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点邀约作者
来源丨十点读书(ID:duhaoshu)
你有没有收到过别人的评价?又有没有因为别人的评价而辗转难眠过?
生而为人,谁也不是一座孤岛。
在和别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难免被评价、被审视、被误解。
对方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不论是好评还是差评,都可能会在我们的心中激起惊涛骇浪。
然而,被别人的评价所捆绑,无疑是对自己最大的恶意。
正如哲学家叔本华所言:“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
生活是自己的,不是秀给别人看的。
我们没必要追求别人的夸赞,也无需在意围观者的批评声。
无论何时,做好自己才是王道。
“你这观点太片面了吧!”
“长这么丑还好意思出来拍视频,现在自媒体门槛真低啊!”
朋友莎莎是个很喜欢分享的女孩,靠讲述自己的育儿经验,在社交平台上积累了20多万粉丝。
可随着粉丝越来越多,她并没有变得开心,反而经常叹气。
她坦言:“每次看着评论区的负面评价,都忍不住想掉眼泪。”
莎莎不理解陌生人为何对她有这么大的恶意,一度焦虑到不想打开手机。
最严重时,她甚至失眠到凌晨两三点,脑海里还反刍着各种攻击声。
她尝试过调整内容,尽量满足读者提出的需求,可还是会有异议。
心灰意冷之下,莎莎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博主,直接停更了半年。
后来,她渐渐明白,自己没必要取悦所有人,这才恢复了更新。
现在每次看到负面评价,莎莎不再解释,也不再内耗,而是选择直接无视或拉黑,眼不见为净。
没想到,关注她的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日益增长。
很多时候,别人的评价不一定正确,只是他们自己人生经验的投射。
要是我们因此舍弃真正的自我,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那相当于是在帮着别人欺负自己。
当一个人评价你时,表达中通常包括会包括情绪、事实和自身的期待三个要素。
我们只需要关注其中的事实就行,对于其他内容不妨选择性忽视。
很喜欢卡耐基写的这句话:
如果你被批评,请记住,那是因为批评你会给他一种重要感,也说明你是有成就,引人注意的,很多人凭借指责比自己更有成就的人得到满足感。
别人的评价,往往把我们的圈定在某个角色里,促使我们按照别人的期待而活。
可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对你的人生负责。
降低别人在你人生中的权重,你的生活才能更加轻松自在。
最近,看到博主@欢子分享自己国庆回家的故事。
短短一个假期,她花了上万元,调侃说:“自己平时日子过得扣扣搜搜,一到节假日全部白瞎。”
每次只要一回到老家,她就要给所有老人各包几百红包,给亲戚家小孩买零食衣服。
去七大姑八大姨家里时,也不会空着手去,500元左右的烟酒是标配。各种礼物的费用加起来,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评论区有人给她支招:“现在赚钱本来就不容易,实在有压力就别这么做了。”
可欢子却有些犹豫,回复说:
要是不回去或者不送礼,家里人就会说白供你上大学了,一看就是白眼狼,一有钱就忘本了。
正是因为担心亲戚朋友的评价和眼光,欢子给自己的内心套上了一条绳索,动弹不得。
她心里很委屈,也不情愿这么做,却又没有勇气改变。
曾看过一句特别精辟的话:
卓越的人和普通的人之间的差异,首先是心理评价机制的差异。
卓越的人有一个内在的心理评价机制,普通的人有一个外在的心理评价机制。
这两种评价体系有什么区别呢?
卓越的人内心会有一把尺,遇到问题时,他们懂得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而普通人像上瘾般,无时无刻渴望外部的认可。他们习惯于在别人的评价中寻找支撑,忽略自己的直觉。
正因为普通人总是向外求,极力满足别人的期待,拼命去证明自己,久而久之便丧失了自我评价体系。外界稍有风吹草动,就痛苦不堪。
当我们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时,是因为自我太脆弱了。
只有我们不了解自己,不确定自己的内在价值时,才会在精神上讨好别人。
每个人都应该建立一个“内部记分卡”,学会给自己的打分。这样不论别人说什么,你的内核都很稳定。
当然,这不是说一意孤行,也不是说不需要反馈,而是以自我评价为先,其余的统统放到后面。
作家马克·曼森曾说:
太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你的生活就永远是他人欲望的合集。
的确,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评价,永远无法超越自身认知。
别人的评价,不等于我们真实的模样。
倘若一直把别人的想法凌驾在自己的想法之上,我们就会不知不觉间落入自我压榨的陷阱。
怎么才能从别人的评价中跳脱出来呢?这3个方法或许能帮到你。
第一,弱化别人的声音
我们可以把别人说的话,都当成背景音,不让这些话在心里产生太多涟漪。
因为带给我们烦恼的,本质上并不是对方说了什么,而是我们怎么解读。
比如当家人催婚催生时,只有你隐隐认同对方的逻辑,对方的话才可能刺痛你。
我们可以想象脑海里有个罐子,把别人的评价统一放到罐子里,把盖子封上。
你看着这个罐子,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去观察。
对于罐子里的声音,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或者躲出去散个步、喝个咖啡,就能应付过去。
第二,摒弃僵固型思维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句很酷的话:
只要你还在进步,别人骂的永远是过去的你。
的确,只要我们成长得足够快,别人的评价就会一直慢半拍。
我们现在是什么样不重要,怎么发展才重要。
何况,谁也没有资格对我们的人生指手画脚。
我们要做的,就是摒弃僵固型思维,用成长性思维做事。
只有我们把注意力投射到自我身上,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
第三,建立自我主体性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别人的评价,可以让自己的心情跌宕起伏,甚至动摇自己的选择?
从本质上而言,这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被评价客体的位置上,丧失了自我主体性。
我们要“以我为主”,重新找回目标感,不断冷静地追问自己:
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要过什么样的人生?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这么做是对的还是错的?
想清楚这些,别人的评价就无关紧要了。
另外,我们还要学会课题分离。
我的现状、我的情绪、对方的情绪,完全是三件事情,绝对不能纠缠在一起。
心理学家岸见一郎提出个一个有意思的观察:
在人际关系中遭遇各种困惑、特别不喜欢自己、甚至抑郁成疾的,都是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的人。
这些人总是被别人的期待牵着走,因此特别不自由。
可人生不过短短3万多天,我们完全过自己喜欢的人生,而不是一定要给谁一个交代。
只要我们足够笃定,有了自我评价标准,就不会陷入别人的评价之中。
同样,只要我们相信变化,相信时间的力量,就不会因为他人的目光而扭曲自己。
对于周边的噪音,听听就好。
我们的价值,从来都不取决于别人的嘴。
作者:十点签约作者,本文首发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在“十点读书”后台回复“转载”。
—end—
想听更多我的故事吗?
请长按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每晚九点 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