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年代彩色老照片:结婚嫁妆的三大件;雨中出门买早点;乌鲁木齐车站前的毛驴车;鞍山炼钢厂

文摘   历史   2024-07-05 11:02   四川  

1983年,结婚嫁妆的三大件是自行车、洗衣机和皮箱。

当时,自行车是结婚嫁妆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在那个年代,自行车还是一种比较稀缺的交通工具,拥有一辆自行车对于新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结婚时,如果娘家能够为女儿准备一辆崭新的自行车,那么女儿在婆家的地位就会得到明显的提升。

洗衣机也是当时结婚嫁妆中的重要物品之一。在那个时候,人们洗衣服主要还是依靠手工搓洗,非常辛苦。如果娘家能够为女儿准备一台洗衣机,那么女儿在婚后就能够减轻很多家务负担。

皮箱则是当时比较时尚的结婚嫁妆之一。在那个时候,人们的出行方式主要还是依靠火车和汽车,而皮箱则是一种比较方便携带的行李用品。如果娘家能够为女儿准备一只漂亮的皮箱,那么女儿在婚后就能够更加方便地出行。

1984年的一天,清晨的沈阳砂山附近笼罩在蒙蒙细雨中。街道两旁的路灯在雨水的冲刷下显得愈发朦胧,早起的人们已经开始了他们的一天。

在这个时间点,许多人都会出门买早点。那些住在附近的居民,穿着雨衣或者打着雨伞,匆匆走向附近的小吃摊点。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已经在前一天晚上就想好了今天早上要吃什么,而另一些人则可能会根据当天的心情和天气来决定。

1987年4月,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安太乡寨怀村的小学,迎来了新的一天。戴红英老师,一位敬业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不过,这一天对于戴老师来说有些特殊,因为她背上背着不满五个月的小女儿。

在铁路发展的漫长历程中,蒸汽机车曾是铁路的主要牵引动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云吐雾的蒸汽机车,更是铁路百年的启源,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在1977年的一张照片中,一位摄影师捕捉到了包头西机务段蒸汽机车的独特魅力。照片中,一辆蒸汽机车正在准备发车,车厢上的煤烟和蒸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80年代的乌鲁木齐车站是我国内地通往大西北新疆的重要交通通道,承担着繁重的客运和货运任务。那个时候,从乌鲁木齐上车,需要大约2-3天的时间才能到达北京。由于交通工具的限制,那时候去往车站接送人和物的交通工具主要还是用毛驴车。

毛驴车是当时新疆地区常见的交通工具,它具有简单、方便、实用的特点。在80年代,乌鲁木齐市区内的道路还不是很完善,很多地方都是土路或者石子路,毛驴车可以在这些路况不好的地方自由穿梭。同时,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限制,很多人也买不起汽车,所以毛驴车成为了人们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

在乌鲁木齐车站,人们可以看到很多毛驴车停在车站门口,等待着接送乘客或者货物。一些乘客会选择坐毛驴车前往车站,因为这样可以节省一些费用。而一些商家则会用毛驴车将货物运送到车站,以便通过火车将货物运往内地。

1958年,辽宁鞍山的一个炼钢厂内,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这个炼钢厂是中国钢铁工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承担着为国家提供高质量钢铁产品的重任。

1985年春运期间,济南老火车站再次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客流高峰。这座始建于1912年的火车站,经过七十多年的风雨洗礼,已经凸显出其面积小、客容量小的问题。尤其是在春运期间,旅客数量急剧增加,使得原本就不宽敞的候车室更是拥挤不堪。为了应对客流高峰,露天广场也被临时用作候车地。

1982年摄于通辽车站,早春时节,东北地区仍是寒风刺骨。旅客们在站台上排队打热水,他们身着厚厚的棉袄,手中拿着水壶和脸盆,等待着热水供应。

通辽车站是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连接着内地和边疆地区。由于当时的气候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限制,旅客们在旅途中需要克服很多困难。打热水是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生活需求,因为当时的车厢内并没有提供热水服务,旅客们需要自己在车站或者车厢外打热水。

80年代成都街头,一名男性护士正在为进城的人消毒。当时感冒较为严重,为了防止病毒传播,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疫措施。

这名男性护士身穿白色的护士服,戴着口罩和手套,手持喷雾器,认真地为每一个进城的人消毒。他们有的是来成都探亲访友的,有的是来旅游观光的,还有的是来出差办事的。无论是谁,只要进入成都市区,都需要接受消毒处理。

消毒的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将喷雾器对准进城的人的身上喷洒消毒液即可。消毒液的味道很刺鼻,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为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所必需的。进城的人们也很配合,自觉地排队等待消毒。

历史收集站
作为一名老照片狂热爱好者,我热衷于将那些尘封已久的记忆重新唤醒。通过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我专注于将褪色的黑白老照片进行上色,并提升它们的清晰度,让每一张照片都焕发出新的生机
 最新文章