示范校。

八、在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方面做出了什么安排?


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重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推动教师有序交流轮岗,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一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大对音体美、思政和科学教师配备力度,推动市直学校学前教育编外教师政府购买服务试点工作,创新教师引进渠道。二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和信用记录,严肃查处师德违规行为;健全师德违规行为通报制度,加大警示教育;压实学校师德师风教育主体责任,建立师德师风教育责任追究制。三是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深入开展教师梯队建设,实施名师培育工程,组建一批市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加强优秀教师、校长培养力度,打造名师名校长成长平台;加强培训专家库建设,用好用足本级教育人才资源,打造优秀培训者队伍,提高教师培训质量;加强粤林两地教育交流合作,发挥广东教育资源优势,提升林芝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四是推动教师有序交流轮岗。在市直幼儿园实施“局管校聘”改革试点,有序推动各学段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教师资源科学合理分布;加大教师交流轮岗,通过集团化办学、市直学校团队式帮扶等途径,加快提升薄弱学校、农牧区学校等办学水平,向深入基层学校帮扶教师在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强师资力量示范校建设,有序统筹教师配置,促进思想政治、科学、音体美、心理健康等紧缺学科教师校际交流共享;支持鼓励教师扎根乡村从教,落实乡村奉献奖激励机制;实施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评选活动,落实奖励支持政策;同时,建立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加大对优秀教师表彰力度,进一步提升教师荣誉感、获得感、幸福感。


九、在推进育人质量提升行动采取了哪些行动举措?


文件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总体思路,立足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举措。一是构建“大思政课”体系。用好思政课统编教材和地方教材,统筹推进思政一体化建设;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大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及“爱我中华播种行动”专项教育活动和各类实践研学活动;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创建工作;建立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不断提高思政教师专职化专业化水平。二是提升学生智育水平。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引导教师优化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力、思维力和创造力;完善学生学业水平监测与评估,注重学生过程性评价和增值评价;实施国家和自治区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深入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评审推优活动。三是强化体美劳和卫生健康教育。要求学校严格执行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开齐体育课,每班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落实学生每日校内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要求;常态化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和艺术展演展示活动,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近视监测、艺术素质测评,有效防控学生近视;制定劳动教育清单,建立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常态化开展家务劳动和校园劳动,定期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加快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机制;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健全疾病预防体系,加强国防教育。四是提升科学与文化素养。出台《林芝市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开足开齐开好科学课程和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实验;加强科学教师综合素养和实验教学能力的培养,组织开展科学类实验教学竞赛活动;丰富科学教育资源,开展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开展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丰富读书资源,用好国家、自治区读书服务平台,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十、教研能力提升行动有哪些举措?


实施教研能力提升行动,重点是健全教研管理体制、推进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建成具有林芝特色的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研队伍。一是健全教研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市、县、校三级教研体系,推动各地各校常态化有效开展区域教研、网络教研、校本教研,形成上下联动、运行高效的教研工作机制,发挥教研“四个服务”作用;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研队伍,逐步配齐市级教研机构各学段各学科专职教研员。二是推进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常态化开展送教到校、入校听课、评课、上示范课、教务教学检查等教学视导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县级教研机构和薄弱偏远学校的指导帮扶,推进薄弱学校整体提升,助推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教学案例;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制定教学计划,优化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十一、在实施现代治理能力提升行动有哪些解决思路?


实施现代治理能力提升行动重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用好智慧管理手段,规范学校管理,促进教育质量。一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建立动态监管长效机制,强化幼儿园中小学规范管理;对幼儿园名称不规范、使用名称与审批名称不符、虚假宣传、违规使用教材或境外课程等问题,部署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课堂教学、课后服务、招生考试、评审评比、“五项管理”和收费等办学行为;规范教师从教、教辅选用等行为,严格控制“进校园”活动;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效,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二是用好智慧管理手段。抓好国家基础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应用工作,推动学籍管理、课后服务、控辍保学、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培训等子系统全面应用,用好党建德育、校园安全、阳光招生、集团化办学、课后服务、控辍保学等子系统,提升平台应用实效,以教育数据支持科学决策,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十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攻坚包括哪些具体举措?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文件围绕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考试招生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改革、集团化办学改革、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统筹谋划,目的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整体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深化考试招生改革。探索建立幼儿园招生服务区制度;巩固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成果;普通高中学校按照自治区确定的招生范围进行招生,严禁违规争抢生源和提前招生,继续落实好支薄计划;落实自治区高考综合改革各项举措;加强学校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学生选课选考、成长成才;鼓励支持基层一线优秀教师参与考试命题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是深化教育质量评价改革。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办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完善评价工作机制,有序推进质量评价工作落地见效;健全完善全市教育工作年度考评方案,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聚焦基础教育重难点工作,强化过程督导,不断增强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三是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推进区域内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制定出台《林芝市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工作方案》,科学规划集团化办学布局,建立健全集团化办学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加快推进集团内学校率先实现优质均衡,着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发展差距。
四是全面推进协同育人。进一步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良好育人生态;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推送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宣传片,推广使用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开展家庭教育主题宣传周活动,探索家庭教育指导课程,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加强校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文化体育、科普资源和红色资源重要育人作用,落实向学生免费或低收费政策。


十三、在推进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采取了哪些行动?



主要是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师生数字素养,以数字化手段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更新教育数字化基础环境,实施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达标行动;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等专题教育资源,建立数字教育资源优秀应用案例征集与评审机制;创新开展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引领区建设,推进“21+21”教育信息化资源全覆盖,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构建线上线下、校内校外互相融通的学习新生态;开展“智慧校园”试点校建设,逐步使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信息技术手段服务教育工作,实现教育管理及教学智慧化、数字化转型。
二是强化市、县、校三级教育信息技术素养培训,强化培训实效,实现各平台应用能力水平再上新台阶;强化优质资源应用,抓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推广应用工作,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健全应用激励机制,促进平台资源在智慧课堂、双师课堂、网络教研、个性化学习和过程性评价等方面的融合应用,利用信息化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发展。

来源:林芝教育

审核:旦增德勒

责编:田雅欣

编辑:米玛拉姆

网信工布江达
信息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